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眼看狗
文/张桂艳
我家那栋楼有一只老母狗,至少有15岁了,15年前,我刚搬来的时候,它就在。最近,它不在主人家门口待着,总是到我家楼口,盯着我家对门的门看。主人找来了,把它抱回去,说:“这个老太太,老年痴呆了,找不到家了。”
先生笑了,因为他喜欢猫啊狗啊的。我却不喜欢,甚至有点害怕。每天走进楼道,这样一只苟延残喘的老狗趴着那里,明知它没有丝毫攻击力,但是,仍害怕得不知道如何落脚。
其实,我原本是不怕狗的。小时候,家里有一只小狗,是当时很少见的哈巴狗。现在想来,它并稀有,只是当时很少有人养,才很少见。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看重的是使用价值。老百姓养狗,要么看家,要么吃肉,能吃饱穿暖就已经不易,哪里有心思养什么宠物。当哥哥把那个可爱又可怜的小狗崽抱回家时,一向沉默寡言的爸爸却站在了哥哥一边,竟然说服了妈妈,这个天天为我们一家八口人吃穿发愁的主妇,留下了它。为了体现它的价值,哥哥每天加紧训练,这小东西也争气,能按着哥哥的口令来几个动作:“滚一个”、“趴下”、“握手”……这个时候的我,以为狗是忠诚友好的,和主人心意相通,顺从主人的意愿的,何况那些看家狗是最好的佐证。
很快,我的观点就被颠覆了。那时候,家庭学习小组是最流行的课外学习方式。住址临近的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集中到一个同学的家里写作业,互帮互助。我们班有一个叫俊兰的同学,家里有条大狗,没有人愿意和她结成小组,在老师的动员和同学推荐下,她选中我,原因就是我家里有狗,说我不怕狗,而且她家的狗听话,绝对不咬人。谁知,我去那天,已经进了屋,都已经坐到了炕上的学习桌前,她家那条站起来有我高的大狗,还是窜上来,向我扑来。虽然同学妈妈手疾眼快,一下子打跑它了,还是吓我半死,自此谈狗色变。好在那个时候,狗都是有主人的,很少有流浪狗。
现在,狗日渐多了起来,遛弯的路上,不时地窜出来一个吐着红红的长舌,满身肥肉的大型犬,吓得我腿肚子转筋,四处找寻它的主人。等我看到它的主人,我更是心惊肉跳,有的竟是比我弱小的女子,手里只有一个狗链子,或者干脆手无寸铁。就这主人,关键时刻,如何驯服得了如狼似虎的疯狗啊?走在路上,我战战兢兢,时刻搜寻着狗的身影。远远地,我就心虚起来,认定自己那狗眼里的我是最矮小可欺的。也对那这些狗主人们生些幽怨——干嘛要养这样大的宠物?
我幽怨我的,人们热宠人们的,家里养着,手里牵着还不够,还要怀里抱着,车里载着,甚至同塌而眠。“儿子”、“宝贝”、“心肝”地叫着,大概是我太缺乏爱心了,我对任何一种动物都没有宠爱的心,总觉得在使用它们,和他们相处的时候,能多一些爱护就好,那像前面老母狗的主人,能把它找回去,并继续喂养,没在她风烛残年的时候,将它遗弃就好。
人们的行为我无法限制,也无法去理论,于是,我迁怒于本就不喜欢的狗儿身上。一时间,在我的眼里,它们有种种不是:不仅“狗眼看人低”,欺负弱小;“狗肚子盛不了二两香油”到处搬弄是非;动辄“汪汪”几声,狗仗人势;还“狗咬狗”窝里斗,自相残杀;瞎乱讲话,“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没有什么本事,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一辈子终了,改不了吃屎的本性,最大的本事就是“狗急跳墙”,却会随着得道的主人,一起“鸡犬升天”……别人的热宠,在我眼里却是如此不堪,心里极尽能事刻薄着它们。
渐渐地,身边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狗儿陪他们生活,做他们的朋友,为他们消除寂寞、孤独。人狗相依、好狗救主的故事屡见不鲜,人以和狗交流做精神的寄托,甚至成了一种常见的生存方式,我对狗儿的偏见似乎不再根深蒂固,开始有些动摇。的确,从某个角度看,有些人的确没比够强,“鸡鸣狗盗”、“鸡狗不如”。……想想,都说狗眼看人低,我人眼看狗,不也是戴着有色眼镜,没有客观哪里去吗?狗作为异类,给我们人类的付出已经很多,而无太多索取,仅仅一个破狗窝,三餐而已。
前几日,去下乡看姐姐,和大多数农村一样,村子里剩下了老人和儿童,已近古稀、心地善良的姐姐,不仅要给儿子看家,还要给另一个年轻人看家喂狗。姐姐的儿子家那房子那院子,宽敞气派,让蜗居在城里的我,十分羡慕。可惜的是,偌大的院子只有两只狗。那狗眼看要跳过一人多高的栅栏大门扑过来,吓坏了我。姐姐喊了一声,它们就自己跑到狗链子那里,一动不动,乖乖地等姐姐把它套上,然后我和姐姐进了院。
从外甥家出来,没有走多远,迎面又跑一只黑狗,我刚刚要躲到姐姐身后,谁知,那只狗跑到近前,就地打了几个滚。我愣住了,难不成?它起来后,围着姐姐摇着尾巴前后来回跑。这情景,即使不懂狗的我也明白了,这是在和姐姐撒娇呢!问姐姐:“这是你看家的那个年轻人家的狗?”“嗯,现在它把我当主人了,见到我,就和我这样撒娇。”
人孤独寂寞了,可以养条狗陪伴自己。那狗呢?去哪里叼来一个人做自己的主人呢?没有主人的感觉不好受啊!唉,这个世界,狗比人寂寞。我感叹一声,不知道这次是不是懂了它?
作者简介:
张桂艳,一个喜欢写故事的教师,一个年近天命却拥有赤子之心的资深美女。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