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宋老师同意的信息后,2017年11月24日上午,我同爱人田玲芳约了原京剧团好友吴兰英(曾为宋老师以前的化妆师)一起去宋老师家,约好前去的还有骆文婕(电视报记者)、陈华中、陆春涛(淮海商报记者)、高虎(电视台记者)。我们进门后,宋老师热情地接待。寒暄后,我们夫妻向宋老师赠送了题为《赞荀艺长荣——赞宋长荣艺术大师80寿辰》的诗匾。诗的内容是:
一
荀派传人气势宏,世人盛赞宋长荣。
红娘一曲扬天下,神韵万方响碧空。
“水袖”袅娜姿色美,“棋盘”曼舞态从容。
蜚声四海留佳誉, 德艺双馨映彩虹。
二
万花争艳放光辉,荀艺长荣献碧瑰。
蒙受师德藏底蕴,弘扬国粹吐芬芳。
誉传“加美”流天外,艺倾“港台”震远陲。
德厚流光结硕果,梨园史上树丰碑。
宋长荣大师向我们夫妻回赠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活红娘——宋长荣自述》、宋老师老照片一张。
上午采访工作结束后,我们又特地邀请了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曹启瑞、淮安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季祥猛、历史文化研究会专家杨义春、郝宇铭、何永年几位老同志,在“东土大酒店”进行午餐,这些老同志同宋老师尽兴地交流京剧艺术的魅力,赞美宋老师在京剧艺术上的丰富成果。大家在浓浓的友好情谊中合影留念。这次采访,让我进一步对荀艺长荣有力深刻的印象。这次采访的内容被《淮海晚报》2015年12月20日以《荀艺长荣 华韵长新——京剧名宿宋长荣访谈录》全文刊登了采访的全部内容。其采访对话整理的内容如下:
吴: 宋院长您好,最近我准备编一本《淮安京剧前世今生》,您看可以吗?我想听一听您的意见。
宋:吴会长您好,你的想法很好,你的想法说明你对淮安的京剧事业非常关注。
你是淮安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员,写好这本书,可以说是对社会、对京剧事业、对淮安历史文化的研究、继承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一种奉献。
我支持你编撰《淮安京剧前世今生》。所以支持你,一方面是弘扬国粹的需要,淮安是京剧名人的故乡,是京剧名人荟萃之地,更是为京剧事业输送人才的地方,比如通天教主王瑶卿、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等。另一方面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的需要。对于淮安来说,无论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京剧都起到了鼓舞斗志、振奋人心的作用。
吴:请您简单地谈一谈您从艺的过程。
宋:我有个外号叫“小土孩”。这个“小土孩”的外号,人们已叫了我几十年。我的老师、荀派艺术创始人荀慧生先生一九六一年初见我时,也叫我“小土孩”,由此,叫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为了练功,我那时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但我不以为苦,相反,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这是我挚爱的。学戏的艰苦、父母的阻拦……,这一切都动摇不了我。我是横了心:“再苦,我也要吃这碗戏饭,我非要成个角儿不可!”
学戏一年以后.十七八岁的我,成了沭阳这个小戏班的台柱子,开始闯荡江湖了。1954年,沭阳县京剧团正式成立。我兴奋的状态难以形容,正式参加了文艺工作者的行列。从每天挣两角钱,到每月有几十元的工资,这变化太大了。我真感到心满意足,学戏练功加了个“更”字。
1957年5月,由我领衔主演的沭阳县京剧团,意气风发地进入了省会南京城。由于我们条件差,土里土气的,当时,有人说我们“苏北的小剧团,‘江北佬’有啥看头!”“喏,那个赤脚扛着行李,手摇破芭蕉扇的黑小子就是宋长荣!还演什么《玉堂春》,我看扮济公倒差不多。”。
在南京文化馆这场只有百十个观众的在南京的打炮戏,获得完全的成功。来看戏的观众,似乎大多被征服了。散场后,他们不肯走,有的伸着大拇指,冲台上喊:“苏北小梅兰芳,名不虚传!”有的主动来到后台,诚恳热心地为我们出主意,好像要弥补他们起初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抱憾。
由于我们演出的成功,从不向县级小剧团开门的南京有名的明星剧场、大光明影剧院,也破例向我们发出邀请,争着要我们去演出。
1957年9月8日,南京的《新华日报》刊出新闻《一颗刚出土的明珠》,轰动了南京。时任江苏省省长惠浴宇还亲自接待了我,并鼓励我要为苏北人争光。
吴:您是怎样爱上荀派艺术的,又是怎样拜荀慧生为师的?
