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的红色丰碑(散文)
——纪念红军血战马鞍山、夺取火烧寺、攻克剑门关88周年
文/刘泽章
在剑阁这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土地上,当年红四方面军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留下了扑不灭的革命火种,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红色文物和战斗遗迹。剑阁人民世世代代传颂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和生活的英雄故事,谱写出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波浪壮阔的历史篇章。
1933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苏区西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来到剑阁后,打土豪、分田地,在鹤龄镇成立第一个县苏维埃人民政权赤化县,同时还建立了普安县、金仙县三个县级苏维埃人民政权,共辖6个区,29个乡,136个村苏维埃政权,在羊岭镇成立川陕省赤化县石城区苏维埃人民政府,灾难深重的剑阁人民从阴霾中看到了光明。总部设有:粮企部、革命部、财政部、军令部、红军医院、政治部、招待处等机构,红四方面军在剑阁活动期间,解放了全县所有地方,他们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有20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在长征路上,大部分壮烈牺牲,后追认为烈士。远去的峥嵘岁月,先烈英灵铸成的红色丰碑,矗立在剑阁大地上,矗立在世代人民的心中。红军走过的每一寸剑阁土地,向后人昭示着红旗是怎样插上剑阁光荣的土地,人民的江山是怎样得来的。
红四方面军进入剑阁已经90年了,血战马鞍山、夺取火烧寺、攻克剑门关已经88年了,我矗立在“红四方面军马鞍山纪念馆”的展板前,久久地端详着墙上的历史照片和展台上的每一件红色文物,思索却飞到了90年前红军在剑阁战斗和生活的动人画面。
(一)强渡嘉陵江
1935年3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为响应党中央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部署,红四方面军主力30军88师、31军93师及9军25师,分左中右三路强渡嘉陵江。红四方面军主力30军88师263团和总部教导营,在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率领下,于3月28日深夜隐蔽在嘉陵江东岸的山沟里和松柏林间。望着滚滚奔流的江水,初春的微风送来油菜花的阵阵清香。江岸江面一片宁静,红军潜伏在这里等待渡江命令。29日拂晓,终于传来了王树声副总指挥的渡江命令。红军乘坐的竹筏和小船,象离了弦的箭,在炮火掩护下,直发对岸。
(二)血战马鞍山
红四方面军30军88师263团和总部教导营,在苍溪县塔山湾强行渡过嘉陵江,分左中右三路直扑剑阁县羊岭镇石城场。29日夜,红军夺取雄据苍溪、阆中、剑阁南边的咽喉要塞马鞍山战斗打响,对据守在马鞍山寨、火烧寺一线的川军29军杨选福部发起猛烈攻击。由总部教导营董排长率领30名红军“敢死队”,刺刀上枪、大刀出鞘,象猛虎扑食一般,跃出隐蔽地,以泰山压顶之势,以雷霆万钧之力,沿着选择好的冲锋道路,一鼓作气冲上山顶,与马鞍山守敌展开激战,一举击溃该敌后攻占了马鞍山,歼敌200余人,俘敌1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自喻文韬武略、百战百胜的川军29军儒将杨选福,走投无路,开枪自杀。在此,打响了徐向前总指挥制定的从剑阁南面向北围攻火烧寺、夺取剑门关战略计划第一枪,扫清了三路红军主力围攻火烧寺的障碍,为红军攻克剑门关奠定了基础。
(三)夺取火烧寺
30日拂晓,董排长在马鞍山寨北门制高点发射了三路红军围攻火烧寺的信号弹。顿时,埋伏在马鞍山至火烧寺十里山梁上的红军以雷霆万钧之力,摧枯拉朽之势与敌人浴血奋战。枪林、弹雨、刀光、剑影,血与火、灵与肉的拼搏,彰显了红军敢打敢拼,敢战敢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突展了红军英勇善战,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0日黄昏,红军胜利夺取火烧寺(现鹤龄镇)。一举把守敌刘汉雄部一个旅击溃了,并俘敌400余人。经过马鞍山、火烧寺激战后,徐向前总指挥率红30军,王树声副总指挥率领红31军一部火速直插剑门关。这就把敌人由绵阳、剑阁、昭化和广元之间的沿江防线拦腰斩断。

(四)攻克剑门关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剑门关,是数百里大剑门山中段的一个缺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剑门关自古被誉为“蜀北之屏障,西川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守住剑门关,四川得安然”之说。
在经过马鞍山、火烧寺激战后,红30军88师昼夜兼程,于4月1日抢占了汉阳镇,青树子,大、小吊崖一带,卡住了剑门关背后的制高地,形成红军居高临下之势。红31军一部直抵剑门关侧附近的鸡鸣山;红271团与红9军一部经广元红岩寺、沙坝河亦抵达剑门关外小剑山口。多路红军好似天兵天将,迅猛地对守关川军形成包围之势,志在必克天下雄关。攻克剑门关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通过周密策划,决定由红91师和红93师一部,在关外形成扇形佯攻之势,牵制敌人火力;由红88师从南面直插剑门,接应红31军攻关;红93师以骑兵配合,从五里坡直下攻击关口主峰,形成三面包抄的阵势。
4月2日拂晓,总指挥部攻克剑门关的信号弹划出了三道雪亮的弧线,战斗正式打响。由共产党员组成的突击队,直逼川军杨倬云团阵地鱼池梁。当敌人还蒙在鼓里,不知所措的时候,随后而来的大部队乘胜占领了童家山、棚子梁。第二路红军中挑选的7名勇士组成“敢死队”,由当地农民徐培元带路,穿密林,抄捷径,巧夺诸王山、梯子崖、金牛峡后,伪装川军混进关口,一举消灭了关楼守敌并抢占了关楼,封闭了关口。此举成功不仅为攻克剑门关立下大功,而且使敌军汪良团、陈林团魂飞魄散,四处逃窜。杨倬云团在失去左右援军的情况下,只得逃上隘口东侧高峰——营盘嘴。

