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有真爱》
------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胡军飞
我出生在湖南宁远九嶷山地区的一个小村,我祖父和外公都是贫困的农民。我父亲凭着他的努力,成为了从村里走出的唯一的大学生。伴随着我长大,父母讲的一些往事,使我了解到生活得不易,在此写出来,以作纪念。
我父亲出生在解放前的1936年农历正月初六,由于家庭贫困,一直是个住牛棚的放牛娃,不能上学,直到解放后才上小学,同班同学都比他年纪小,他感觉面子上难为情,所以他的档案里一直是说1942年出生。
我父亲家有五个兄弟姐妹,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妹妹。我祖父在五十年代初就去世了,我伯父,大姑都已婚,为了能获得高一等额的助学金,他只好谎称已经分家了,家里就剩体弱的祖母和我的小姑。为了预防组织调查,他连夜徒步往返就宿的学校和二十里外的家里,叮嘱家里人统一口径。
父亲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求学,考入了湘潭机电学院。父亲感激党和毛主席,在学校是个积极分子。然而不久,好时光嘎然而止。他是60年进入的大学,刚好是党史所说的三年自然灾害,面临大学裁员。当时党号召青年学生返家。
一天,一位领导找到父亲,说:你是优秀分子,不会让你回家的,但是请你在大会上号召一下其他同学。父亲同意了。然而大会以后,父亲看到下放的名单里却有他,他当时就感到脑子一片空白,眩晕了过去。20年后,他告诉我,依然不敢再在公众面前讲话。
回到家里后,有两个月的时间他都不敢出门,怕人说他是犯了错误而回家的。后来,他觉得蒙在屋里不行,要出来做点事。他提了一大把腊肉到公社书记家,没多久,就被安排在公社成为干事,也就可以到临近的几个村子里走动。也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我母亲,他们恋爱了。好事多磨,到1963年,党又觉得搞错了,发函给我父亲,只要没有结婚,都可以复学。父亲和母亲订了婚,还没有结婚,所以符合条件。可是那时候的本科是五年,我父母家里都很穷,不可能回家探亲。
能读大学,对我父母来说是头等重要的事。父亲临走前叮嘱母亲学些织布的家务能力,后来母亲都认真做了。父亲复学来到了湖南大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父亲依旧相信组织,随着红卫兵上井冈山,去北京见毛主席。而后来发展到武斗,谣言传到老家,说父亲也参加了武斗,受伤了。母亲陪祖母,到处打探准确的消息。
1968年父亲大学毕业了,分配到甘肃的一个三线厂。在去甘肃前回家了一趟,看到母亲还在等他,很感动,应该是在这时候,他们结婚了。然而,父亲在甘肃,母亲在湖南,又是两地分居。
应该是在70年代初,父亲的工厂派他到西安出差,正好母亲的表哥在西安,母亲陪她的姑姑一起到西安探亲。后来也随父亲到了甘肃。那时候是严格的城乡两元制社会,城市实行严格的户口管理,没有户口就没有饭票,粮票,布票,油票。母亲不得不回老家。应该是在这时候有了我。在我出生前,我祖母去世了。
没有父亲在家,母亲感到很孤独。在我六岁的那年冬季,她决定离开老家,去找父亲。
我还记得离开时她带我回外公家,那是个黑漆漆的冬夜,我睡的很香,并不知道要永远离开这个家了。第二天,我们到宁远县城坐一辆卡车去郴州,准确的说是站着。那时候也没有直达甘肃的火车,要到郑州转车。我记得很清楚,在郑州等车的时候下的大雨。到甘肃以后是场大雪,母亲带我找到父亲的住处,父亲还在工作。父亲和一个同事合住单位的一间平房,幸好那位同事是本地人,回家探亲去了,我们一家三口就这么住了进去,一住就是5年。
我的小学是在公司的子弟学校度过的,然后顺利的升入省重点中学,再然后大学回到了父亲的母校湖南大学。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给我发了份电报,说‘我决定你去公司下属的研究所工作’。我没有抗争,顺从的回家了。
三年后我决定读研,考取了西安交大的研究生。2000年4月硕士毕业后我选择去了深圳华为,最难忘国庆节那天父亲打电话把我叫醒,叫我不要贪睡。没想到那是最后一次听到他的耳语。不久他就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因交通事故去世。我乘飞机赶回家,母亲因为二型糖尿病多年,体质弱,大家都不敢告诉母亲父亲的消息。我也不敢说,我把母亲送到医院,希望能在医院构筑一道防线,保护母亲。由于一直是父亲照顾母亲,我也不懂如何照料,没过十天,她也去世了。
这就是我父母的爱情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