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如云艳春坛
谢建林
郭晨临终前的那段岁月一直在忙着整理他的自选集,同时2020年下半年开始至2022年3月28日的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他在运筹编辑互动碎片式的诗语唱和,以及寻找魂牵梦绕的乡愁三部曲:《乡愁绵长》《诗语唱和互动集》《笔墨人生回一眸》。郭晨是名符其实的文学工作者,他名气缭绕,著作等身。名气缭绕和著作等身是郭晨几十年来德厚耕勤的必然回报,他自己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他更愿意做的是捧一把文学的种子,把她们播撒到文坛里的春天去破土,自然他的文友众多。
1981年郭晨和几位朋友创刊的《丑小鸭》,以扶植青年作家为宗旨,是文学新人的园地,是青年文学爱好者的知音。作为主编的郭晨体会到《丑小鸭》得到前辈师长的鼓励和兄弟的友爱,仰头看蓝天朗日,低头瞧碧水沃野,学游有好水,学飞有晴空。韩美林为《丑小鸭》设计了封面,以及既像鸭又像天鹅、既丑又美、有诙谐感的刊徽图标。不少著名作家和社会名流诸如严文井、钟沛章、杨志杰、邓友梅、谌容、缪俊杰、中杰、韩少华、从维熙、陈荒煤、公刘、陈祖芬、陈放、张天民、张笑天等,他们有的做《丑小鸭》编委,有的热心当顾问和参谋,有的精心撰文介绍自己的创作体会和经验,他们与文学青年娓娓谈天,无私献宝,让文学新人了解创作的艰辛和乐趣,沟通了老中青作者的心灵。像王愿坚、王蒙、刘心武、刘绍棠、刘宾雁、李瑛、陈建功、孟伟哉、柯岩、郑万隆、袁鹰、理由、蒋子龙这些大作家大名人,他们联系一大片人,他们又多在《丑小鸭》这块“处女地”栏目上做评点,指导奖掖年轻作者,又影响了一大片人。当时全国著名和活跃的作家,几乎都给《丑小鸭》上的处女作做过点评;像林斤澜、梁晓声、苏叔阳、叶延滨、北岛、顾城、韩静霆、贾平凹、王晓波、高行健等不少已有名气的作家,也在《丑小鸭》上发过作品,他们也影响联系一拨人。
每天约有200件带着青春气息和泥土芬芳稿件涌向《丑小鸭》编辑部,其中多数作者是二十岁左右的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青年干部、战士、教师、学生、医务人员、待业青年,包括小说新作者王旭烽、谭甫成、赵锐勇、石涛、张旗、殷慧芬、洛恪、邱国强、王汪波、刘杰等人;有的在《丑小鸭》的文学培训班上听过课。老友胡忠恩有一次在当过总编的老来聚餐时,他忽然感慨他高中生时,《丑小鸭》特火,他特想在《丑小鸭》上发作品,没发成遗憾,他说要是当时认识郭晨就好了,他就敢于向《丑小鸭》投稿试试。一波六折的《丑小鸭》当时受到广大青年读者、作者的欢迎和爱护,发行量大增至17万册,江西永新李前来,说《丑小鸭》反响大,文化馆前排长队借阅,传回已破烂不堪;过了一段时间,福建的赵希健与郭晨交谈,赞赏《丑小鸭》的革新精神和支持风格探索的新锐方针。有许多人在郭晨办的刊物上发表处女作,其中也的确有不少由“丑小鸭”最终成长为“白天鹅”,胡泽茂、张晓东多位文友都在郭晨办的刊物上发了文章,而成为地方作家地方干部的,等等。
郭晨正把张晓东给他的信编进作家的书信摘萃,张晓东则把郭晨给他的信发到微信上。这种因缘巧合的事情,他俩事先都没有告诉对方,忽然冒出四十年前刊物主编与年青作者的心灵相通的因缘关系,让郭晨更强烈感受到办报刊带给他的成就他人的成就感。
在文友中,仅与郭晨进行诗语唱和互动的,一眼看上去比较活跃的就有六七十人。含烟是赣南女作家,是郭晨的文友中相对活跃的人之一。在脐橙飘香的季节,张晓东和金山送脐橙给郭晨尝了尝鲜,这事已经过了很长时日了,被含烟知道后,她还非得补评一句:“张晓东和金山送您的不但是信丰最味美的脐橙,更是他们俩对您老的敬重和祝福、牵挂和关爱”。这牵出郭晨更浓更长更远的乡愁。出生地承载乡愁乡情,郭晨作为推广安西脐橙第一人(曾东慰语),四十年前他曾经把风柔雨润、山秀水甜、人亲和、草含情的家乡培植成功脐橙的信息传播了开来,他这甜蜜的念想至今已是累累硕果。
陈墨是青年学者、节目主持人、青年演员。郭晨把她看成是桑梓新秀,在他的诗语互动里准备整理有关陈墨的内容。陈墨知道后,谦虚的跟郭晨说“不要抬举我”,生怕这样会让她“不知道自己是谁”。郭晨心中是有数的,他的互动碎片化的只言片语,是为像陈墨这样的年轻学者搭台助他们精彩,而不会让他们尴尬受窘。郭晨曾经没有同意某图书馆为他设立创作研究室,他要求设立“郭晨和信丰籍作家创作研究室”,目的就是为家乡的文学新秀营造良好的创作平台和成长环境,这充分展示了郭晨不慕名利、德厚出新的品格。
在诗语唱和互动的文友中,有信丰县《郭晨自选集》业余编辑组李聪辉、刘景明,郭晨办刊物时的热心作者温冀兴、刘念海,大学同班同学天飞月、李相时、袁方正,老朋友胡容,乡友曾宪洪、王焕发、李昌盛、袁学茂、凡尘、曾久生、殷文倞,从事IT行业的后生林永强,以及我知道郭晨根本不熟不识的刘奕秋、邓栋文,包括那些没有记下名字的文友,等等,不一而足。饶有趣味的是,郭晨的儿子和女儿也名列其中,他们纷纷参与互动,可谓耕读传家,诗书继世长。
