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名字带来的烦恼
文/于试
于试,是我老了定的笔名,本名叫于乾试。本来也不叫于乾试,七颠八倒,说来供年轻人好笑,无端的生许多烦恼。
记得换第二代身份证时候发生变卦,生日写成了1948年9月3日。这怎么能随便“生”呢?原本是1946年农历9月12日。派出所的好心同志笑着劝我:“弄错了,算了,要不然改过来很麻烦的去去来来。于老师,哎呀,人多几天少几天,没关系的。”我想,再找他们是麻烦,就不坚持原则了;又转过来考虑,还赚了两年日子,朝阿Q想吧。
1946年,我们这边还没解放,家里日子已不算好过。我娘一共生了九个孩子,我是老九,唤我老么,么吧,就是最后一个的意思。本来,老八生下来的时候,就叫他老么了;没想到还蹦出了个老九。真是前世冤枉呵,造孽呵!不应该出生的人呵。
这一年,恰好是我父亲最后的辉煌,选上了国民党的党代表。父亲说,就叫于乾表吧。四八年听说他救过一个解放军,五O年镇反他坐了三年牢。无以生计,母亲捡拾庄稼去了。家里散了,我还是被人叫么吧,过继给一个军属。不久,又回来。没钱读书,父亲便教我描红写字;读的什么《增广贤文》《百家姓》《三字经》《廿四个节气》;学算盘,排六甲。到了九岁,风声传到学校,有老师很奇怪,便上门来要我到学校去读书。
叫什么名字呢?父亲痛苦,表情很无奈,低低说:“不要叫乾表了。真是前世冤枉呵造孽呵!就叫前世吧。”记得登记名字的,是启蒙班主任陈元梯老师。他认为,这不像个名字,埋怨谁呢,连孩子都霉气?倒不如这样改,毛主席有句诗词,“欲与天公试比高”,天就是乾,乾就是天,乾又是你的辈行,叫于乾试,不离题,又旺向。父亲不置可否。名字就正式确定下来了。
不管怎样,霉气是跑不掉的。有叫乾试的,也有叫前世的。嘴巴长在别人身上,他叫你狗东西又怎么样呢?他叫你孙猴子又怎么样呢?他叫你小老子又怎么样呢?莫管,当紧的是读好书。
回忆起来,书还是读得不错的,期期都在全班盖红。只可惜高小毕业就完了。后来虽然在民办中学读了一年,停停打打,半工半读,收效甚微。一走入社会,便为糊口奔走。种菜园,搞搬运,上山下乡。学过理发,学过裁缝,学过瓦工。但是,我有一颗不死的心,无论如何曲折,都要走出去;无论如何压制,都要冲上来。在邮政局看报,在故纸堆学史,凡能看到的书都看,包括戏曲唱本,盲人说书。也写诗歌写戏。当时省里唯一的知青刊物《广阔天地》,七二年某期,发了我四首诗,现在任省文联党组书记的欧阳斌先生也同登一期。公社看得起,调我到茶场主编《茶林简报》。
不过雾气又来了。生产队会计水平差,报表上来,把于乾试写成——于欠食。我揣测“欠”字笔画少,简单些;但“食”与“试”并不见得少。为什么呢?或者是顺口,或者是粗心,或者开玩笑,不可能故意伤害。总不要将人想得很坏。
领导果然找我谈话了:“我说你怎么老是叫喊没吃饱?对社会主义不满?”我说没有呀。“你还巧辩,这上面明明写的——于欠食!”
我怎么讲?又好气,又好笑。真没办法。哑口。
不作声,求学。跳出农门以后,领导说我是块教书的料子,要支教。天道酬勤。当教师期间自学完成了大专学历。教书,从中学教到了大学。又任省刊编辑。先后出了五本书。退休后,作些史学研究,陆续发表了些史前见解。学术会议上,有好事者说:“您叫前史(试)是不标准的,应该叫——史前。”
我也只得和大家笑起来。没事,谁能像我一样让大家轻松一下呢?没有。
散会以后,坐车,下雨。雨急匆匆地下,车急匆匆地走。到大门下车,大家伙跑步奔向宾馆。由于我背上挂了个包,所以,前面身上打湿了,后面身上没打湿。一位专家苦笑着对我调侃:“难怪您叫于前湿呵!”
于是,有些烦恼了。他们总喜欢拿“乾试”作文章,决定再改一次名字。略去“乾”字,叫于是。发觉网上不少“于是”,便改定——于试。在湖北的一次会议上,吃了一颗不怕丑的丸子,开门见山地坦白:“想附庸风雅,借光。宋朝有个苏轼,明朝有个张栻,我叫于试,做个尾巴,便于专家们联想。”
一学者负责人马上来了灵感,大声说道:“苏轼、张栻加于试,三式不一式——希望大家即兴对个下联。一下子,兴趣上来了,但直到今天,没对上个好下联。难就难在三个人名音同形近实不同。真是前世造孽呵!为难呵。
看来,我的名字一路走来,时代不无关照,可恼也乐意。
主办单位:中国青年作家协会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三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 》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邮件标题为第三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