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紫如嫣似芳华
文/李仁军
一场不期而遇的雨,淋湿冬天的季节。粉红色的记忆,在冬天的画卷上,悄悄绽放,如一炉旺盛的火,温暖了满满的期许。
深秋的叶子红胜火。满山遍野的红,镶嵌在绿色的屏障里。如果来一点雪的浪漫,风的柔情,风情万种的大自然啊,或许如此娇羞,妩媚万千。
千山鸟飞绝,凝雪似飞燕。走进内心深处,千年古县--遵义县记忆依然。时光抹不掉2016年6月这个历史性的宣告--遵义县更名播州。千年古县,铭刻心底。追寻2014年或许较早的1997年,至于更早之前的大遵义县的地域风光与风土人情,只能凭借史志传说,在春夏秋冬感叹家乡的壮美与大县的风采。
时光飞逝,秋水潇潇,已然冬天。一年最冷的时令与我们不期而遇,打开心扉面对播州冬天的美丽,邂逅冬的精致冬的情节。
举目远眺,大娄山脉,蜿蜒蛇形。站立山巅,我和我的世界如此渺小,渺小到无人知晓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信手触摸雪花,划过岁月的痕迹。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长空雁叫霜晨月......一代伟人的豪迈之词,经典永恒。娄山关血染沙场的伟大战役,宏伟悲壮,红军战斗遗址,后人缅怀,世人敬仰。俯瞰大娄山,景色秀丽,山峦起伏,波澜壮阔,铁索桥陈列馆纪念碑战斗林烽火台羊肠小道,镶嵌在大娄山山脉,增添了红色文化无限的魅力。回眸大娄山,苍山辽远,景致迷人,树立一种信念,坚持一颗恒心,而今迈步从头越,或许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执着与追求。
苟坝--毛主席提着马灯寻找真理的地方。站在马鬃岭上俯瞰苟坝,地势平坦,房舍俨然,美丽的新农村建设与深厚的红色文化,植根在播州大地,生机凸显。古朴典雅的苟坝会议会址,静静地坐落在山麓之下,风来雨来雪来,一年四季的时光,任凭慕名或凭吊参观会址的人们悄悄打发。会址的老屋,木板房的格调,一代伟人曾经住宿开会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老房子,被窗外风景锁定成局。羊场小道直抵长五间,毛主席提着的马灯,在漆黑的夜里走过崎岖山间小路来到周恩来的住处促膝交谈,马灯一直明亮的照着两个伟人的视野和无限的空间。一盏马灯,一根板凳,一间小屋,两个思想交融远见卓识的革命引路人,在苟坝这个神秘的地方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曾经的长五间老房子已成记忆,遥相呼应的是崭新的红军街红军屋,苟坝陈列馆,在群山环抱中显得更加雄伟庄严。
冬至雪来,远眺苟坝,瑞雪兆丰年的盛景如繁花盛开。花茂,乡愁之地,与苟坝会议会址一衣带水,并蒂联姻,因此花繁叶茂,享誉神州。
一饮乌江水,回眸满山绿。两岸青山,一江碧水,孕育着爱家爱国的深深情怀。曾经的乌江渡,曾经的红军抢渡的河流,千百年来穿行于遵义县的山山水水,经年累月,碧水东流。1935年的故事在乌江流域全境,演绎了不少经典壮举。尚嵇茶山关楠木渡以及三合刀靶水,红军战士以革命之躯抢滩渡河,飞奔追击敌寇,奋勇杀敌,智取遵义城。乌江渡口,在时光流逝中,如今成为旅游景区,不少文人墨客,不少绘画丹青,抑或音乐达人,常常依恋这方美丽的风景,也许是一种缘分一种倾慕一种敬仰。
走过岁月,穿越烽烟,海龙囤的故事今古流传。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历经千年风风雨雨,2015年列入世界遗产,遵义之幸播州之幸。天梯城墙飞虎关,水井水牢断碑,老王宫新王宫海潮寺,点点滴滴的往事,锁定一个西南霸主的地位与尘烟。时代变迁,曾经的一方霸主,在历史的硝烟中渐行渐远。走进海龙囤,登上天梯,极目远眺,思绪再次被当年的战火点燃,置身往事,感慨万千,荣辱或许如一缕清风,在时空交替中轻轻地飘散。
沙滩情结,缘于故乡边上的一方风景。晓渡黄花溪水湍,鸣榔身在小沙滩。由沙滩风景联想到沙滩文化,曾经遵义县的一块文化金子招牌,坐落在新舟一隅。沙滩一带江水碧绿,两岸田园阡陌交错,翠竹环绕农家庭院,古柏林掩隐古寺,灵秀之气环绕沙滩。沙滩文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以郑珍、莫有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现存的黎庶昌故居“钦使第”便是见证。春来沙滩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夏季凉风习习,柳岸青烟,碧翠如波;秋天一席金黄画卷,铺展秋高气爽的宁静之美;冬来冰雪覆盖,群山洁白,溪水冰清玉洁,山水村庄和辛勤的人们,构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一年四时之景,各具特色,乡愁之旅,爱上沙滩之行。
云门山水甲天下,最爱家乡云门囤。生于斯长于斯,云门囤注定与我一生相恋。投资21亿元正在打造的云门囤5A级风景景区,高端大器,格调高雅。洛安江湄江河两条河流顺江而下,在云门囤交汇流入下游汇入乌江河流。如果不带一丝丝杂念,走进如诗如画的景区,清风徐来,映入你眼帘的是青峰如屏倒影江中,景色奇幻多姿。登高望远,俯瞰景观,层次分明,规模宏大,夜郎古道洞穴岩棺田园风光亭台楼阁以及神奇火雕艺术品等人文景观,陶醉你的岂止是风景,更多的是自我被心境陶醉。
燕山燕归来,难忘好景观;云门山不贵,不厌云门山。如醉如痴,醉在家乡云门囤这方熟稔的土地上,痴在家乡的田园里。头枕溪水,背靠夕阳,细数夜幕繁星,抛却身外事,如此轻松如许,静谧与闲适。
怀恋遵义县,行走播州区,让我们的记忆再次寻找美丽的风景和那些留存的记忆。南白懒板凳和龙坑牌坊的那些点点滴滴,已成为如烟往事。
千年古播州,田园如诗画;弹指一挥间,乡韵增风采;乌江古村落,花茂新农村;细数新景点,展望长征园;盛世播州钟,钟声更空远;天堑变通途,造福千万家。其实,翻阅播州的发展史,你会惊讶的发现她的美是无以言表的,亲临感受方知博大与精深。
播州之美,如一帧美丽的风景,渐次繁花盛开,芳香馥郁于这个温暖的世界和感恩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
李仁军,1974年10月生,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人,中共党员,现从事于司法行政部门。曾从事教育教学、行政文秘、电视新闻、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司法行政等行业。喜爱文学艺术,间隙摄影,闲暇之余,时有散文、诗歌散见有关报刊杂志抑或新媒体,偶有图片摄影、征文获省、市、区各级表彰奖励。艺术之路,是不止的征途,将激励其奋进前行。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