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个走山
作者:景新跃
《走山》刊稿后电话就接个不停,这不刚端上饭碗,电话铃又响了,对方说:爷说写还行,感觉有那点意思,但走山比这要更悲惨。
我们家算是走山“专业户”。爷说在祖上就走山,从老老爷手上就在东家做杠子头。东家在县中街有三间日杂店,西街开了间棺材铺,东稍门外有块木头集市场,经营柱子、梁、檩、椽、板材等,雇着二十来名长工。大爷、二爷、四爷和爷身强力壮天生的走山料,三爷瘦弱老爷送他念了几年私塾在木头集市场做账房。别看大爷五大三粗,但为人仗义心眼细,东家托他经管木头集市,大爷说走山是把脑袋瓜拴在裤腰带上的差事,这碗饭不是谁想吃就能吃下去,雇佣选人凡身板弱小不要、独苗不要,咱不能害人,断人家的后。
县境内沿秦岭北麓有大小峪口52个,其中较大的峪口人称“九口十八峪”。走山白道走“口”黑道走“峪”,从县城出发到马召新口谷(现辛口峪),沿青岗砭而上,经狐狸沟向西南到老君岭,向东南过安佳琪、天池梁,到小王涧。老君岭海拔高生长松树、柏树,小王涧多为杂木。爷爷他们走山做的是白道生意,东家有人在衙门当差出门带有官文备查。云往东一阵风,云往南水漂船,云往西雨滴滴,云往北晒干麦,走山头天看好日子,后半夜出门十二三人8辆木制独轮手推车一队,到青岗砭留存下推车和做饭的家伙,带上馍和必需用具开始走深山。下山檩条一人挈1根、椽条一人挈2根,若是大材一般是4人一组、上等好木有6人一组抬着。赶天黑前回到青岗砭,放下木头开始做饭,搬来三块大石头架起锅,期间分头拾烧柴挖荠菜、灰灰菜、刺儿菜、苦菜、面条菜、小根蒜等野菜,添大半锅沟溪水,点燃柴火水烧开下玉米糁子,小火边熬边搅防止粘锅糊底,一柱香功夫(约三十分钟左右)将和成不稀不稠的面团一筷子一筷子夹成小块汆入锅里,两开后下入洗好的野菜,大青盐、醋、辣子调味开咥,一人一老碗玉米糁子老鸹撒,就着挖来的小葱野蒜下饭,既热乎又耐饥。吃饱喝足睡觉,第二天起大早吃完饭留下一人做饭看家当,其余人继续上山挈木头。待返回饭也做好了,吃完饭略作休息把木头装上推车捆扎好,无论是早是晚都上路回家。抬木头是件很繁重的体力活,长期抬重木头后颈处凸起一个硬硬的似卵石大的肉疙瘩,那是木杠子压出来的。抬木人排列在木头的两侧,用右肩扛的为一行,左肩扛的为另一行,右肩扛木称大肩,左肩扛木为小肩,左右两人用一副杠子。杠子头领号众人应和,这时要齐用力,保证所有人同时抬起木头,若有1人抬不起来、抢先抬起出现闪失,都会造成非死即伤,这是抬木头的大忌。第一步“大肩”先迈右脚,“小肩”先迈左脚。杠子头号子领走,声声号子从抬木人的胸膛迸发出来,铿锵有力,回荡在山谷之间,调节气氛,解除疲劳。

走山人有条口口相传的规矩,凡走山每人带回一根手碗粗2米左右长的槐木棍。木棍挈木头拄着稳步,休息时撑长木用,回家收缴给杠子头,杠子头把木棍加工成棧子或其他出售给需用者变现。这种夹带私活的事东家也知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这钱用做走山人走山时统一购买面、油、醋等食用品和补贴走山伤亡者家人,统一买食用品是顾及到家庭条件不好的,担心其吃不饱没力气干活;走山人走山出事东家是不管的,契约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障于低头不见抬头见东家也会以道义之名多多少少给些,走山人拿这部分钱给伤亡者补贴家用,不愧兄弟一场。
解放了,东家的店铺被公私合营,木头集市也散了。但有人就要有房子,有房子就要有木头,有木头就要有人搬运,政府虽然不再提倡走山,也没有禁止。县运输公司仅有的几辆汽车和几十辆马车没法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顾及不到百姓生活,这空缺走山人就补了上来。爷们农忙时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农闲时私下接单拉起杆子走山,挣些活钱补贴家里零花。

所谓走大道,是在前人走出的栈道基础上进行拓宽的路。其附山就势盘旋延伸,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坡陡弯急,路面坑洼不平。爷说:民国31年也就是1942年,二爷挈檩快到青岗砭一转弯处不小心檩头撞到山壁,脚下一滑连人带檩一起掉下路边悬崖,屍首都没有找回来,那年二爷不满十九岁。不到七年,走山在狐狸沟遇到黑瞎子(熊),新来伙计吓的扔下木棍撒腿就跑,响声惊动了黑瞎子追赶,大爷迎着黑瞎子举棍就打,没打着黑瞎子反被黑瞎子拍了一掌,半张脸皮被撕了下来,众人赶走黑瞎子急抬大爷下山,血流不止没到青岗砭人就没了,哪个惨状都不敢想。大爷走了爷就补做了杠子头。自然灾害头年,四爷挈完第一趟材晚上在青岗砭睡觉,第二天人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后来问大夫得知是长期劳累、过度透支身体,突发心脏疾病。祸不单行,也就是四爷离世那年走山回来快到小寨子,推车轴断大木正巧碰住爷的双腿……。三爷依然是生活在抱怨之中,偏大的爱小的中间夹个受苦的;抱怨老奶每次走山都要给他们塞个煮鸡蛋,不管多早都要让他起床送他们出南门,不管多晚都要让他到南门口接他们回来并给他们做碗加糖的荷包蛋;抱怨老爷整天蹲在巷子石碾盘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呆呆的望着巷子尽头;抱怨二老要让他来伺候……。
我提出见见老人,对方立即说不行,可能感觉到有些失礼,补充到“爷身子不便,多年卧床闭门谢客”。这不仅是一次走山人的再次复活,往事不堪回首,偏就历历在目,一遍又一遍地“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走山人为何不俱生命、前仆后继,走山人骨子里流着什么样的血液,走山人身上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用文字延续。



作者简介:景新跃,陕西周至人。铁道兵四十八团周至籍战友会会员。自小偏爱文学,但读书不精,底子簿,常有写作冲动少有作品刊登,愚也。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