郭晨与文友进行的诗语碎片化互动,一是碎而不碎。他自己说这些互动内容基本上都是碎片、“只言片语”,其实它涵盖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完整,是有体系的,一点儿也不觉得会“碎”,让人想起《论语》的风格。含烟在评郭晨的《和〈咏秋〉》的短信里说:“比有些诗歌集,光溜溜的几行文字放在哪里更有‘嚼劲’,也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刘旦在评郭晨自选集目录时说:“文字情浓意浓,透着乡情的晶莹露珠儿,其味状如信丰脐橙”,郭晨“一直耕耘在文字的沃野……著作等身,墨香飘远。”感恩之旅、人生感悟、香山古今观、即兴闲诗、相聚于历史深处、笔墨人生吟、何止于米、相期于茶……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脉落连贯,各自成趣。
二是俗且不俗。这些碎片汇聚的都是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生活经验或者宇宙观的思考探索,字字珠玑,一点儿也不落俗套,反而开创出新时代的一种读者喜闻乐见的文风和流露表达的先河。郭晨在《和〈秋咏〉》中就表露出他“蜗居京华中轴路,已把名利当秋风”的愿望,他的笔墨人生的暮年修为无非就是“抒发乡愁、赞颂桑梓、感恩乡亲、成就他人。”他的贤德将化被桑梓草木。郭晨曾说:“意外就是命运的冥冥安排,所谓运气来了门板挡不住。”“修行就是改自己的,改别人就入魔了。”(与陈墨互动)郭晨认为他的人生转折是伴随家庭、事业同时转折,妻子文华真正是他的福星。一位与郭晨结识四十多年的刘先生这样评价郭晨:“他谦虚谨慎,才华横溢,朴实为人,作品很多但从不张扬。他的夫人是位美丽大方、心地善良的大姐,这对伉俪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家都从心里爱他们,尊重他们。”刘旦认为:郭晨“的人生是饱满的,虽坎坷艰辛,终得幸福,事业有成,人生难得!”他们通过通俗的语言,透露出郭晨的人生修为和齐家风范这些不俗的话题。
三是简中不简。郭晨和文友互动的内容大都很简约,没有拖泥带水,直接,了当,干脆,利索,文如其人,读者只要认真读进去,就会感觉到它的内容一点儿也不简单,却有着丰富厚实之重。施金山问郭晨一个天大的问题:“从宇宙学的角度,您怎么看安西香山和海螺寨?”这题目太大,犹如天狗啃月不知从何下嘴。郭晨回复说:“您是想问从宇宙高维看,香山海螺寨有什么神奇吗?至少二十多年前我领齐氏朋友带罗盘去两次测过海螺寨,他明确讲此地有观音菩萨化身……可当时当神话听,哈哈一过。……可请教宗教界名僧。”施金山说:“宇宙气场!有此片言足矣。”郭晨在与凡尘等探讨佛学时认为,“宇宙观的探讨是可以放开的。修行初级阶段须专一,听心学创始人阳明点拨为上。”“我们是为提升人类道德、维护净化宇宙在造舆论,说东道西呢。……有关心学佛学宇宙观的话题,我们可以多探讨,对宇宙多做点言论思维贡献。”
四是断则不断。碎的,往往会被看成是断断续续,没有连贯的。而郭晨和文友的诗语互动内容中,闪烁出的逻辑上的自然联系,思想观念的连串成线,就像文学生活的“珍珠”或语言交流的“金项链”,就是放着不动,只要智慧的阳光照它一照,它也能熠熠生出耀眼的光辉来,让人美味隽永,意趣悠长。郭晨退休之后“松松散散留的墨迹,大抵‘乡愁’两字可概括”,“作家与乡亲,这种浓浓的甜甜的绵绵的桑梓情,真是一种享受,一种荣耀,一种不易消逝的乡愁。”“京城常思乡,光甫情最浓。”是的,“乡愁也是大视野,大可耕耘”(含烟评说),“叶落是会归根的,不可能总在天空飘荡总在异乡飘泊”,郭晨写村志序,述乡情,念脐橙,励新秀,结缘海螺寨寺,可见“游子寸寸心”,乡思片片情,“乡愁暖心,野鹤飞空”。“乡愁”是郭晨始终没有断过思乡线的“风筝”,一直在他的诗语天空里升腾飘荡。
文学工作者的出色和成绩,不仅仅展现他个人如何的著作等身,更应呈现他带领身边一帮志同道合的文友,在切磋文艺的过程中探微揭理、索性求知、养生练体、讴歌新时代、享受真人生、共同进步这样一些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如此,文艺百花园永远是春天,它一定会始终鲜艳夺目,异彩纷呈。
郭晨曾自拟以下的词:“视有若无,意在有无之间;寓动以静,功在动静得宜。”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有的文友说,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郭晨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王明富)。郭晨在给刘景明长篇散文《昨日已逝》作序时称,“心有阳光暖笔端”。他认为“说话写字都要心存善念”,要“为时代影像,为历史留痕,为人民赞颂”。郭晨及其身边志同道合的文友,他们的诗语互动和文学创作实践所营造出融洽和谐的气氛,其种子始终有阳光普照着,不断的发芽破土,兴许她们在新时代文艺春坛的一簇里也能艳美如霞。
作者简介:谢建林,籍贯江西瑞金。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某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分行等单位工作,现供职于某央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