
守护
——普吉岛之行
文/许平
很小的时候,模模糊糊记得自己的胆小是在路边的狗狗步态中最能显露,别说一两声的狂吠,即便是狗狗的一个止步,一次转身,一道直视足以让我屏息惊骇。长辈们都说狗狗很通人性,在左邻右舍顽皮孩童那里,无论怎么都不能改变我和狗狗的距离,我和它的缘分也只能停在不敢远观,更恐别人的亵玩。
那时,狗狗就是狗狗,黄黄的,矮矮胖胖,或是黑黑的,精瘦高挑,至于尾巴,总是高高的往上撅起,然后任性的弯曲耷拉,似乎时刻“整装待发”,那架势仿佛半个主人,现代人称其为“中华田园犬”。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大自然的脾性,一旦倾情接触,没什么了不得,一旦驯服,也不难驾驭,即便有时狐假虎威。直到后来也说不清是否喜欢,只是害怕,看着别的男孩耍玩,我也只有远远避开。
一次外出旅游,因为自驾,朋友的“泰迪”也随行。记得那是辆越野,两家大人带狗狗,先生坐副驾,我和座驾的夫人靠后座,泰迪也“正襟危坐”其间。刚一上车,我是朝着狗狗的主人,硬着头皮假装喜欢,也由不得自己选择,只能和狗狗平起平坐。说胆小,四十有余,确实有些难为情,一只驯良的宠物狗狗,怕是几岁的孩童也不见得退缩,更何况有主人在一旁悉心守护,吠一两声虽不至于吓出一身冷汗,但时刻保持应有的距离,提防触碰还是必须的。
小狗在车里还是比较兴奋的,光是窗外的景致就已经让它按耐不住蹦来跳去,唯我独有担心,不仅是它瞬间的蹦跶,落下的肢体对我的冲击就已经使我心有余悸,更是行程,也因此平添一些意外。
好在小泰迪的主人毫不在意,一路谈笑风生,我也只好随声附和,慢慢的,小狗狗也似乎变得安静,优雅起来。它一会儿趴在主人大腿一侧,近乎侧耳倾听,一会儿起身夹进我们中间,毛茸茸像一团绒球,软软的,温热体贴。偶尔一两次动弹,或是对我快速的挠挠,也不再使我一惊一乍了。
小狗狗也真是小狗狗,见我不再排斥,敏感的小智商也辨识到我的温和,于是对我这位新朋友也不禁“颠”了起来。因为旅途久远,它也不吱声地趴在我腿上,弄不清是解乏还减震,总之那温柔的体贴着实消除了对它的提防,也消散了旅途的疲劳。以后的几日,小泰迪作为狗狗也正式进入我的视线,与我似乎息息相关起来。
记得那次旅途中的大餐,朋友间频频的举杯,频频的宛然谢绝,蹲在椅子上的狗狗机智站立起来,两只前爪见机行事,忽而挠着我的手臂,似乎阻拦,似乎劝阻,再看那两片耷拉的耳朵,那湿乎乎小鼻子和黑黝黝亮闪闪的圆眼睛,一副狗模人样,呆萌到可爱。
这次外出是飞行,目的地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几日的行程,几日的海风,海水,即使有先生陪伴也止不住无故的疲倦,或是尽兴后的懈怠,或是身在异乡为异客。临近中秋的前一天行程即将结束,导游安排好返回的飞行,白天属于自由行程。那日虽是清早,日头一出,外面已是烈日炎炎,但滨海住宿,楼下过道的海风摇曳硕大无比的芭蕉树叶,穿过中间走道,肆意吹拂,三五游客随意散座,沙发,躺椅闲置,因为有一整日时间呆着,我们几人也慵懒地坐进几只沙发。
过道的顶很高,空荡荡的有几盆叫不出名字的吊兰高高的挂在横梁下,所不同的是根须也一并下落,飘拂,仿佛那里的人一样同是亚洲人,但性情甚是差异。导游介绍,那里的人说话确实低声细语,尤其是女性,整段时间,只听到我们三五个中国人的声音,四五个服务员各行其事,不闻其声。
更有趣的是那条静静的趴在门口地上的大黄狗,一见便知它的土生土长,它的皮毛,它胖胖的体态俨然一副知命乐天的模样,憨态可掬,狗附人性似的默不吱声。直到午后,我们几个无奈骄阳似火,只想呆在楼下吹着过堂的海风,等着返回时间。
大黄狗好像也懒得出门,只呆在我们旁边,睡一会儿,走一会儿,睡累了就换个姿势,侧着睡,晾着睡,趴着睡,等各种姿势睡尽,对于我们外人它似乎没有一点小时候惧怕的犬性,安然自得,好像我们是半个主人。我忽然想到导游介绍过的,大概是说泰国人以自我为重,很容易满足,舒适就好,这点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永远有满足不了的欲望,钱的欲望,权利的欲望。不置可否,再看脚边的大黄狗,还真有泰国人的特质。
海滨气候就是那样直接,炙热来的快,去的也快,等火热的太阳倾斜,我们便想好好去附近找吃的地方。一出门,大黄狗好似“唐顿庄园”服务多年的忠实奴仆,跟在我们身边,一路随行,走走,停停,看看,等等,生怕我们迷路,直到大约两百米远处方才转回。陪伴我们一个午后的大黄狗因此被我们亲切称呼为“阿黄”。
我们吃过晚饭回到酒店天色已黑,来接的大巴准时停在了酒店之外的场地。我们十几个游客匆匆收拾好行李,当我们再次离开过堂,走下台阶离开大门的时,夜幕已低垂,芭蕉树叶随风莎莎着响,脚下的沙子路也被我们踩得咯吱、咯吱。我们知道此时离开酒店,也离开了短暂热情的异国他乡,离开温雅的风土人情,离开了那个美丽的小岛;我们知道这次的离开,或许此生不再重来…
夜色紧紧的裹着滨海,裹着酒店,裹着不远处亮着两束灯光的大巴,我们朝着灯光走,低头循路,不知是谁忽然冒出一句说:“阿黄!你看阿黄。”我一侧身,果然,阿黄,那只肥肥胖胖的,先前还送我们去吃晚餐的阿黄跟在我们身旁,默默的,毫无声息,依然是先前的步态,走走,停停,看看,等等,只是等的时间较短,那会儿它似乎已经知道我们不再是去吃饭,而是离开。
当我们绕过大巴车头看到大巴的左侧车门时,阿黄已经先行站在旁边守候在门旁了…
大巴开始发动,窗外一片黑暗,阿黄已经离开车门经过车头往回走去,车旁,阿黄不时抬头,停下,转身,直到大巴开动。我不再回头,因为,离别终会存在,就让阿黄停留在那里,停留在记忆滨海深处。
作者简介:
许平,女,1967年10月,毕业于安徽省马鞍山师范学校,2002年获得安师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历。现任教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育才小学。多年从事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上崇尚“朴素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学语文,享受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