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恋 北 方
•紫 燕 / 文
《北方之恋》给我这个地道的北方人以震撼和温暖,因此在记忆中重新搜索诗人的前两本诗集:大漠孤魂,野山流云,作为诗人淡如水的朋友,就要清澈和透明的表达个人的看法,《北方之恋》是野秋的又一诗作里程碑。虽然,多少年来,诗歌正逐渐成为文学中真正的“奇葩”,令人“望而生畏”;而诗人也正“渐行渐远”体会着“高处不胜寒”的“佳境”,而野秋仍能情有独钟,坚守信念,可钦可佩。
野秋,出生在陕西赵川,秦腔汉调哺育了他;草原文明的军旅生活滋养了他,大漠孤魂处处彰显着西域的边塞风情。摄影是动态的绘画,我国自古有“诗情画意”,诗人很早就举办过个人影展,这更为他的诗歌语言锦上添花,难怪穿透他的文字,你可以看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栩栩如生的画面,如《野山流云》中的“我一手举起太阳,一手拉着地球”,信手拈来,到处可得。
读了野秋的第三本诗集《北方之恋》,诗意,诗格,诗情,既是诗人近几年的一次沉淀,又是人生观世界观的进一步升华,我仿佛看到了如诗如画令人魂牵梦荧的北方。
历来诗的内容很容易被披上“虚无缥缈”的面纱,可读野秋的诗,北方的雪,北方的山,北方的冰,北方的人,北方的情,包罗万象,百舸争流,把你揽入了气吞山河,情意绵绵,千转百回,充满了灵性的广袤大地,时而飞流直下,时而溪流潺潺。表面看来,好似不如《大漠孤魂》,《野山流云》那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可仔细品味,诗人不但没有丝毫放弃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 的关注度,反而更内敛了对民生等问题的思考和折射。我至今朗朗上口,即使现在读来,仍令人回味无穷,完全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淀和思索。
诗歌的韵律和格式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探索,从《诗经》开始,智慧的中华民族从没有放弃过尝试和探索。野秋的<<北方之恋>>同样遵循着诗韵诗风,同时也独辟蹊径,从句式和节奏上加以创新和优组,就象大观园中的美丽女子,既争芳斗艳,又和谐共舞。再好的形式也要为内容点缀,二者的完美交融才会冲撞读者的心灵。野秋的诗作到了。(关于诗歌的详细形式,我真的不是很懂)
情感是一切艺术所要表达和阐述的,诗情是令人振奋,让人激动的,野秋在诗中找到了他对人世间天地万物的歌颂和热爱,找到了对宇宙空间的超拔寄托和向往,对人类灵魂的钻研和雕琢,进而提炼出大气恢弘,兼容并蓄的感染力和超凡脱俗的气魄。读完他的诗,人性的万丈光芒精彩纷呈的立体画面扑面而来。可以嗅到作为人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气味,更可以洞悉人性的美丑善恶,拨去层层雾纱,还尘世以本真,言人生以轮回。仿佛看到李商隐的含蓄与隽秀,曹操的大气与深沉,诗人的浪漫,军人的坚定,豪放糅合着婉约巧妙的组合成沁人心房的博大与精深。
诗意,诗格,诗情终究是代表诗人出场的,作者本人的人格才是诗魂的灵魂,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野秋能够耐得住寂寞和清贫,跋涉于诗歌创作的苦旅中,本着对自己对读者负责的心态,不求数量,孜孜一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执着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诗歌的激情,对人生的礼赞,是怒放的生命“诱惑”着读者的每一个细胞一起去翱翔。野秋的诗之所以受广大读者的青睐,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诗化的生活是现实又残酷的,我仿佛看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显然,诗人又有更高的人生追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伴随着诗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唐诗是我国古诗创作的高峰,个中自有原因,如今,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热风起云涌,好诗真的要“千呼万唤”吗?当然要靠甘于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凡的野秋这样的诗人的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