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湾情结
文/温志明
多少次热情地相邀,多少次深情地呼唤,多少次激情地期盼,来吧,到襄州朱集潘湾看看,那里可是《世外桃源》都难以媲美的地点。
早在73年,我在襄阳县师范培训英语时,我的几位漂亮的女同学,家就住在朱集的白河岸边,只怪当时一心学习,那种对美女的思念,只能藏在心间。75年我在程河抗洪救灾时,只与朱集一地之隔,总因工作重要,也只好把个人的私情抛向一边。
而今,虽苍颜白发,但对朱集的思念依然不减。仅在今年,我已四下朱集,两访尚寨,两到潘湾。
“东方日头西边雨,说是无晴却有晴”,怎么讲呢,襄城也好,襄州也好,都是襄阳。我原来就是襄阳人。对家乡有点情思,也就顺理成章了。
8月9日上午7点半,我在樊城拉美步行街坐上了富安娜的车,见到了多次相邀我的朋友东津新区和富安娜专纺,有召唤我去潘湾的群主蓝莓女士,和我尊敬的兄弟荷谐摄汇,还有群友牧羊人和她的儿子,幻羽惊鸿、爱种绿萝等三位美女。
八点多出发,到双沟后往左拐,就走上了到朱集的公路,车行的快,我的心更快。早已飞到那心驰神往的地方。那里有淳朴的村民,旧式的老屋,柳编的箩筐,嬉水的小孩,欢快的鸡鸭,看家的小狗,门前的枣树,还有我曾心爱的姑娘。时间飞快,弹指已过四十多年,想象中的人、物早已不是当年的摸样,但我依然憧憬、向往。
一个半小时后,车抵达潘湾,到了到了,魂牵梦绕的潘湾到了。我们没在村内停歇,小车越过护村的大堤,直接开往潘湾村最迷人的地方。
这里的春季曾是:白河边,沙滩上,风吹草低牛羊壮;桃花红,梨花亮,菜花片片洒金光;天蓝蓝,麦青青,鸟儿尽情忙欢唱。好一幅落英缤纷、草长莺飞的田园风光。当时,我们山水田园群在这里,在这美丽的地方,徜徉。天当被,地当床,白河边上野炊忙;农家饭,土鸡蛋,绿色食品大家尝;群友喜,农家欢,城乡结合心欢畅。
而今天,我们到的时间,正是立秋当天,热浪依旧扑面,袭人,秋老虎的威力依然不减。当我的视线与迎面而来的绿色相交的瞬间,那种凉爽的感觉直入人的心田,用沁人心脾一点也不过分,一点也不夸张。那种感觉就好象久旱的庄稼突遇甘霖,冰天雪地突遇碳火一样,真爽!一个网友禁不住叫了起来:“好美!好多”!
扑入我们视野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在绿色的缝隙间,裸露出藏不住的黄澄澄的果实。原来,这是一片梨园。改革开放后的潘湾村民,以抓经济为主,在沙滩上种上了梨树,一来可以固沙防风。涵养水分;二来可以增加收入,留住人心。
我们禁不住果实的诱惑,扑入梨园,摸摸这个,看看那个,顾不上城里人的矜持,选了个大的,先放在鼻子上闻闻,“香”字脱口而出。然后拿出水果刀,利索地削去皮,美女妹妹将削好的梨给了我一个,仔细一看,那梨的汁水已在往外溢,轻轻地吸一口,好甜!荷谐摄汇在给幻羽惊鸿才女拍照,我也正好学习拍照技术。我们忘情的在梨园里往返,选址、拍照,就象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半个小时过后,也不见梨园的主人出现。为了了解情况,便于宣传,我们只好再找有主人的梨园。
在梨园深处,我们找到一位梨园主人,姓潘,叫潘书亮,1972年生。他很健谈,他说,“我们这里地少,人均一分三厘地,很多人外出打工。在家里的人,就将这一千多亩沙地承包后,栽上梨树,多的5——6亩,少的3——4亩。梨树小的时候,春种花生,秋种打菜,一年两季,闲时人们可到白河打鱼,纯自然的,没有污染。近几年,梨树挂果一年比一年多,每亩毛收入3000元,几亩地,一年就是一两万的毛收入。”说着说着,好客的主人摘了两篮新鲜的梨,请我们品尝。他接着说:“我们这里的梨有早中晚三熟。可以错开季节。早熟的有金水二号,十元钱三斤;中熟的有黄花梨、华梨,两元钱一斤;晚熟的品种有襄南。我们现在摘的就是黄花梨。我们梨香甜可口,皮薄水多,好吃。”网友吃了一口,真的不一样。问其原因,他说:“我上地全是农家肥,保证了梨的品质,坚决不上化肥。上了化肥的梨酸。二这里的水好,比城里的矿泉水还好”,说完后他拉我到他的水井旁看看,他亲自压水,水清凉,透彻,喝了口,甜甜的、绵绵的,口齿留香。
我的朋友们则在水果篮旁拍照、留念。有的清纯可爱,有的靓丽迷人,有的芙蓉出水,有的贵妃醉梨,有的夫妻妩媚,有的母子情深。大自然的厚道,让我们忘了炎热,忘了时间。我们每人都买了水果——梨,最多的一百五十元,最少的八十元。算是对这里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村民一种报答,一种感恩。
虽不想离开,也不得不离开。虽未见到我思念的情人,但我仍希望这里的人民幸福安康!美满和谐!日子红火,一天一个样。
我相信,潘湾的村民,一定会把梨园建设得更漂亮。到那时,路宽了,往来交易的方便了。水果的深加工办起来了,村民的收入翻番了,这才是我这个昔日的恋人,今日的友人,真正希冀的。
朋友们,到潘湾看看吧!
作者简介:
温志明,中国写手,故事中国湖北沙龙会员、湖北诗词协会会员、襄阳市作协会员,爱写山水游记、口述历史,出版有《隆中故事》,参与编写出版了《襄城区志》等。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