正当攻坚硬仗开始的上午11点多钟,剑门关上空突然乌云压顶,下起了绵绵细雨。副总指挥王树声同志冒雨亲赴前线指挥,但因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敌军武器装备又很优良,红军多次猛攻都未成功。在这关键时刻,曾获红军“夜袭常胜军”光荣称号的红92师274团2营,主动请战担任主攻任务,王树声副总指挥刚一批准,营长陈康和鲍政委就立即带领2营猛扑营盘嘴。敌人两个营的兵力负隅顽抗,在红军的进攻路线上织成了密密的弹网,致使我军2营损失惨重,但是2营战士不畏艰险,凭着拿下主峰、攻克剑门与中央红军会师,为北上抗日立功的坚定信念,再次发起冲锋。老奸巨滑的敌军杨倬云团长,见来势很猛,为了保存实力,节省弹药,停止了射击,龟缩在用粗大树干和巨石筑成的战壕内,等待红军冲到山腰处,又突然以猛烈的火力向2营扫射,一时无遮无档的红军2营,在强烈的炮火逼迫之下,又只得退下阵来。进攻受阻,王树声副总指挥心情十分沉重,并准备撤换另外的团去攻克这个阵地。陈康营长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去再次请战。王树声副总指挥为了万无一失,同意2营继续担任主攻,并派红91师同时进攻西侧,牵制敌军兵力,93师迎面作掩护性攻击。炮兵连长见敌军气焰嚣张,战友伤亡很重,就亲自上炮瞄准,一番周密安排后,战士们斗志倍增,决心攻下营盘嘴。

剑门关处在暂时的寂静之中,突然“轰、轰、轰”连声巨响,震得剑门关山摇地动,一股股硝烟在敌军的阵地上卷起。紧接着,嘹亮而激昂的冲锋号声响成一片,把整个剑门山吹得颤颤巍巍。在那云开雾散的青峰绿林之中,那漫山飘扬的红旗如片片云霞,朵朵红艳艳的山花。红2营的全体官兵斗志昂扬,勇猛而迅速地迂回前进,很快在多方的配合下攻上了主峰。2营在接近制高点时,敌军作困兽之斗,以非常密集的火力向红军展开疯狂的扫射,红2营鲍政委不幸中弹牺牲,陈康营长亦肩臂负伤。战友的血肉、首长的生命,更加激起了红军战士义愤并拼死猛攻。仇恨的火焰在燃烧,在红军炮兵的掩护下,敌军工事被红军一个个炸毁,敌军战壕被红军一个个攻破,随着山脊上的一声巨响,那个最后的鸡蛋形据点被红军炸毁了,敌人的枪声哑了,战士们的呐喊声直冲霄汉,2营的一个小个子战士象一只老虎,冲上山顶撕碎川军的黄旗,把鲜红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军旗插上了大剑山。此时,20多个骑兵从五里坡直掩关口,一路上枪声、马嘶声及红军的迫降喊声交相混织,声震山川。关口至姜公祠一线狭沟深处,真是硝烟滚滚,状如沸粥。
川军团长杨倬云惊恐万状,带上残部躲进姜公祠里,妄图伺机反扑。红军乘胜进攻,剌刀上枪,大刀出鞘,红军战士个个怒目横眉,咬牙切齿,一身赤胆,和川军杨倬云残部展开了肉搏战。一个叫陈大个的红军手举大刀,横冲直撞,一连砍掉了十几个顽抗残兵的头颅,四连一排长因身负多处枪伤,在搏斗中被敌人刺倒,但在他的身旁已倒下了5个敌人,他右手紧握的那把鬼头大刀还在滴着血,左手紧紧拖着那只从敌人身上砍下来的腿。杨倬云偷偷逃出姜公祠,爬上后关门东侧悬崖,这才看见四山早已经红旗招展,人声鼎沸,一片欢呼!杨倬云见大势已去,捶胸顿足,仰天长叹一声,跳下了数十丈的深渊。
下午4时,攻克剑门关的战斗胜利结束。红军一举击溃川军邓锡侯部宪兵司令刁文俊部2个团,全歼1个团,毙敌700余人。剑阁战役的胜利,对红四方面军突破川军田颂尧、邓锡侯军部署在嘉陵江以西兵力达55个团的层层防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强渡嘉陵江、血战马鞍山、夺取火烧寺、攻克剑门关的胜利,揭开了红四方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
硝烟散尽,历史远去。穿越了近90年浩渺时空,今日的红军血战马鞍山、夺取火烧寺、攻克剑门关等战斗遗址,定格着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忆。红军攻克剑门关之战,是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五大经典战役之一,谱写了红军战争史上“进攻战”的辉煌篇章。
作者简介:
刘泽章,男,原解放军红叶诗社社员,军魂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广元市作家协会、剑阁县作家协会会员,剑阁县羊岭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组织会员。原新疆军区某部退役老兵,三等功臣,曾在南疆前线,西藏阿里防区喀喇昆仑山执行军事任务。当过赤脚医生、军人、特约记者、国企职员、农民等。自幼热爱文学书画,喜爱诗歌摄影,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荣获首届中国作家排行榜“当代优秀文学奖”,第四届“精英杯"世界杰出华人诗文书画艺术大赛最佳作品金奖。

中华作家网、国际文艺网总编:
王伟(微信a13720085131)
执行总编:晨起、副总编:王鑫
常务主编:小河、刘培、刘海兰、云水禅心、浪淘沙、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