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财经制度是敏感的政治制度,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政治集团内部和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乃至强烈的反响,搞不好会引发社会动荡。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是渐进的量变最后才引起质变的,任何靠人为的手段企图推进质的突变的行为注定是要失败而引出恶果。

(8)言贵中肯
【原文11·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为长府”即做了“主管长府”的官。“为”是动词,与我们现代语言中“为官”、“为人子弟”等词语中的“为”字义相同。“府”即仓库,“长府”是府名,是鲁国的国库,储藏鲁国财物、兵器,包括重要文书档案等。作为长府的主管,是既管收钱,也管花钱,大概囊括了现代财政、税收、审计等部门的职能,因此,是一个关乎国家财政命脉的职能要害岗位。
这一章的意思是,鲁国一个人做了长府,大概是当时鲁国的财政经济发生了问题,也可能是新官上任想烧三把火,对长府原有的管理制度等做些变革,于是,可能是征求鲁国社会各界贤达意见,也可能是专门来向闵子骞请教,总之,作为鲁国的贤达之士,闵子骞不仅知道了这件事,而且有针对这件事直接向这位官员发表意见的机会。于是,他对这位官员说:
“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仍”即因袭、沿用的意思,“旧贯”即老规矩、老办法,这里指原有的制度、体例等。现代有一个成语 “一仍旧贯”,籍出于是,意思就是“一切按照旧有的惯例行事”。这三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沿用原有的制度确实不行吗?为何一定要改变呢?!”语气虽然委婉,但观点明确,而且说到了要害,因此,得到了孔子的赞许,对他做出来这样的评价:闵子骞这个人平时不大讲话,一旦讲话就会一语中的,说到要害上。与前一章“訚訚如也” 相映衬。

为什么闵子骞反对变革得到了孔子的肯定并给与了这么高的评价?有人说这体现了孔子师徒反对革新进步,主张墨守成规的政治立场和迂腐作风,实不尽然。我们虽然没有考究鲁人要改变长府旧制的真正动因,但就长府的职能作用而言,不仅事关国家的财政命脉,而且关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因此,财经制度是敏感的政治制度,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政治集团内部和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乃至强烈的反响,搞不好会引发社会动荡。所以,条件不成熟,没有到非改不可的地步是不宜进行大的、尤其是突然的制度改革的,只宜在某些具体的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进,否则会引出麻烦的,搞不好会出大问题。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是渐进的量变最后才引起质变的,任何靠人为的手段企图推进质的突变的行为注定是要失败而引出恶果的,因此,闵子骞在鲁国财经制度上“仍旧贯”的主张是符合政治哲学大原则的,所以得到了孔子的肯定和赞许。孔子同时肯定的还有闵子骞说话的艺术和态度,柔中带刚,一语中的,言不虚发,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言不在多,而贵在精;语不在硬,贵在中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