宋:一九六一年秋,荀慧生先生来南京演出.对荀先生和荀派艺术,我倾慕已久,只是没有缘份直接见到。这次荀先生南来,机会不可错过.我一连看了荀先生几场《红娘》,真是如入宝山,大开眼界。
我从未见过四大名旦,今天得遇荀先生,机会不可放过。艺海无涯,能拜荀慧生先生为师,得到指点深造,那该多好!可是,我又有点泄气:凭我这个农村来的“小土孩”,荀先生怎么会收我为徒?没想到,荀先生竟然会真的看中了我。这些,当时我并不知道,是后来我们师生聊天时,他老人家告诉我的。这也是缘份,三年前在治工地上,我们师生失之交臂,三年后荀先生却主动找上门来。
1.形似神更是,形变更出神
比如,白马将军为寺院解围后,红娘陪着小姐跟着老夫人以及长老众僧人一起出寺迎接,红娘身为奴婢没有台词,如果只是跟进跟出的,对红娘来说就没“戏”了。我当时的心情是为小姐转危为安、得配如意郎君而高兴,为表现这样的心情,在回返路上,我就给红娘增加了一些身段:挥舞着大蝴蝶式的一双水袖,转身后又双背水袖再飞打出去,舞姿轻盈飘逸,犹如一只五彩缤纷的玉蝶在春风里得意起舞。这些动作,虽然没念没唱却收到了此处无声似有声的表演效果。
2.生活中探取源泉,舞台上丰富表演
《花田错》中的春兰有一段搓麻线納鞋底赶制新鞋的表演,我就是从夫人王长珍那里做鞋时反复学来的,经过美化后,那逼真而精湛的表演让观众折服,夸我的动作比女人做活还要地道。
3.对比变化情作魂,程式焕发新生命
戏曲表演都是要靠程式动作来完成的,但程式动作不能表现人的感情。我在表演老夫人赖婚后下场时,红娘怨愤满腔,又不能说出来。
在表演时,我就冲着老夫人下场的方向,猛抬右手抓起水袖,打抛了出去。表现了奴对主敢怒不敢言,只好在背地里怨恨的心情。
4.融他人之长技,增荀艺之光辉
为了让荀派艺术能有所创新和发展,我在表演中广收博彩,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的需要,将他人的长处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自己的戏中,比如,把京剧艺术大家筱翠花“筱派”的腰功,运用到红娘的扑蝶之中去,使红娘表演更加妩媚动人。
5.整改老剧目,编创新剧目
为了将荀派名剧得以流传,除演好红娘外,继续加工好常演的《红楼二尤》、《金玉奴》、《勘玉钏》、等荀派名剧外,还特请师兄徐凌云和剧作家朱云鹏协助,整理恢复已绝唱的荀派名剧《霍小玉》;还聘请师兄荀令香指导排演《香罗带》、《鱼藻宫》等。还新编新演了《紫钗记》、《桃花酒店》、《鸳鸯帕》等。
:俗话说:“艺无止境”。《红娘》这出戏,我己演了50多年,仅自,1961年从荀慧生老师重学此剧,也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从1978年复演《红娘》至今,已演满1000多场。但我仍觉得意犹未尽,还有加工锤炼的余地。
吴:请您谈一谈淮安京剧的前景如何?
