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之于我
文/邵中叙
读书,乃是人生一大乐事。纵观我启蒙之后的人生之旅,书之于我,真真算得上是良师益友。
童稚的我,知识基础单薄,理解能力有限,阅读只会生吞活剥,囫囵吞枣,读物也相对的幼稚;青春的我,渐渐学会了咀嚼消化,慢慢吸收,所读书籍种类开始繁杂;成年的我,虽然不能说豁然开朗,但也终于对人生有所感悟,阅读也学会了取舍。正如王国维所说的做学问三境界,一步一步走来,脚印歪歪斜斜,然而记忆却刻骨铭心……
“读”,必须是孤独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犹如一个人的徒步,执着于探索,可能幽径独行迷,但更有好峰随处改。唯有灵魂的交流,来唤起自我意识的成长。但是这种孤独,却因为作品的共鸣而改变。这种身心合一的阅读过程,有着厚重的神圣光彩。是读者的洗礼,是作品的再生!阅读者与创作者也不再孤独! 因为有“我”,李白不再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因为有“我”,王维也不再“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因为有“我”,虽然“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却不是“独上兰舟”……
“读”,注定是忘我的。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也正是我读书第二境界的写照。这肯定也是所有喜爱读书者共有的体会。在书的世界里,我们都有过流连忘返,茶饭不思,废寝忘食的经历。读的执着与勤奋,我们领略着历史的变迁,感叹造化的壮丽神奇,悲悯苦难者的救赎,折服于深邃的文史经哲,沉浸在优美的诗词歌赋里。在书的世界里,我们犹如穿越另一个世界,进入作者的时空,我们的思维在另一个思维里游走,可能会有困惑,有彷徨,有欣悦,有感动……当我们和作者共鸣时,我们穿越了时空和作者同在。我们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带来了精神的力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忘“我”,“我”成为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忘“我”,我已名为徐霞客,风餐露宿,万水千山走遍;因为忘“我”,我是林黛玉、是曼桢、是简爱、是斯佳丽……
久“读”必“悟”。书贯通古今,一幕幕都是人性的真实再现,一本本都是智者的哲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你终于站在了高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有的小说难道不是都是述说着深深时代烙印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在先哲孔子、司马迁、曹雪芹那里,在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那里,在鲁迅、巴金、冰心那里,在张爱玲、周国平、史铁生那里,不同的语言风格,但让我一样收获对人性的思考,更渐渐获得了心灵的宁静。书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要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活了千百遍,如何不能悟透生的意义?如何不能有看世界的通透与豁达?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气质品格,面对人生的荣辱得失,我们是不是会变得淡定、从容?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纵观我启蒙之后的人生之旅,书之于我,真算得上是良师益友。读书,真乃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简介:
邵中叙,字嘉,笔名余又言。中学语文教师、国际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喜爱文学,偶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报纸与文学网站,曾任文学e站网诗歌编辑。散文《它们和我们》获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三等奖,律诗《无题》等诗歌获得中国诗歌网第五届诗歌大赛二等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