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九十六)
1948年的10月28日的凌晨,东北的辽西大地已经是寒意逼人。在国共两军的辽西大会战中,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
蒋介石的第9兵团的5个军,包括被称为5大主力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10万全副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一夜之间就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天将拂晓,一队解放军的士兵在河边发现了两个自称是当地农民的人。
虽然他们穿着破烂,但是气度不凡。
其中一个矮墩结实的人更是眉宇之间盈透着英武之气。一问话。他的言语中就流露出掩饰不了的南方口音。
再把连长叫来一问,这位40岁左右人中年汉子就爽快地说:“我就是廖耀湘。”他指着身后搀扶着自己的人说,这个人是我的卫士,你们把他放了吧。
连长也很爽快,挥挥手说,把他放了!
连长已经乐懵了,抓住了廖耀湘,这可是一条大鱼!至于那个卫士,走就让他走了吧,这一次抓了10万人呢,哪里就在乎多他一个小兵。
卫士还在磨磨蹭蹭,似乎不想离开自己的长官。廖耀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这个卫士才泱泱地离开。
解放军的连长同志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被他一挥手就随随便便放走的人是国民党军新22师的师长周璞。廖耀湘讲义气,主动暴露自己的身份,让手下的师长得以逃生。
解放军连长的判断是按常规去分析的,他认为,兵团司令的身边肯定是一名卫士。他如果知道自己放走的是一个师长,肯定会懊悔得用脑袋去撞墙。

活捉廖耀湘的喜讯立刻被解放军四野3纵(即后来的解放军第40军)的司令员韩先楚知道了。韩先楚又惊又喜,在他眼里,这一员虎将抵得上10万精兵,现在居然落到了自己的手里!
这个廖耀湘,在两年前的四平保卫战中,那时还是新六军军长的他仅用手下一个65团就把我们东野的一个军的主力打得稀里哗啦。他欠下了自己多少条人命啊。
当然,他也是抗日战争中战功累累的名将,在著名的缅北大捷中,担任新22师师长的他与任新38师师长的孙立人一举全歼了大名鼎鼎的拥兵32000人的日军第18师团,逼得凶悍的师团长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
让这个当年参与进攻南京的7个日军主力师团之一,并凶残地屠杀南京军民的刽子手部队也落得个成了缅北荒山野岭里的孤魂野鬼,替南京人民报了仇,也替全中国人民出了气。
就凭着这一点,说实话,韩先楚还是有几分佩服这个老对手的。
见到廖耀湘,韩先楚笑嘻嘻地伸出了手。可是,廖耀湘只是白了他一眼,没有跟他握手。
韩将军身边的人气愤的说,这是我们韩先楚司令员!
廖耀湘傲慢地回了一句,知道,我手下的败将而已。气得韩先楚身边的人差点要过去揍他。
廖耀湘还不识相,继续说,叫你的上司林彪来,有本事摆开阵势再干一仗!
韩先楚尽管很尴尬,但是依旧很尊重廖耀湘,在生活上处处关照他。

但是在林彪的授意下,廖耀湘还是被关押了起来,并被戴上了手铐脚镣。
这说明林彪对这个当年曾把自己打惨了的冤家对头还是耿耿于怀的。林还用了三国演义中曹操捆吕布时说的一句话:“缚虎不得不急。”
当年吕布为曹操所擒,五大三粗的一员猛将被捆得像粽子一样。他见了曹操,恨恨地讨饶:“缚太急,乞缓。”
曹操捻须呵呵一笑:“缚虎焉得不急。”
其实这也是第四野战军的一个特例。
在我军一、二、三野战军中,对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都是礼遇有加的。
陈毅多次去关押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的羁押所看望他认识甚至不认识的国民党将军,鼓励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报效新中国。
陈赓则更有趣,他经常去探视他的老同学宋希濂和其他国军将领,时不时地就把他们拉出去到高级饭店撮上一顿。
这天,满脑子想的都是“杀身成仁”的廖耀湘突然想起10月份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问门外的哨兵:“请问,今天是什么日子?”
哨兵小声说:“就是普通的日子,10月31日。”
“10月31日 !这不是蒋委员长的生日吗?”
廖耀湘想起一年前他在沈阳为蒋介石的60大寿祝寿时的情景。蒋介石拉着自己的学生兼爱将的手,露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笑容说,东北局势关系到党国的成败兴亡,殊为重要。现在要组建一个第九兵团,下辖新一、新三、新六和第49、第71等5个军。这个兵团司令,就由你来做吧。
廖耀湘挺胸敬礼:“是!建楚绝不辜负校长栽培。如不能一战而扭转东北局面,建楚当杀身成仁以报校长!”
蒋介石不高兴地拉长了脸说,不要那么早就说什么杀身成仁,你难道就对东北局面那么悲观吗?

