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开挂、猝不及防》
作者:石志华
最近咱京城以38.6℃的热情火了,寒冷的冬天,让发热门诊排起了长队,让各类药房如门庭若市、前来购药的人络绎不绝,让全国紧急抽调3000名的快递小哥驰援梳理积压滞留的物资,让这座城市的老百姓不再淡定从容了。
往日的屯粮囤菜囤食物,为的是怕小区封控,而眼下囤积各种药物等着应对的却是发烧。昔日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像结了一层冰冻住了,鸦雀无声的街景似乎令人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根本没有想象中人们对解禁放开的热情,足不出户知天下成为了众多人的首选。

三羊开泰的吉祥如意仿佛变成了虎视眈眈的妖魔鬼怪,而一阳开挂的神威着实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杀伤力。躺枪的人毫无征兆就被撩平了,而且是接二连三、呼啦啦一倒一大片,尤其是没有自行隔离条件的家庭,几乎无一幸免。不管是高大威猛的硬汉,还是纤纤玉手的小娘子,亦或是稚嫩脸庞的孩童,年老体弱的就更不用说了,一时间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心里恐慌,波及面远胜过疫情之初的2020年。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无疑给我们大家出了一道严峻的思考题。究竟是严防死守?坐以待毙?还是把自己关进相对密闭的保险箱内?更多的人恐怕是将信将疑,毕竟三年了都没被感染,这次也会侥幸过关吧?但事实并非如此轻松简单,几乎哪都没去也会莫名其妙的中招。而且发烧的速度远比各种自治的经验来得迅急,一时间还真有点猝不及防、战战惊惊。
都说大疫不过三年。当人们正在筹划着解禁后的旅游热线攻略、憧憬着生产生活秩序的回归、期盼着一场踏雪寻梅的唯美浪漫时,肆无忌惮的奥密克戎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左邻右舍。

不知是该庆幸当初的没有中枪还是困惑于不知不觉就卧病在床了,恍若一时间空气中都弥漫着病毒的气息,让你不敢正常呼吸,有种无处可逃的感觉。尽管严控政策松绑了,可心里却没着没落的纠结了,也许早已习惯于高度戒备下的条条框框保护,每天做个核酸,去哪都扫个健康宝,最起码心里是踏实的,而且可以心知肚明地清晰着咱还阴着那…
放开后的北京疫情,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和想象,或将成为解封后第一个集体免疫城市。以前是怕阳不敢出门,如今是没阳不敢出门。现在流行最火的一个段子:再过十天半个月,满大街都是神雕大侠了,杨过、还有他爹杨康,还有王重阳、李向阳、半阴阳…虽说都只是调侃,但已不可避免的活灵活现了。

在发高烧的熔炉里淬炼,在连花清瘟的药汤里沐身,在小阳人的地界里穿行,不得不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根本没有什么早阳早踏实的道理,还是最大限度努力守好自己的健康家园吧!能够真正提升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惟愿这是最后一个严冬,惟愿不幸被感染的人都能尽快恢复,惟愿浴火重生的京城能够锐变成金刚身~百毒不侵、神勇而后快。

抗衡是自卫,积极防御、提高免疫力才是硬道理。不过即使被感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而更要放平心态,积极应对、精准治疗、多加休息,相信很快就能康复。重点是那些年老体弱且患基础病的易感人群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尽量少聚集、少接触,把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凡事都有一个适应过程,从防控感染转换成医疗救治,从管控落位到守护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全社会人的共同参与。用优质的心情、优良的体魄和丰厚的情感,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筑起一道打不垮、击不破的精神防线;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自觉观念,期待一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