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一杯香茶,静坐在桌前,冬日的暖阳下,闲来无事读《三国演义》。

儿时眼中的三国,是从一本本小人书上,或一张张年画上,纸上的人物画得惟妙惟肖;亦或是《小喇叭》广播中孙敬修老爷爷动听的讲解。
三国时代距今一千多年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在眼前飞过,再次穿越历史,走进那群雄逐鹿的年代。刘备的仁义爱民、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曹操的奸诈狡猾……然而,我独钟情于周瑜。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对周瑜舞剑的描写,他边舞边唱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一代江东才俊跃然眼前,这就是周瑜。

周瑜,字公瑾,相貌奇伟,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周瑜年少时就与孙策征讨战场,为开拓东吴疆域,建立了巨大战功;为三分天下的奠定,他功不可没。作为火烧赤壁一战的决策者、执行者,他指挥东吴军队奋勇作战。从最初定下联刘抗曹火攻之计,到与黄盖演出了一场苦肉计,让黄盖去曹营诈降,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愿挨者疼之于皮肉;而愿打者却痛之心,把东吴将帅一老一少的忠贞不二演绎的淋漓尽致。诸葛亮曾赞叹: 东吴有如此将士,何虑曹操大军不破。周瑜命令黄盖率小战船,灌以膏油,假称投降曹操,向北岸而进,至离营二里之外,各船一处点火,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顷刻之间,浓烟烈火,遮天弊日。这一战的胜利,加强了孙吴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于是苏东坡对这段历史的描写成为千古美谈。
周瑜不仅是军事奇才,而且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是在喝醉酒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民谣有云:曲有误,周郎顾。古书描写,周郎因相貌英俊,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许多女子,为博他多看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此皆趣谈。周公瑾忠心事主,对孙权尽力辅佐。曹操曾派蒋干去说服周瑜,然周瑜却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得遇知己的君主,对外虽是君臣的名分,对内却有骨肉的深情。他对我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即使是苏秦、张仪复生,我也会拍着他们的后背而斥责他们的言辞,又有什么能动摇我的意志呢?”把蒋干劝他降曹的计策一举粉碎,因此蒋干回去后也称赞周瑜“有宽宏的气度及高尚的品格,不是言辞所能离间的”。

正所谓: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叫人转叹吁。真是智也周瑜、趣也周瑜、忠也周瑜。周瑜,大丈夫也!
作者:
雪松,宁江区实验小学教师,爱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