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天的南京
文/王尤迪
坐公交回学校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小雨,南京的雨啊,最喜欢这样淅淅沥沥地躲进异乡人的心怀,在某个临近夜晚的时候,悄无声息地、不休不止地划过孤独者的脸颊,一颗接一颗的雨滴,轻柔得像一支无瑕的羽毛,充盈着薄荷味的清凉。
公交车缓缓地前行,车内嘈杂热闹,人们随着引擎晃动不止,这让我想到了田野里随风摆动的麦穗,像一团在微风轻拂下摇曳生姿/燃烧的火焰。街上的行人、车辆、店铺、商场、水果摊……在雨中秩序井然地热闹着,忙而不乱的小贩把热腾腾的手抓饼放进顾客的手提袋里;沾着雨珠的甜橙表皮更加凸显纹络感;商场门口依然像往常一样停滞着很多名牌汽车,来往行人的脸庞也如昨日无常;电子大屏上仍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宣传图集,我一直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来歌颂祖国,可我没有亲身经历却怎么也写不出真情实感。
公交车的速度不快,可是比起外面的花草和静物就略胜一筹了。马路飞快地向后奔跑,行人和店铺也在飞速地与我逆行,我们像是同一极的磁石,相互排斥永不相交。这一生,我们与无数人擦肩而过,却来不及认清他们的模样,注定是过客,于是便有了相遇不容易,相爱不简单的真谛。
雨还继续下着,不减弱也不猛烈,一切都是淡淡的。公交车的玻璃上已然笼罩了一层薄薄的雾气,时不时有飞溅过来的雨水氤氲开来,把玻璃浸湿一小块,坐在窗边的我,竟被这简单的美丽打动了,透过朦胧的雾气往外望,只能看见醒目的灯牌和各家店铺的招牌,浅橘色、雾霾蓝、酒红色、鹅黄色、暮色粉、豆沙绿……叫不出名字的色彩跳跃在眼前,令人心情舒畅。这灯光多是由红绿灯和商家小贩招徕生意进行商业宣传的广告灯牌交错组成,也许在平日并不招人眼目,可是今天竟与雨中透过车窗的玻璃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变得无比动人。
我趴在模糊的车窗上,舍不得把水汽一点点擦拭干净,可是又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张望外面的景色。行人和车辆已遥遥远去,晕染成让人分不清边界的水墨画,在车子的颠簸中变成一幅毫无违和感的夜幕深秋图。我开始把兴趣转向店铺的招牌,有的店铺真低调啊,只能装下两名店员的奶茶店用的是深绿色的广告牌,上面是很可爱的白色圆体字“1點點”,可这丝毫不会影响慕名前来排队的年轻人;有的招牌真高级,字号很大,字体正派,字正腔圆的氛围迎面而来。与无数家店铺擦肩而过,最多的还是小吃店,蟹黄包、鸭血粉丝汤、黄焖鸡米饭、海底捞、糕点铺、炒板栗……不愧是“民以食为天”啊!再往前,我看到一家美丽局无敌的整容医院,外观气派,在金鹰对面的高幢一层。不管是哪一家店,都有着好听的名字,“龙煌龙虾”、“冷淡少女甜品店”、“鲜牛一锅”、“云中小雅”、“一口面”……我猜,这是店家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名字,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给我们起名字一样。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该下车的时候。我真想坐到终点站,可是因为天黑还下着雨只好赶紧下车。走在马路上,我的注意力依旧在各式各样的招牌上,我发现不管是卖五金、家电、服装、食品,还是美容院,它们都有一个象征着人类幸福美好心愿或能给人带来美好憧憬的招牌,他们的招牌里都有一个与“美”或“好”有关的情绪词,即便是“公共厕所”,对于那些有需求的人来说,看到这四个字也一定是眼前发亮。因为有“公共”一词,即可以便捷地无偿使用,“公共”在古代应该是“大同社会”的同义词吧。
这一刹那,我想到我的专业。我曾经和现在的中文思维里总是营造出一些反现实生活的幻象,比如:我们喜欢把丑的事物给它化为美,从道德或是其他角度改变人们对丑陋事物的看法;我们喜欢在悲痛和孤独里品尝自由,在绝望时寻找人间的希望之火;我们喜欢与科学家作对,把他们精细推演的数据计算看作废墟,试图构建一座属于文学世界的理想大厦;我们还喜欢“陌生化”,把平常可见的事物用一种别样的艺术方式呈现给他人,也愉悦自己,诸如此类,都是文学的特质啊,转眼间我已学习了近十年的文学,今天不觉有些悲凉。
在现实的生活面前,我发觉自己的所学是那么不算数。此刻这些无比具体的事物就是我正在亲身体会的啊!现实是我们唯一能够生活的真实空间。即便我能短暂逃离,可梦醒来终究是要回来的。我无法改变现实的美丑,却只能在自己的天地里写着些改变自己的话语,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其实我们只喜欢美好的事物,包括店家起名字也是一样的:为什么“金鹰”商城不叫“银鹰”、“铁鹰”或是“丑鹰”?美容院不叫“丑人院”?我们没有人喜欢丑的事物,也没有化丑为美的本领,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已成为坏或丑陋的事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一点罢了。
作者简介:
王尤迪,1995年生,女,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