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丘写意
诗/沈学印
初识试剑石
虎丘的试剑石可是紫蓬山上的试剑石
一柄旷世的双刃奇剑在两山磨砺
三万六千顷雪浪被你试的血腥沉寂
一剑劈成寒光熠熠永载暴戾的洗剑池
试剑石试出了刚柔也试出剑的罪孽
让一代枭雄残缺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你任意的试比都可决断万人的生死存留
而最终的出鞘与肆虐却让你成为一尊石头
拾阶而上 我来摇曳那块冷漠的魂灵
总想替那些剑下的陪葬者说一声
是你人性的残缺使虎丘有了永久的复活
是我以切身的肌肤砺亮你追悔的斑驳
听剑池的传说
是登上了传说的台阶
还是听了导游小姐的误解
致使我的想象探访不到沟壑的深层洞穴
望一眼池壁上的种种莫测与幽深
我对那扇紧关的石扉解除了眩晕和猜测
原来 深潭的池水由宽变窄
沟壑由长到细 甚至成为一把可塑的剑形
皆因顽石上有了生生不息的千人在坐过……
此时 我也壮一壮自己的胆魄
走上高高的剑池石阶
试图引出那段故事的把柄
不料 池生紫烟 剑的长刃发出精彩的回溯
在摩擦中让我看到了历史的重演与战车
在宁静中让我听到了吴王阖闾的征战和没落
是传说在演绎中获得了精彩
是想象让再生有了打捞历史的穿越
然而 我沉重的呼吸却定格在虎丘山
一动未动地交替在时空中——思索
***************************************************************
作者简介:
沈学印,笔名:晓哂、雪垠、慎重、继续弹等,网名逍遥剑客哂。曾供职于电视媒体,记者、编导、制片人,50年代初期生于祖国北方,长在雪乡林区,先做学生读书、当过下乡知青(1968年6月在黑龙江边的黑龙江省西克林国营农场当知青三年多,1971年调回市里)。返城后学过烹饪专业、搞过美术创作、进过政府机关,最后选择新闻媒体一干30年,直至2011年退休。业余时间喜欢收藏、旅游、偏爱书画,也写点东西。迄今已有300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中国文艺》、《世界文艺》、《中国铁路文学》、《作家报》、《大森林文学》、《黑龙江作家》、《黑龙江日报》、《伊春日报》等百余家报纸、杂志和《新加坡文艺》、新加坡《锡山文艺》、香港《中国文学》、台湾《葡萄园》、美国《新大陆》诗刊等发表;出版文学著作20余部、编辑文集10余部;荣获各类国家和省级文学奖项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伊春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多家民刊名誉顾问、主编等;曾创办主编《江海文艺•东北版》、《岷州文学•绿色风》、《雅海文学•综合版》等近10年,出版民刊60余期。现为《乌苏里江•绿色风》杂志社总编辑、《知青文学专号》编辑部主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