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唱着上。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引自王洛滨《在那遙远的地方》歌词》
(女)[朗诵着上。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引自三毛诗《橄榄树)
男:这是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歌《在那遙远的地方》。
女:这是久唱不衰的三毛写的歌《橄榄树》。男: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传唱着王洛宾的西部情歌。王洛宾一生创作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可他生前的最后一首歌,却没有收录到任何一张专辑中,因为这首歌是专为一个人一一远在天国的台湾作家三毛而写的。
(女):这首歌,词缠绵,曲委婉。
(男):这首歌,平淡如水,撕心裂肺。

(女):三毛,台湾著名女作家。她才气沛然,浪漫洒脱,至情至性。她与荷西的那段生死恋,令多少人在爱中百转千回,唏嘘不已。然而荷西命殒大海之后,三毛黯然神伤,一直恍然行走于苍茫的人世间。
(男):当朋友将王洛宾的故事讲给三毛听后,三毛哭红了双眼。她说:
(女):“这个老人太淒凉,太可爱了。我要写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男):一向拿感情来安身立命的三毛,在现实世界中少有同道。当她知道,在那遙远的地方,还有一位老人与她同样以爱为信仰时,大喜过望,如逢知音。(女)于是,她不仅真的给王洛宾写信了。而且病体刚刚痊愈,就欣然飞往新疆大板城。这一年王洛宾77岁,三毛47岁。

(男)1990年4月16日这一天,乌鲁木齐仍然是春寒料峭。午后,王洛宾独自一人,正蜷缩在躺椅上休息。忽而有人在轻轻地敲门。王洛宾睁开眼,他看到了秋水一般的姑娘。一头海藻似的长发,裹着一块大花巾,镶金边的腰带,大方格的长裙,滴溜溜的一双大眼睛,浅笑盈盈,模样真的迷人。

(女)简短说明来意并寒暄之后,这相差30岁的他们仿佛是莫逆已久的故友,开始了酣畅淋漓的长谈。这个清澈如许的女子,平生第一次,在一个初识的人面前,袒露悲伤。她唱到:“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澈的小溪,为了广阔的草原,流浪远方……”(男)投挑报李,王洛宾为他唱了一首狱中的作品《高高的白杨》。内容是一个维吾尔族青年,在结婚的前夜被捕入狱,美丽的未婚妻不久便郁郁死去。青年为了纪念爱人蓄起了胡须。

(女)当王洛宾唱到“孤坟上铺满了丁香,我的胡须铺落了胸膛时”,三毛哭了,哭的泣不成声,哭的泪流成河。
(男)是啊,只有经过爱断情歾的人,才能领悟这彻骨的疼痛和孤独。
(女)这一刻,三毛与王洛宾的心靠的更近了。带着难以平复的激动的心,三毛回到了台北。她整理发表了《中国“西北民歌之父“王洛滨一见钟情》一文,在台湾发表。王洛宾的大名迅速蜚声海峡两岸。

(男)而此时,77岁的王洛宾也写下了不朽的动情之作:“是谁在敲门,声音那样轻,像是怕惊动主人。打开房门顿吃一惊,原来是一位女牛仔,模样真迷人。” 按捺不住兴奋之情的三毛开始与王洛鸿雁传书。关山迢迢,不到一个月,王洛宾就收到了三毛的第一封信。

(女)“我亲爱的朋友,洛宾: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没有办法。……照片上,看我们的眼睛,看我们不约而同的帽子,看我们的手,还有我家中蒙着纱巾印灯,跟你,都是一样的。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从1990年5月到8月,短短的三个月,三毛就给王洛宾写了15封信。

(男)而老人王洛宾觉得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思忖再三,回信三毛,讲了一个故事:英国文豪萧伯纳,有一柄破旧的阳伞,早已不能遮风挡雨。每次出门时,只将它当拐杖用。而自己就像萧伯纳手中的那柄破旧的阳伞。”
(女)可三毛却把王洛宾当成了自己心中的拐杖。她很快再次来到新疆,并决然地住在了王洛宾的家里。

(男)但是由于二人年龄上的巨大差距,这段感情,既没法像普通恋人那样甜甜蜜蜜,酣畅淋漓,可又情愫难解,剪不断,理还乱。(女)很快,三毛黯然神伤,独自提着行李箱离开了新疆。

(男)一个多月后,也就是在他们相识的121天,三毛便在台北荣民医院的病房自缢。十天后,戒酒多年的王洛宾,又拿起了酒杯。一腔惆怅,演奏起了自己创作的《等待》(女)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遙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来是一场迷藏的梦,请莫对我责怪。
(男)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
(合)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写于2019.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