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有座山
文/李学蛟
我的故乡地处鲁东南的苏鲁交界之处。东南方向接壤连云港市,东侧远邻为滨海小城日照市。
记得二00六年内退后去青岛私立高校打工取乐时,朋友问及我的故乡在哪里,我曾戏答:我的家乡很偏僻,少有外人光顾,那是一个“脚踏两省地、鸡鸣三县听”的闭塞山乡。
但是你要认为故乡是穷山僻壤不毛之地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
那是一片人杰地灵五谷丰登的风水宝地。
这里人心善良热情,民风淳朴,素有“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间传统。
古代的过往我难以历数,记事以后倒是有些自己的生活感触。常常有村中老人问起:娃儿,你知道我们这里的风水为什么这么好吗?我茫然不知所措。长者释曰:因为我们这里有座玉山。
玉山,故名思义,就是含玉的山。有故事传说,曾记何时,能人志士欲开采此山,架勘探镜欲观几何,岂料镜片瞬间炸裂,再观仍然如此。遂换精致勘探镜观之,镜片不致于炸碎,只炸开一道细缝,勉强可以观察。竟然看到在山体的基部有一位仙女少妇端坐在一块桌面大小的璞玉前面,两侧分侍童男童女各一位,守护此玉。开采人当即作罢,悻悻而归。
传说无法考证。但是此山的隽秀,山貌的宜人造型及环境,山清水秀百鸟争鸣茶果飘香溪流潺潺的人间仙境之感,确实是造福了一方人们。
其实玉山只是故乡蜿蜒绵长的山系中一座相对独立的小山之称。东侧略为平缓,北侧稍显陡峭,西侧部分区段则是险峻连连,南侧紧连姊妹山体。
此山多以岩石为主体基调,属于石山之列,大小不一的泥沙相伴的地块镶嵌在山坡上,让人产生棋子落在棋盘的感觉。山脚下则有成片的大块土地供当地父老乡亲种植。
山上因地制宜,或植被丰厚,或茅草丛生,或果树林立,或茶香飘溢……
过往此山,依稀记得只有两条山路连通东西,一则为山偏北侧的山后之路,多为人们农耕所用,稍显平缓且而远之。捷径当属直取山间陡峭险阻的风门口之路,连通山的东西两侧,当地人称为对山过。常为人们赶集交易、少年求学之用。
说起求学,我可谓最有发言权。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高中学制均为两年。连续四年的中学生涯真可谓与此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校离家十五里路,只好寄宿学校。每周一到校,周三下午放学后回家,周四到校,周六中午放学后再回家。那时候没有双休日,每周在校五天半。
因为要回家拿干粮的原因,所以周三就中途回家一次。每周往返两次。
带好妈妈给准备好的煎饼和咸菜,徒步奔跑在通往学校的山路上,十五里的路程中间必须要穿过风门口。用时只一个小时,准时到校。没有钟表呀,只凭感觉。
周六中午回家了,时间相对充裕了,这是我们最惬意的光阴了。特别是百花盛开的时节或者是果实累累的秋季,或绕山间小溪捉蟹,或攀树摘果,或草中智捉蝗虫,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惠。
玉山这座家乡的母亲山真的是让我们产生了流连忘返的别样情感。
冬季就比较冷酷了!记忆深刻的是考高中的一九七一年底,两天的考试时间竟然下了两天冰凌,草木遂成冰雕艺术品,满山晶莹剔透,整座山成了一块巨大的冰坨。山道弯弯,奇滑无比。上山时只好手脚并用,择路边草地而攀援而行,下山时干脆就象坐滑梯般顺山势坐地而滑下。一直以来,每每想到此时,都有毛骨悚然之感……。
离开故乡多年了!公路畅通了。再回家时就失去了对山过的机会了。只是听家乡人的只言片语,玉山上有风力发电机了,玉山被开采取石了,或装修之用,或铺路之用。风门口的路也截断了……。
岁月流失,记忆犹新。感恩玉山承载着父老乡亲的希望,保佑着一方的风调雨顺和人寿年丰。更感恩玉山锻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的毅力,为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玉山,请相信:我定会择机再去亲吻您的芳香,感受您的博爱,领略您的风光。
玉山,保重,我的母亲山!
20221210于济南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李学蛟,山东临沂人,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现居济南。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山花》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