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辜负了多情的秋
文/李荃星
九月,阳光静雅,风儿含着菊花的芳香浅吟轻唱。九月没有惊艳的开场告白,亦没有华丽的摆弄丽姿,只是静静地,随着满山的枫红银黄拉开深秋帷幕,简单而从容地款款而来,但那艳丽的秋姿,却早已醉入眼眸,温馨着秋天的色彩。
——题记
刚熬过酷热的夏,又逢多雨的秋,好不容易等到雨住天晴,那颗久困居室的心,耐不住习习秋风的撩拨,有种到郊外走走的莫名冲动。
去外地远游,囊内羞涩,不太现实;到本地景点转转,目标太多,难以决定,最终全家一致表决同意,徒步到王母宫山游玩。
妻子及我,带着十岁的儿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至彩虹大桥,习习微风吹拂而来,不由得让人伫立长长的大桥之上眺望,温暖的阳光在汭河的水面上跳跃,蓝天白云在这面宝镜里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汭河犹如一条镶满名贵宝石的带子,又似一匹柔软的丝绸,在彩虹桥下慢慢的飘浮,与不远处的泾河欣然交汇。
沿着台阶的指引继续前行,穿过游客中心,眼球与心却被眼前延风沿途的美景所深深折服!
仰望面前的王母宫山,一条曲曲弯弯的石径小道,从塬底一直通向塬顶,似乎通向蓝天,牵出了一个与天上有关的传说:这座山从此有了两个名,一曰回山,一曰王母宫山,前者出自人间,后者源于天上。
环顾四周,东边一片田地里,密密麻麻的矗立的向日癸,在季节的加速下,已退去黄艳艳的叶片和细茸,果实渐近饱满成熟,硕大花盘略显沉重,皆向阳面且低垂着,将丰收的喜悦呈现给主人,等待着收获。西边一片连着一片的苹果园,看起来栽种的时间不算过长,可枝叶繁茂,树冠阔大,刚脱下果袋的果实,将粉红的脸庞缀于枝叶之间,贪婪的吸收着阳光。微风拂过,时隐时现,煞是诱人。
南边有几块玉米地,已褪去了火热青春的色彩,曾经鲜嫩的红缨子不再润泽而舒展,显得干绺绺的,如同老妇稀疏的白发,叶子上柔美的弧线已经渐渐消失,但那一丛丛发黄的玉米秸杆,被秋风吹拂得左右晃动,恰似美丽漂亮的女子,在迎风舞蹈;那斜长于玉米杆节间一枚枚棒棰似的玉米棒子,在淡黄色外衣的包裹下,高高的地挺立着、张扬着,饱满的种子大有撑破裹着的外衣的趋势,透露出成熟的丰美和甘饴,炫耀着一季的丰收!山坡上盛开着一大片一大片的野菊花,手撑般的粉红的花朵缀满枝头,在碧绿硕大叶片的映衬下分外艳丽妖娆,花瓣上颤动的几滴露珠留恋忘返,久久下肯离去,似也醉了。
最抢眼的莫过于北坡那红透了的杏树叶子,那是严霜过后,秋风吻出的、秋阳染成的红色,它红得耀眼,红得热烈,远远胜过那流丹的枫叶。也许这就是大山发出的祝福,祝家乡人的日子红红火火;也许这是大山在寒冬来到之前送给人们的团团火焰,留起来,冬天好取暖。
行至山顶,由于种种的原因,王母宫恰巧没有对外开放,陪儿子给王母进香的梦想,成了无法支付的空头支票。儿子看起来无所谓的样子,我的心里稍许有些安慰,但难免有些失落!
时至中午,肚子咕咕地闹“革命”,儿子也不愿意再继续往前走。恰好,在不远处的树荫下,有一个长石凳。就成了吃自带干粮、又可看泾川全景的最佳场所。一家人坐在石凳上,尽情欣赏泾川的自然美景:泾河与汭水交融,一条银练将泾州城分成南北两半,伴着312国道缠绵地铺向远方;远处的天,远处的山,远处的水,一大半被包裹在层层迷雾里,正所谓山朦胧,水朦胧。余下的部分山青水秀透明空蒙,左侧雄伟的大云寺宝塔,与右侧的高楼大厦遥相呼应,真乃人家仙境!好想一直这样坐着,静赏着眼前的盛世花开,看着这云起云落,让清浅的日子,有一处安静的空间。
在喧哗闹市呆久了的我,也许过于多愁善感,也许对于色彩的思念太浓,总是摆脱不了过往的悲喜枯荣。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静赏秋的神韵,坐看云卷云舒,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变得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就像这眼前的景色,变换着不同的姿态,在四季轮回中穿梭,留不住的光阴,犹如翻过的书页,在下一篇消失,只能将这些美好烙印在时光的记忆中!
人生应当如此,别让俗务一直缠身,别去纠结不定,更别辜负上苍的美意,多到郊外去走走。把那些所谓的人生里的沉浮、荣辱、烦忧皆让山林带走,入了水流。让烦躁的心多一些宁静,多一些思索,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人生岂不多了一些绚烂!
作者简介:
李荃星,男,汉族,甘肃省静宁县人,泾川县楹联协会副秘书长,静宁县作协会员,泾川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用笔名:垚野。平时喜欢用文字涂鸦,工作于泾川县第四中学。在《中国诗歌网》发表作品600多首,并且作品多散见于《未来导报》、《小小说选刊》、《当代校园文学》、《大西北诗人》、《文学纵横》、《中国当代优秀诗人诗集》、《悦读阅香》,《翠园》、《教育周刊》等报刊杂志,以及《长江诗歌》、《旅游作家》等几十个微信平台。作品《天空是鹰的领地》曾获第二届全国散文大奖赛金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