见廖耀湘很紧张,蒋介石又拍拍廖的肩膀,呵呵地笑了。
蒋介石不能不由衷地喜爱自己的这个心腹将领,他相信他有这个能力。
1939年11月发生在广西南宁的昆仑关战役,以杜聿明、郑洞国、邱清泉、戴安澜、廖耀湘等为将领的中央军系列的嫡系部队着实为他老蒋争了一个大面子。
以前的台儿庄大捷,那都是李宗仁和他的桂军、川军和庞炳勋那些杂牌军打的,这一次老蒋要用一次战役的胜利来证明中央军也是很有战斗力的。
1939年11月18日,著名的昆仑关大战打响。
廖耀湘所在的新22师在师长邱清泉将军率领下,经激战付出重大伤亡后于11月31日在友军郑洞国的荣誉第一师和戴安澜的第200师的配合下率先以凌厉攻势突入昆仑关。
当时,廖耀湘任新22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为了鼓舞士气,他端着汤姆逊冲锋枪亲自率领官兵们冲锋。
攻占了昆仑关四周的高地之后,日本鬼子受不了了,因为中国军队在这里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整个昆仑关。
一排重机枪,一顿迫击炮下去,关里的鬼子都要死伤一大片。于是日军就组织了残存守军最后的兵力企图重新夺回关外的几座山峰。但都被占领了有力地形的中国军队用凶猛的火力打了回去。
打退了日军数次冲锋之后,廖耀湘突发奇想,何不紧跟着后撤的日军冲进关去,一举拿下昆仑关。
黄昏的时候,日军又发起了最后一轮冲锋。将日军击退后,廖耀湘高举着手枪喊道:“贴着鬼子冲进关去,冲啊!”数百名中国军人就猛地冲了上去,紧撵着日本人的屁股就追了下去。
在山头上指挥作战的郑洞国开始也楞了一下,但是他马上就明白了。大声制止准备用轻重机枪扫射日军的士兵“不准开枪!”他又命令:跟着日本人后面冲上去!
昆仑关上掩护的日军由于害怕误伤了自己人,也不敢开枪,眼睁睁地看着大批中国军队跟日军混在一起冲了进来。
这一仗中国军队大获全胜。
当然,中国军队也是惨胜,中国唯一的装备最好的机械化部队第5军几乎在战役中拼光了全部的血本。
赶来增援的日军21旅团的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也被打伏击的中国军队候了个正着,在险峻的山地峡谷里被打得人仰马翻。
中村本人也挨了一枪,还好是从左边腮帮子打进去,从右边腮帮子打出来。
中午时候,新22师3团团长郑庭笈用望远镜发现九塘的公路边有大量日军军官在集结,好像在开会。郑庭笈马上叫来第一营的营长,叫他调来全部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精确地瞄准了那群日军。只听得一声令下,枪炮一齐开火,机枪把枪管都打红了。再一看那边山坡。日军被炸得血肉横飞,一个站着的都没有了。
后来根据日军自己公布的文件证实,出身于广岛武士世家的中村正雄正是被这一通炮火要去了小命的。
21旅团号称“钢军”,是第5师团这个王牌主力部队中的主力。然而在这次昆仑关战役中,这个“钢军”却遭到了彻底覆灭的命运。
除击毙该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之外,还击毙了第42联队长、接任中村的代旅团长坂田元一大佐、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
班长以上军官阵亡85%以上,阵亡士兵4000人以上。
中村这把“永不折断的军刀”被砸碎了,从未有过败绩的王牌旅团全军覆灭了,军旗也被他们自己烧毁了。
按照日本陆军的惯例,这支部队的番号从此就永远消失了。它的上级第5师团也没有脸再在中国混下去,被撤回国内重新改编新的番号,此后直到日本投降再也没有踏上中国半步。
在被击毙的中村正雄旅团长的身上的日记本中赫然写着:“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顽强的军队……”。

日本侵略军最看重,而且是唯一一支号称“钢军”王牌劲旅第21中村旅团被中国军歼灭,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
日本大本营里一片哗然,陆海军的最高将领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一向骄横而看不起中国的日军,在其战后也不得不承认:“在此昆仑关,此次中国军在任何方面都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日军战史称之为:“通观中国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
“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参阅:《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1,第619-626页。)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