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石桥镇回龙村村志
李世忠
一.村史概况
回龙村地处上石桥镇最南端,位于李集,河凤桥和上石桥三乡交界处。东与李集乡杨集村,新庄村以东沙河为界隔河相望。南部与河凤桥的南竿桥村,杨堰村为邻。西边与双竹园村相连,北部与堆塘村,田园村,南竹园村接壤。总面积约12700亩。地形西高东低,以丘陵为主。
党群服务中心,原位于回龙村农贸市场东,2020年搬迁至312国道北100米处。
全村共有24个居民组,931户人家,居民4002人,号称商城县第二大村。目前有中共党员110人,预备党员2人,培训党员6人。后备干部2人,现任村两委班子6人(含政府购岗),从建村到现在共有9位党支部书记:陈焕银,张忠学,孙绍成,杨时富,李品舟,姚德国,肖世平,蔡昌合,何孝刚。
境内多林地,面积约4200亩,林木以松树,油茶和杨树为主。
良田约 5600 亩,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红薯,花生,大豆,玉米,油菜,碧根果为主。
水域面积辽阔,约2900亩。田间地头。沟渠塘堰纵横交错。近几年兴修水利,修缮大塘60余口,其间荷艳水清,鱼嬉虾游,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交通便利,西宁铁路,312国道横贯东西穿境而过。村村通已全部实现,共计硬化路面10000多米。
有农贸市场一个,长期商贾云集,货物琳琅满目。
2021年在鲍岗修建公墓一座,占地10亩,已初步投入使用。
二.教育
回龙小学,旧址在土壁寺,1987年迁到312国道南的蚕丝厂,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现在规划为完全制小学。资料记载始建于1929年,距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又建立回龙中学一座,到1991年撤校止,曾经为回龙培养出大中专及师范毕业生100余人。

三.乡贤名人榜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回龙村乡贤们为回龙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今乡贤云集,分别有:(略)
三.古文化遗址
古寺——土壁寺一座,寺内存放“圣旨”碑一尊。
宋代古战场——幽州城遗址(堰岗境内)。
杨蜡红点将台遗址。(王湾境内)。

四.历史悠久,红色热土。
1929年5月,商城县党组织成功地举行了商城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路三十二师。1929年6月,成立回龙党支部(当时为第三支部)。1929年夏,商城县委指示在回龙集陈寨成立中共五区,9月党团分开,回龙成立团支部。1929年在回龙兴建学校(丁湾),名为“五区模范小学”。1930年秋,在回龙集成立五区医院。1930年秋,在周寨建立修枪处。
五.红色英雄人物铭记
卢文学(1906-1932),河南省商城县上石桥镇回龙村陈寨牛场村人,时任霍邱县政治保卫局局长,后壮烈牺牲。
李文科(1909年-1971年),男,商城县上石桥镇回龙集村人。1932年8月参加革命,1951年后,先后任南昌市委委员、副市长兼计划委员会主任,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1961年起因病休息,1971年8月4日在南昌逝世。
少将刘德海出生于回龙王湾组,其孙辈在新塘湾开发民居民宿,成了回龙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王善禄,王湾组人,团长,在湖北大包山战斗中牺牲。现在长眠于湖北大悟县烈士陵园。
周道成,周湾人,团长。在四川芦山百丈关战役中牺牲,安眠于通江烈士陵园。
徐相田,回龙周湾人,光山独立团团长,红15军独立团团长,1931年3月15日在上石桥战斗中壮烈牺牲。
回龙,革命的沃土,红色的摇篮。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共走出了58位烈士。
回龙村国家英烈录记载有证烈士名录
马湾4位:蔡德友、蔡少华、高清松、黄义年。
陈寨17位:陈大晋、陈家会、陈家科,陈龙义(团政委),陈名柱、陈明海(74师团长)陈荣山、费保甫、何开俊、、林大清、刘德江、刘金国、姚中友、姚中州(连长)、姚月合(班长)、卢文学(霍邱保卫局长)、胡泽贵(西藏平叛牺牲)。
王湾12位:陈龙山、陈正居(排长)、管中田、胡定武(赤卫军总政委)、刘金成(班长)、刘善玉、刘天才(班长)、刘天喜、聂光全(警卫员)、王殿禄(团长)、王善会(班长)、王正荣(副班长)
鲍岗5位:董家乐、姜国富、乔开春、陶守江(班长)、朱逢康(营长)
任岗5位:甘元龙、李大雨(连长)、李光友、李金俱(司务长)、任可适(医生助理)
夏湾6位:高本理、韩照军、胡怀英、李登民、李贵年、杨新武(排长)
何岗7位:何开春(担子队长)何任举、黄国山、李光志、卢克润(班长)、彭作莲、邱公评、
六.展望未来,书发展,
如今,回龙村的人力资源以劳动输出为主,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着无私的贡献。
主产业以种养殖结合为主。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民居民宿。逐步形成“春天花满坡,秋天瓜果香,山上林果茶,田里稻鱼虾”的发展思路,共建美丽家园,推动我村经济发展。
回龙,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不同的时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阔步前进。
回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正在发展着自己的特色产业。
回龙,人口众多,在五湖四海书写着回龙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