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心窝儿的鄂伦春族服饰
文/侯波
古老的小兴安岭里住着鄂伦春族,那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全国唯一合法持有猎枪狩猎的民族,被誉为“北方游猎文化的活化石”。
我出生在祖国的东北黑龙江黑河市,是鄂伦春族后裔。祖先精骑善射,世世代代游猎在兴安岭,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姥姥住在小兴安岭刺尔滨河畔的中国狩猎第一乡——鄂伦春族民族乡新生。
金秋,我和妈妈探望姥姥。一路上看到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有红艳艳的山里红,黑油油的臭李子,绿莹莹的山葡萄……刺尔滨河蜿蜒在深山幽谷,青苔巨石掩映其间,白桦树高大挺拔,丛林透露出原始和神秘。
我们见到姥姥时,她食指戴着铜制的布满小凹点的指套,在狍皮上绣花,五色彩线在姥姥的手中变成精美的工艺品,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有密林深处鲜花。
看见我,姥姥急忙放下手中的皮活,高兴地一下把我搂在怀里。一会儿,端来两大碗挂着白霜的野生都柿。瓦蓝瓦蓝、又圆又大的都柿,把我的舌头、牙齿、手都染紫了。
我拽着姥姥的手看呀看,铜制的指套我没见过。姥姥摘下来告诉我,这是鄂伦春族的顶针儿,戴着它缝了许多“乌拉”【狍皮被】、“窝撒色托恩”【狍皮褥子】、“灭塔阿温”【狍头帽子】、“乌塔罕”【皮口袋】等狍皮用品。我看见顶针儿的小凹点已经不那么规则了,金色也不那么耀眼,满载姥姥辛勤劳作的印迹。
姥姥带我和妈妈去岭上人博物馆,看她缝制的“苏恩”【皮袍子】。我在博物馆里看到桦皮船、猎刀、马鞍、简易撮罗子,还有野猪、雪兔、狍子、熊等动物标本。姥姥指着展柜,对我讲她怎么制作苏恩。
先用鞣皮工具鞣制狍皮,经过几道工序,鞣制过的狍皮柔软耐用。再将狍筋晾干,用木锤砸成纤维,搓成线。最后按身材割出狍皮,缝制苏恩。
在漫长的狩猎生活中,鄂伦春族妇女加工的狍皮结实、柔软、轻便,制作出独特的鄂伦春族服饰。最讲究的是苏恩,既保暖又精美。“皮罗苏恩”【男皮袍子】分为长短两种,长的到膝盖以下,短则只到膝盖。长短皮袍均带大襟。为骑马方便,除左右开叉外,前后也开叉。“阿西苏恩”【女皮袍子】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和项圈。
姥姥制作苏恩的艰辛,我无法体会。看看苏恩上襟,袍边、袖口镶的皮边。我觉得和汉族人纳千层底布鞋有一比。用鄂伦春族顶针儿,手指用力将针和狍筋线穿过几层狍皮。针无数次地上下飞舞,缝一针,用顶针儿推一下,针脚细密、均匀。
我常常听妈妈唠叨,每件狍皮衣服都是鄂伦春族妇女一针一针,用狍筋砸成纤维搓成线缝制的。我不信,今天开了眼界,针脚匀称,做工精美。妈妈出嫁时,是姥姥为她缝制崭新的狍皮服饰。
我眼前浮现出妈妈当新娘时漂亮的样子,头戴“阿细阿温”【女帽】,身穿“阿细苏恩”,脚蹬“其哈密”【皮靴】和“叨窝吞”【狍皮袜子】,手上戴着“撒尔巴黑”【五指花手套】,身挎“乌贴奇库迪”【皮包】。精美图案,古朴典雅。
遥想当年,在月光下撮罗子里,姥姥盘腿坐在火旁,手里拿着针,食指上戴着顶针儿,身上放着还没缝好的嫁衣。她要用自己的手,把女儿打扮成世界上最漂亮的新娘。那慈祥的目光里,透着妈妈对女儿的牵挂和疼爱。
心灵手巧的姥姥,戴着自己心爱的顶针儿,制作保暖的皮衣、皮被。60年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留下多少狍皮制品,多少不眠之夜啊!顶针儿不就是鄂伦春族妇女的象征吗?坚毅,顽强。鄂伦春族妇女的匠心独具。小时候我睡在狍皮被子里,常常会粘一身的狍子毛,还会不时地抱怨。此刻,我却觉得狍皮衣被格外暖心窝儿。
万绿丛中的村庄,依稀可见一条条干净整齐的街道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别墅式新居。挂枪禁猎后,鄂伦春人衣着、生活方式同汉族非常接近了。鄂伦春族特有的狍皮服饰不多见了,仅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会狍皮制作工艺,很多年轻人不会了。
山美、水美,鄂伦春人生活在画里。我想向姥姥学鄂伦春民族的狍皮制作工艺。
作者简介:
侯波,鄂伦春族。黑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鲁迅文学院第26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散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夏民族、《中国民族报》民族文萃副刊、《湟水河》、《白桦林》、《鄂伦春》、《黑河晚刊》文艺副刊上发表。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