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 河 》 读 后 感
• 胡 野 秋 / 文
苗雨的诗精致,耐读。如一股风吹进皮囊,瞬间膨胀成艺术形状,硬硬的柔软。若干年前,我与苗雨同室舞文弄墨,那时他出了诗集《石头河》,我出了《大漠孤魂》。转眼二十年过去了,他的诗风华丽转身,构造出今天的雄厚与博大,哲理与细腻并存。更具穿透力的词句随手拈来,如陕北暴雨冲刷出的黄土高原,纵横交错,沟壑梁岇,给人以全新的视角冲击。
读苗雨的诗要耐得住性子,品着香茶,在午后或夜晚,静静地细品。他诗里的用词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总能在细微的过往中找到生活的鲜活。他以悠然而昂扬的笔调细嚼着太阳的香味,总在青青的草地上、广袤的大地上享受着诗的灵动。我在想,若苗雨不是出生在陕北,他会有如此多灵性碰撞吗,他会有那么丰富的思想么,他会有仰首是诗,低首是画的境界么……
苗雨平常是循循善诱的老师、深思精研的学者、谋篇布局的作家,如他所言把自己燃烧起来诗情勃发的状态我们无缘得见,直到《长河》开篇。据他现在的同事讲,一天早上刚上班,苗老师办公室门敞开着,里面传出电影《黄河绝恋》小提琴辉煌的颂歌,他在里面手舞足蹈、如醉如痴,看上去处于一种恍惚迷狂的状态,这就是所谓诗人们说的,灵感来了么!
过后苗雨说,他终于找到思索十余年创作企图的表达途径了,真是可遇不可求,蓦然回首,那人就在壶口。诗集《山的样子》出版后,苗雨多次表达想写一组华夏上古神话传说的组诗,还说这一想法已酝酿了许多年了,只是苦于找不到一个适当的表达方式。这一切,在2020年11月29日早上,因壶口、因壶口上的一方绝石、因绝石上一位八路军女战士、因弥漫于天地间的小提琴绝唱而让作者心荡神迷,《壶口》一诗破空而至。苗雨过后在文章中描述,写完《壶口》后,人一整天都不“美气”,晚餐喝了数盏佳酿后,挥笔写出《长河》组诗的第一首《源头》。至此,折磨作者十余年的“诗的精灵”破土而出,将会洋洋洒洒流入大海。
苗雨的情诗从小街上的“给颦儿”开始,反复吟唱后经“石头河”延至“命犯桃花的季节”。我们不难从中读出一个个具象的“情人”,这位情人如小提琴奏鸣曲《春》那明媚的旋律一般弥漫在诗人情感世界的律动里,时儿花妍水韵,时儿情往思深,营造出浪漫而多情的诗境。《长河》里的《小浪底》虽然与之前《山的样子》里的《小浪底》同题,意境却有天壤之别——以树的名义爱你,忘记寒流和寒流季节的形销骨立,园子里果实累累以河边楼宇的高度爱你,爱的卑微,爱的低声细语,惟恐惊得天上之人和天上的你以一堵红墙的心猿意马爱你,一园春色撩尽世间繁华,见证红墙矢志的决心和坚毅以石窖里雕像的肃穆爱你,颂经的虔诚和庄重,契合一切不被慢怠的深情厚意以一河细沙且走且沉的姿态爱你,时光流淌爱意蕴积,只为你能轻身远去以芦苇的名义、以一枚石子的名义,以一切可见之物的名义,以我目光所触你神祗般双眸的名义爱你,心之依,神所归以天空大地的名义爱你,流云过处,爱情坦荡,因指见日,因指为月,因你向生河边筑巢,河上生息,以千世百代的名义、以滔滔之水的恒心爱你是什么样的大爱让诗人情绪奔放毫不节制,如此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春天奏鸣曲被“沃尔塔瓦何”以交响诗的宏阔一举降服,史诗般的爱情绝唱已没有哪段具体的爱情与之般配。
当今中国,写诗的人比读诗人要多,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恩赐,我也由衷地从心眼里感动。但象苗雨这样有高度、有内涵、有思想的诗人在当下屈指可数。他是诗坛的一股清流,他的诗在平淡中挖掘出了生活、人性乃至社会的深刻,他以另类的形态把诗的语言推向新的境地,并使诗歌有了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