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箴》(一)
文/方路
播讲/M先生
《官箴》,是古代中国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共一卷。它是宋朝官员吕本中编写的。吕本中这个人祖籍莱州,宋代诗人,词人,道学家。吕本中是北宋官员学者吕公著的曾孙子,曾任济阴主簿、起居舍人,官至直学士院。《官箴》就是他对于官场为官的一种思考和观察,文中一些观点虽然不太符合共产党人为政追求,但也大有一些可取之处。文章开门宗义就说“清、慎、勤”三字为官之法,点明了要害。清代学者王士禛写道:“上尝御书清、慎、勤三大字,刻石赐内外诸臣。案此三字,吕本中《官箴》中语也。是数百年后尚蒙圣天子采择其说,训示百官,则所言中理可知也。虽篇帙无多,而词简义精,故有官者之龟鉴也。”
下面分享推荐如下,如果不喜欢文言文的,原文可以直接略过。
原文: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己,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司马微《坐忘论》云:“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
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兄长,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然后为能尽吾之心。故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当官处事,常思有以及人。不与人争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约于今者,必有垂报于后,不可不思也。惟不能少自忍必败,此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
当官之法,直道为先。
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如文字历引之类,皆须明白,以防中伤,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详知也。
当官者,难事勿辞,而深避嫌疑,以至请诚遇人,而深避文法,如此则可以免。
前辈尝云小人之性,专务苛且。明日有事,今日得休且休。当官者,不可徇其私意,忽而不治。谚有之曰:“劳心不如劳力。”此实要言也。
徐丞相择之尝言:“前辈尽心职事。”仁庙朝有为京西转运使者,一日见监窑官,问:“日所烧柴凡几灶?”曰:“十八九灶。”曰:“吾所见者十一灶,何也?”窑官愕然。盖转运使者,晨起望窑中所出烟几道知之。其尽心如此。
前辈尝言吏人不怕严只怕读。盖当官者详读公案,则情伪自见,不待严明也。
当官者,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疏绝,要以清心省事为本。
后生少年乍到官守,多为猾吏所饵,不自省察,所得毫末。
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前辈尝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详处之谓也。盖详处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伤也。
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习为急;不以集事为急,而以方便为上。
孙思邈尝言:“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已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侈于远。”如此,则人事毕矣,实当官之要也。
当官处事,务合人情,忠恕违道不远,观于已而得之,未有舍此二字,而通用济者也。
当官大要,直不犯祸,和不害义,在人精详酌之尔,然求合于道理,本非私心专为己也。
当官处事,但务着实。百种奸伪,不如一实;反覆变诈,不如慎始;防人疑众,不如自慎;智数周密,不如省事。
忍之一事,众妙之门。当官处事,尤是先务。若能清、慎、勤之外,更忍一忍,何事不办!《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此处事之本也。谚曰:“忍事故灾星。”少陵诗云:“忍过事堪喜。”。
前辈尝言:“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此亦要言。私罪固不可有,若无公罪,则自保太过,无任事之意!
赏析解说,
其实,中国最大的学问均来自于《易经》,易经中的思想是以德来断定吉凶,以德来趋利避害,倡导“夕惕若厉”,主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思想。
在这篇《官箴》中,处处体现了《易经》的大智慧。
《官箴》写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这是全文的要旨,一个是清醒清明清白清廉,一个是谨慎小心戒惧敬畏,一个是勤奋勤劳勤于政事。能够真正掌握并做到上述这三点的,大有好处。第一个好处可以保证自己的官职不会丢失,第二个好处不会让自己威信扫地,第三个好处是可以得到上级的认可和信任,第四个好处可以得到下面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话锋一转,说:“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己,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本来记住“清、慎、勤”三个字就什么事情都没有,可是就是有些当官的,有了权力以后,由于权力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不能克制自己,认为吃点喝点占点没关系,不拿白不拿白拿谁不拿?这样一来就坏了,慢慢的什么坏事都敢干了,无法无天为所欲为。
这种情况一般会一直下去,一直到触犯国法犯了罪都无法控制自己贪赃枉法的思想和行为,所以管住管好自己这颗心,最好的办法是从一开始就达成,这一点希望各位当官的能够牢记在心,是至理名言。如果初期放任自己,慢慢的到了后期发现有麻烦,在想尽办法去疏通,就是侥幸逃脱了被惩罚,起先获得的各种好处也都败坏回去了,这又何必呢?还不如当初就不行这些贪婪之事为妙呀!在这里,吕本中引用了司马微《坐忘论》的一句话:“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与其在最后弄巧补救,不如当初老实守规,这其实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