宋:中央领导于2015年10月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淮安是京剧名人故乡,我们所有的京剧工作者,都应该为弘扬国粹,继承京剧艺术而发扬光大,为圆中国梦、京剧梦作出努力。淮安京剧事业的前景令人乐观,因为他已具备以下几个优越条件:
1.淮安有江苏省长荣京剧院这个实力雄厚的专业班子:现有在编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24人。有余派老生姚宗文、梅派青衣刘维青、黄彦玲、女铜锤花脸刘小荣等。 五十年来,长荣京剧院创造了令人赞美的荣誉与辉煌。
2.目前,江苏省长荣京剧院正着力实施新一轮“小长荣培养工程”,培养以朱俊好、张乔迪、郭晓婕、武自强、甄龙飞、张洁、申洋洋等一批年轻的荀派传人。由他们合作演出的荀派经典名剧《红娘》、《霍小玉》、《红楼二尤》、《花田错》、《勘玉钏》、《金玉奴》已亮相省内外舞台。京剧院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京剧荀派的经典之作,小长荣的代表剧目,力争再塑造出艺术舞台上一个新的“活红娘”。
3.长荣京剧院已成为输送人才的摇篮:青年演员江其虎调北京后,成为名小生,国家一级演员。张尧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中国京剧史上第一位戏剧戏曲学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并在国内外十多所大学讲学。
4.淮安设有淮安长荣大剧院及荀艺博物馆。一楼金碧辉煌的剧场内可容纳约800人同时观看演出。二楼内容丰富的荀派艺术馆,展现荀派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5.2015年5月22日淮安市京剧协会揭牌仪式在长荣大剧院隆重举行。目前,淮安市市区有群众组织的票房18个,成为普及京剧的群众基础。
6.淮安的王瑶卿故居、周信芳纪念馆、戏剧博物馆成为弘扬国粹的基地。他们是展示和宣传淮安戏曲历史和成果的重要阵地,也是排演、交流戏曲的活动场所。
7.为弘扬京剧传统文化,淮安市人民小学、纪家楼小学开设京剧特色班,为少儿培养京剧兴趣、弘扬国粹打下基础。
8.淮安广播电台的《空中大舞台》栏目开播已十周年,他为淮安广大票友、戏迷享受梨园风采、展示才艺提供极好的场地。
吴:请您谈一谈您对我编写《淮安京剧前世今生》这本书有那些期待?
宋:首先我感谢您为挖掘淮安的历史文化、弘扬淮安京剧,做了一件大好事。并衷心地祝愿《淮安京剧前世今生》这本书能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得到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支持,期待早日付梓问世与广大读者见面。
吴:宋院长,谢谢您今天的热情接待,祝您的艺术青春永驻,愿我们淮安的京剧事业繁荣昌盛!
三访宋长荣 党辉照心中
我的爱人田玲芳同吴兰英同龄,(吴兰英艺名吴长燕,目前,“长”字班,仅宋长荣、吴长燕二个人了。)在剧团时关系很好,退休后经常来往,从中我获得了吴兰英经常谈到宋老师不仅艺术上精益求精,而且生活上毫不特殊,以及坚持党性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2019年2月8日下午(春节初四)下午,我同爱人约吴兰英去宋老师家去拜年,这次去我是带着问题去索取素材的,即宋老师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人敬佩的丰硕成果,而在坚持党性方面有哪些建树呢?见面互相问候拜年后,我就单刀直插地进行了交流。
吴:宋老师,您是共产党员吧?是那一年入党的呢?
宋:我是党员,是1958年入党的。
吴:据我所知,在文艺界是党员的老同志不多,看来您也是一名有61年党龄的老党员啦,真了不起!请您与我们谈一谈您对党的认识?
宋: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亲眼看到新旧社会的状况,我是一个苦孩子,如果不是党,我怎么能有今天呢?不是党的培养,我怎么有机会拜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荀慧生大师为师呢?
正如雷锋说的那样“我把党来比母亲”,这句歌词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也是鼓励我前进的动力,所以我要用苦练的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恩情,我一想到党,浑身是劲。
吴:您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拒腐蚀,永不贪,1981年剧团在北京演出时,文化部奖励你们剧团1万元奖金,点名给你500元,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呢?
宋:是啊,1981年初,剧团在北京演出时,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1万元奖金。在分配时,全团同志一致认为我的功劳最大,应该比别人多分一些,我说《红娘》一剧的演出成功,是全团同志齐心协力的结果,功劳应归集体,自己不能额外多拿奖金。虽然文化部指名给我500元,可我还是不能拿,为什么?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文艺工作者,是为人民演戏的,决不能为捞钱演戏,决不能丢掉共产党员的本色,我这个当领导的不能搞特殊啊!我不能多拿,同大家拿一样的,我开心,拿60元我能睡着觉,多拿了我会睡不着觉的嘛。
吴:我还听说您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很严,原则性很强,敬请举几个例子好吗?
