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 境
图 文 | 小 柯
少,是一种高级的养生:食少,助你远离疾病;欲少,帮你摆脱苦恼;言少,让你远避祸端;怨少,为你卸下负重;思少,令你抛开烦扰。
上述,摘自一则视频号的文案,自觉说得极好。一如我,如今将无效社交减少到不能再减少,比如只会不定期去见老吴一家,如果方便,就一起吃个便饭。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而不能再像从前那样逢着国庆长假报团外出旅游散心。
成年人的世界,说自己走过的路比年轻人吃过的盐要多,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阅历,因为见识,因为格局,看人待物各有取舍。所谓亲疏远近也非一日造就,虚情假意见多了,不练出几分慧眼,也对不住自己的经历吧。
朋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妙。社交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准越好。圈子不是越广越好,而是越纯越净。每人每天都只拥有24小时,而且,还被划分为三大块:吃饭、工作/学习、睡眠,谁也没有特权享有额外的时间。做一个不错的时间管理者吧,安妥好一天,只要不浪费在无聊的人事上,就是极大的收获。
饭吃七八成饱,话留两三分空,盛水余一指宽,都忌讳一个“满”字。只因,吃太饱不宜于健康,话太满容易伤于人。水满则溢,而月满则亏,所以,月牙儿也有清雅的美感,且,亦在无形中增加了期盼月圆的等待与静守。

记得多年前,有次在办公室给来客倒茶,结果不小心倒得过满。于是,茶水溢出杯口,在茶几上流出一条长线,令我尴尬万分。
“没事,没事。”后来,还是领导出面缓解了我的不安。我也赶紧转身,拿来抹布擦干了那条水线。
放眼望去,诺大的小区里居住着近四万人口,所识之人却不会超过两只手的数量。按理我该是凄惶的吧,可是,为什么走在路上更多的却是心安呢?
很多年前,记得有个朋友曾说,他一旦结婚,宁愿在别的小区租房住,也不想住在家属区,理由就是:一天上班见的就是这些人,下班了休息日接着见,多没意思啊。后来,他结婚时果然租住在隔壁的小区里,可谓言行一致。
犹记得,L先生自己报考会计师那会儿,吃过晚饭后,一边将孩子放在腿上安抚,一边捧着书本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即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证书。及至后来计划继续报考资产评估师,却苦于工作繁忙,被一直搁浅了下来。

说人生如同爬山是不是有点不合适?爬山时我们顶多会只爬计划之中的一座山,而人生之路则大不同,要攀越一座又一座有形抑或无形的山。人山海海,山山而川,迢迢其泽,潺潺成镜,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在与自己与现实与周遭较劲呢:或为名,或为利,或为某些高不可攀的远方……
远方到底能有多远?倘若迟迟无法抵达,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呢,降低期望,减少妄想,放下抱怨,用这些忧心忡忡的日子提升自己。如此,和与其去追一匹马,不如种一片草,来年你会得到一群马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何乐而不为呢?
一如不达顶峰无法领略胜景一般,站在山脚异想天开的人是很难体味其中的底蕴的。一个人倘若在舒适圈待久了,某日,一旦有良机摆在面前,也能丧失把握的机会。别不信。
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乌鸦却懂得利用石子帮助自己喝到瓶中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只能停留在遐想的层面,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行动。
格局要大,步子要稳,眼光要远,痴想妄想少一些,自主创新多一些。戾气少几分,静气多几分,当你能够安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事务时,何不是在朝着自己的妙境前行些?!
哪怕,哪怕速度有些缓慢。
—完—
【作者简介】小柯,甘肃省天水市人,现居江苏。个人公众号:小柯天地(yftd201666)。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