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明先生《八声甘州·知青岁月》简析
文/王楼(内蒙古)

八声甘州·知青岁月
文/傅永明
恰风华正茂富年时,挥手别家园。看雄鹰展翅,高飞蓝宇,理想斑斓。翠柳编织绮梦,汗水铸华年。碧野移身影,舞动腰肩。
多少寒霜雨雪,竟犁春耕夏,血染河山。数草原故事,难忘爱情绵。叹白驹、匆匆过隙,岁月稠、夕照映红颜。常回首、青春收获,大爱无边。
注:血染山河句,是写实。我下乡期间,1975年11月30日在采石劳动中,因山石塌方,三位知青战友被压伤,我三个手指致残。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佳作。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文字,回顾了七十年代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这广阔的天地多姿多彩的战斗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那段艰辛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的眷恋,有辛酸,更多的是幸福和自豪。
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对这首词作一简要解析。

上阕,一二句“恰风华正茂富年时,挥手别家园”。交待作者正是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时候,响应党的“知识青年上少下乡”的伟大号召,投身到农村这广阔的天地,别离了繁华的城市。
三四五句“看雄鹰展翅,高飞蓝宇,理想斑斓”,这三句用比喻和移用修辞手法描写知识青年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首先,用“雄鹰”比喻知识青年,用“展翅高飞”比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再用“蓝宇”比喻农村这广阔的天地。第三句中的“斑斓”本是用来形容色彩的词,意为灿烂多彩,而在这用来修饰“理想”,用了移用修辞手法。所谓移用,即把常常用来修饰甲事物的词,临时用来修饰乙事物。
六七句“翠柳编织绮梦,汗水铸华年”,这两句再用比喻描写知识青年美好而又艰辛的生活。句中“绮梦”即美梦,比喻知青美好的理想,“汗水”比喻艰辛的劳动。句中动词“编织”“铸”用得非常贴切。
最后两句“碧野移身影,舞动腰肩”,这两句描写知青在田间劳动。

下阕,一二三句“多少寒霜雨雪,竟犁春耕夏,血染河山”。描写知青劳动生活的艰苦。“寒霜雨雪”比喻农村气候的恶劣。“竟”在句用作副词,作“始终”解,竟犁春耕夏,即始终四季耕耘。“血染山河”四个字,作者已作了注释,是描写知青在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流大汗,撒热血,献出了人生最美丽多彩的青春年华。
四五句“数草原故事,难忘爱情绵”,这两句说历数发生在草原的形形色色的感人故事,最令人难忘的是那缠绵的爱情故事。也许作者就是这故事中的主角吧。在知青改天换地的战斗生涯中有艰辛,有痛苦,有悲伤,但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爱情绵”中绵,即缠绵,应是“爱情”的定语,在这儿,为了格律的需要,作了倒置处理,即用了倒置的修辞手法。
六七句“叹白驹、匆匆过隙,月岁稠、夕照映红颜”,上句感叹时光易逝,“白驹过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下句表达对夕照下那活泼美貌的女子的眷恋,照应“难忘爱情绵”五个字。
最后两句“常回首、青春收获,大爱无边”,用知青生涯最大的收获是无边的大爱收束全词,意味深长,这之间,有战友之间的关爱,有男女之间的情爱,有农村大爷大娘的疼爱,还有阶级友爱……“大爱无边”用了夸张的手法。

总之,这首词主旨鲜明、集中,选材紧扣中心,无一偏离主旨的词句。思路清晰,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层与层之间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语言朴实无华,而又简洁明快,且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动词、形容词,增强了语言的活力。寓抒情于叙事中的表现手法,使抒情自然,毫无造作之嫌。这些优点长处,都值得读者学习借鉴。
2022.12.18

【作者简介】:王楼,网名老教师,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包头诗词学会会员,敕勒诗社会员,晚晴诗社社员,部分诗词作品、诗词评论发表于《包头诗词》、《晚晴逸韵》、《九原群文》及诸网络平台。先后由诸微刊平台出诗词专辑、诗词赏析专辑百余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