宋:好,从1980年后,我主演的《红娘》分别在10几个大城市轰动时,在“一切向钱看”的歪风刮到文艺界后,有些人借着社会上一股“自由化”和打着“交流艺术”的旗帜,找到了我,说什么“您能同我们合作,我们可安排你住宾馆、四菜一汤、来去轿车接送、每天一场200元。假期演出报酬一天600元,您可利用假期,增加些收入,这是合情合理的。”我认为这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合法。我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怎么能搞这偷偷摸摸的事呢?来路不明的钱,我是不能拿的。艺术是人民的,我无权把它作为私有财产。我为钱演戏,戏就不值钱了,这种事我是不能干的。”当时有人说我是“傻子”我想这样的“傻子”我宁愿做。
其实,在1958年,当我艺术才华刚露头角时,安徽某地有人曾以每月500元的高薪来挖我,我坚决抵制了,我对他们说“我是人民培养的,不能因学到一点本领,就见钱眼开,走歪道。”
还有一件事,当时剧团说我一年演200多场戏,比较辛苦,经研究决定每月给我100元的营养补助费。我说“我累,大家也累,别忘了,我是共产党员啊,共产党员可不能脱离群众嘛。”
今天的拜访(采访),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中央领导提出的“不忘初心”的教导,是2016年7月1日建党95周年时对全党提出的,而这种信念在几十年前,宋长荣大师的心灵中就牢牢地扎根了。这种境界,同后来某些文艺界人士的买豪车、住豪宅而豪取豪夺相比,是多么地高尚啊!
敬仰宋长荣 光环耀碧空
宋长荣老师的艺术人生,是艰辛、曲折、壮丽、火红的一生。宋长荣老师所取得的成功之路,令我流连感慨,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他不是梨园世家、他不是科班出生、他没有任何学历,但他与诸多先哲走了同一条路——和王瑶卿、周信芳一样,也是贫苦出身;穷,赐给了他一身不畏寒暑的筋骨和永不停步的性格。他并不完全是为生活所迫而走上舞台的,也不像有些京剧艺术家那样是父母被迫送去拜师学艺的,他多半是由于兴趣,外加天赋和机遇,从而踏上了这条坎坷而辉煌的道路。
从艺60多年来,宋老师不懈追求,凭借他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活红娘”的美誉,成就了他那真正属于人民的艺术。
他的汗水没有白流、他的苦功没有白练,他扬名于世界、他赢来了荣誉满堂。随着“活红娘”的声名鹊起,他演红了大半个中国;多次晋京、两进中南海,两次赴香港、两次赴台湾,两次赴美国、四赴加拿大演出。所到之处好评如潮,展示了“荀门桃李多天下,偏向淮阴发异香!”的景象。
从艺60多年来,宋老师曾任江苏省淮阴京剧团副团长、团长、名誉团长,曾任江苏省淮安市文联副主席、人大常委,省剧协副主席,省人大代表,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任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1960年、1981年、1984年分别三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980年赴济南、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在天津演出时受到时任天津市委书记李瑞环亲切接见。
1982年当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文体十佳新闻人物之一。
1990年,李瑞环为宋长荣题词“荀艺长荣”。
1990年荣获江苏省首届文学艺术奖。
1991年,成为国务院首次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荣获淮阴市艺术成就奖。
1996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被文化部聘为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暨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1999年国庆前被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等六个部门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剧目,录制成光盘,向国庆50周年献礼。《鸳鸯帕》一剧获中央文化部“荣誉奖”。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曾摄制了他艺术与生活的电视专题片。
2000年,分别于4月18日、5月8日在南京为江泽民朱镕基演出并受到亲切接见。元月7日率弟子到北京参加全国纪念荀慧生、尚小云百年诞辰演出活动,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接见。
2003年,在淮安市楚州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观看宋长荣演出。
2004年三赴加拿大全国巡回演出讲学。江苏省长荣京剧院成立,宋长荣任名誉院长。同年率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结,并于4月为来江苏视察的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演出。
2005年,在宋长荣从艺55周年之时,朱镕基还特为他题写了“艺精于勤传扬了荀派;行成于思演活了红娘”的赞美之言。
2006年美国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荣获亚洲杰出艺术家终身艺术成就奖殊荣。《桃花酒店》一剧获广播电影电视部“星光奖”。
2012年6月,宋长荣被江苏省文化厅表彰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称号。
宋长荣大师不仅是我们淮安的名人,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名人,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