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人生
文′魏增刚
我喜欢读书写作,喜欢思考。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就喜欢写小随笔,近五年余,小随笔写了几十万字了。
这些小随笔是我思考的结晶,我常常把它们发到了朋友圈,其中自认为优秀的便发到了一些群里。绝大多数朋友是喜欢的;有少数朋友不喜欢:有朋友拉黑我的,有群主把我踢出群的,有朋友抬我的杠甚至打我脸的。
那么,我的善于思考到底有没有什么益处呢?
可以说我的善于思考促使着我一步步地走向了我人生的进步。
记得我母亲在世时,我就喜欢看小人书杂志善于与她辩论,她就常说我理论深。母亲去世后,我就成一个人了,当时我刚15岁,初中毕业,没有考上中专。那年暑假,伯父让我在他家呆了40天,我同伯母爷爷四哥吃在伯母家(伯父在西安工作),我常同堂哥给爷爷放牛放羊。40天之后,伯父看到我一个人无依无靠可怜,便让我同他们一家过在一起。喜欢思考的我第一次思考了我的人生,经过思考之后,我觉得还是一个人过为好,一则让伯母爷爷堂哥少操点我的心,二则我要自立。后来的生活证明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
后来,我初中补习了一年,依然名落孙山,决定上了高中。在高中时,我依然喜欢看报纸杂志,喜欢思考,常常爱聊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高考落榜之后,上了西安乡镇企业大学,上大专时,也同样喜欢看书思考聊天,以致舍友同学常常围绕我展开话题,少了我就聊不下去了。可能看课外书喜欢思考(写日记聊天)等会耽误学习,但是确实对我后面人生的选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大专毕业之后,在户县跑业务,在南方打工,在西安开商店跑业务等,尽管没有大的成绩,但由于阅读思考之故,无一技之长的我没有走上歧路。而且,也是自己的思考,指导着自己在西安买了房子,转了一家人的户口等。
至从我“复出”写作之后,我写的大量随笔句子,对我的写作大有益处。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就喜欢看书思考,以致同学们喜欢与他聊天,说他“有气质”。由于他的思考,后来他高中毕业之后,走上了通向煤矿的路;由于他的阅读思考,他同田晓霞有共同的语言志向,他们相知相恋。
在孙少安要投资拍《三国演义》时,孙少平就建议少安把钱拿出去捐盖了村里的小学。
路遥就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他说,他要在40岁之前完成人生的大事,于是就用生命写就了《平凡的世界》不致如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柳青没有写完《创业史》;路遥的作品中的感悟,一段段充满哲理的语言,提高了作品含金量。
最后,用莎士比亚的名言结束全文吧。
上帝造我们,给我们这么多智慧。使我们能瞻前顾后,绝不是要我们,把这种智能,把这种神明的理性霉烂了不用啊。一一莎士比亚。

作者简介:魏增刚,男,47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