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父亲方永成先生
文/方守挺
人生几十年很短暂,蓦然回首,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男孩子走路步伐要大,步子不要太快,要从容不迫”。十几岁时,我喉结不大,声音比较高。父亲经常提醒我“讲话时咽喉要放松,要胸部和腹部用力”。当我和大人顶嘴时往往会提高嗓门,父亲会严厉批评我。
读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就带我到福安富春江支流学游泳。看我进步很快,他自己不能胜任教我,就自动联系福安师范游泳最好的缪老师担任我的指导老师。在缪老师指导下,我的蛙泳、侧泳和仰泳比一般小孩好。
1961年暑假回福鼎,那几天连续雷雨,溪水变黄涨高,父亲仍然和我去游泳。 以前的石砌防洪堤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扑龟”护堤 。由于 “扑龟”的阻拦,“扑龟”内流水平缓,“扑龟”外水流比较急,那几个雷雨天“扑龟”外可以说水流湍急。尽管每次去桐山溪,父亲都嘱咐不要到“扑龟”外去,由于自信和麻痹,我这一次还是游到“龟”外。瞬间,平时看来柔和温顺的溪水一下子变得凶狠无情,生拖硬拽把我拉向水底,拉向下游,不管我怎么努力拼搏,都是徒劳的。“咕噜、咕噜”喝了不少黄泥水。我几次跃出水面呼救,父亲的呼救,来了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把我拖进来。
回家后,本来反对我们游泳的母亲一直唠叨指责父亲,善良随和的奶奶这时也参加了反游泳的队伍。我自己也第一次领教到大自然力量的强大和无情,暗暗后悔不该学游泳,那天晚上做了好几个恶梦,好几次惊呼醒起来。好几天邻居孩子说游泳,我就躲开,谈水色变。父亲却对我说:“怕了是吗?喝几口水正常的,我觉得过几天,你会忘记的,还会去游泳的。”果然,几天后,我“好了伤疤忘了疼”又跃跃欲试,又投入母亲河——桐山溪的怀抱。
学游泳和小鸟学飞、幼儿学走路一样,学无止境。随着技艺和体力的提高,我要求缪老师带我到富春江主流游泳,后来还发展到要求横渡富春江。缪老师要我父亲开口,才肯带我。当我要求父亲时,出于我的预料之外,他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富春江碧绿清澈、江面平坦、水似乎缓缓地流动着,站在江边还清楚地可以看到江底的鹅卵石和嬉戏的小鱼。我不禁感叹“美丽的富春江,我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但,当我看到过渡的小船都会被冲向下游很远,尤其进入水里后一阵阵的冰凉和往下的冲力,终于明白富春江其实是水深流急的,美丽和温柔是潜藏起力量的表面现象,我有点害怕。但想起和父亲和同学都说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不很费力游向对岸,回程时有点起风,一个一个的浪涌迎面扑来,逼得我“偷偷”呛了几口水,幸好缪老师没有看到。我用脚去试探踩不到江底,距离岸边还有一段距离,这时恐惧来临,手脚慌乱起来。“阿珽,不要怕,我们在你身边”精通水性的缪老师何等敏感,看出我的破绽。“换仰泳,身体放松,不要太用力,快到岸了。”这时,我多想缪老师把备用的救生圈给我。他没有给我,只是用一只手掌撑起我的头,尤其是,听到他的声音给我很大的安慰。看我身体渐渐放松,呼吸渐渐平稳,他又把手放开,“刚才浪大,仰泳不适合,换蛙泳。”“浪打来前深呼吸,浪打来时憋气。”由于渐渐掌握浪涌的规律,我没有再喝水。
“阿珽,到了。”我站起来,水深刚好齐胸。刚才陪游的师范生哥哥和在浅水区的很多人都朝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时,红日已经西沉,江面泛起一片金光,岸边的苍松翠竹都镀上一层金黄,周围犹如童话般的世界。我依依不舍地和缪老师离开美丽可爱的富春江这次横渡富春江的经历,随着年龄增长,体会越来越深刻:很多事情到了最困难的时候往往距离成功不远了,正如歌词所云“胜利向你招手,曙光就在前头”; 人类潜能的力量是巨大的,往往只有最危险的时候这种潜在的能量才会爆发出来,让你做到平时做不到的事,甚至产生惊天动地的效应。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使用的“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谋略就是根据这个原理产生的。
我常常遇到一些故人,称赞父亲是“名师”,或人格,或艺术,或风度仪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个父亲只有独生子,身体又比较瘦弱,没有一味溺爱,而是将其推向风口浪尖去打磨心志,锻炼筋骨。鼓励学游泳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后来许多人生重大问题父亲都是这样。从教育子女的问题来看,我觉得我的父亲是”智者”,是“名师”。
作者简介:
方守挺,1954年毕业于华东师大音乐系,历任福建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福鼎市政协常委、福鼎一中工会主席、福安师范福鼎一中高级音乐教师。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