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小楼听雨”周刊68、69期佳作浅析
31.渔 歌
李家荣(广东)
欸乃遣谁听,秋风下洞庭。
唤来双白鹭,划破一天青。
王守仁评:
欸乃摇橹之声,以声音开篇颇为新奇,由声觉转换为视觉,可知有渔船在湖面驶过,秋天正是洞庭湖鱼虾肥美季节。转句“唤来双白鹭”,化用了苏轼“”何处飞来双白鹭”,唤来乃呼唤也,呼唤白鹭来分享收获的鱼虾亦或是作者的优然惬意?天空的白鹭,牵动了作者的目光,并以深情的关注,才获得“划破一天青”的感觉。白鹭飞过蓝天,作者用划破二字示意天的澄净明澈与白鹭飞翔的速度及壮态,足见作者炼字之功夫。尤其是欸乃,下,唤,划等动词入诗,用笔轻闲,增加了画面优美和活力。
32,二.晨 见
李景慧(山东)
林杪连山色,烟青淡墨图。
霜风芦雪散,有客钓江湖。
王守仁评:
树杪后边是一抹淡淡的山色,远处村烟袅袅,浓淡相宜。秋风吹荡如雪芦花,岸边有客持竿垂钓。好一幅山水画面。山静烟浮,芦飞水动,只有钓客悠闲恬淡,守着鱼竿。可谓心中有画,笔下有诗。给当今浮躁平淡的生活,吹来一缕沁入肺腑的清风。
33,隔离
宋善岭(江苏)
镇日居家也泰然,一张藤椅坐窗前。
枝头小鸟休怜我,你有逍遥万里天。
王守仁评:
新冠病毒袭来,人心恐慌,如临大敌,纷纷避疫。唯独作者虽居家隔离,却藐视生死,坦然处之。安坐窗前藤椅,悠然外望。见枝头小鸟而生出感慨,进而羡慕鸟儿拥有万里云天的自由。照常理人总是可怜鸟儿,但现在隔离的人是不是比鸟儿还可怜?鸟儿呀,“你有逍遥万里天”而我只有一张藤椅而已,欲破门而出游览山水已不可能。借与窗前鸟儿对话交流,吐被隔离之怨。
34,居家杂记(三)
郭友琴(河南)
案上山鸣水,窗前叶逐风。
居家心未懒,避疫句难工。
气韵逢阳冷,诗肠扫码空。
经年何最苦,屡屡捅喉咙。
王守仁评:疫情频发,多地实行管控,小区或楼门被封,无耐居家。首句和承句,书案上山水的会意与窗前风逐树叶的实感,设置了虚实之间的反衬和意象对立,此刻本应该苦闷烦躁,作者不忧心疫情,却忽来雅兴欲赋诗抒怀。文字虽招之既来,然语句难工。何以故?有阳阻塞,气脉不通,更因扫码,诗肠无物。作者有言,欲借诗一吐而不得,最后直言发泄心中之苦,那就是屡屡捅喉咙。“捅喉咙”三字刺人眼目,石破天惊,落地有声。本诗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工整有致。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统一。
35,异样表现
卢贤德(青海)
阿谁今日不当班,却见楼前洒扫欢。
逢客殷勤抛一笑,原来单位换新官。
王守仁评:
中国封建时期太长,劣根性难除,故易生产奴才,诗中这位不当班者既是其中之一。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专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
鲁迅所讲的劣根性中的奴性,遇到了比自己强大的人,就变得很老实,很乖巧,就像羊一样温顺。而这种人遇到比自己还弱小的人,就会用强人虐待他的办法去虐待比他弱小的人,以此来找到满足感,发泄一下。这种丑陋的人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而诗中的这位不当班的人,就是鲁迅先生批判的那种人。既然不当班,就老老实实的干你的那份工作是了,干嘛非要抢人家当班人的工作呢?“却见楼前洒扫欢”中一“欢”字表示其殷勤卖力,丑态百出,令人鄙视。转句“”逢客殷勤抛一笑”,所谓逢客,必是遇到新官来访之客,一个“抛”字和“笑”把奴才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见新官之客都这样谄笑,那么在新官面前更会是“摧眉折腰是权贵”了。结句一锤定音“原来单位换新官”了。有力表示了对这种假、恶、丑奴才相的轻蔑态度。作者抓住了“洒扫欢”、“抛一笑”这两个动作,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用文字将这种小人所作所为永久凝固在作品中,给人以警示。

36,杮
何阳义(重庆)
灯笼一盏盏,颜色有深浅。
若要讨欢心,人前先服软。
王守仁评: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柿子树也结满了丰收果实。用“灯笼”形容成熟的柿子非常形象,“一盏盏”表示结果之丰盛。“颜色有深浅”在秋阳照射下,先熟后熟同挂一树,赤橙黄绿各颜色皆有,故有深浅之说。转句出人意料,“若要讨欢心”,丰收了不一定讨人喜欢,成熟了也不一定讨人喜欢,那么怎么才讨人喜欢呢?最后告知“人前先服软”,只有变软了,吃到嘴里了,才使人心满意足。如果细细品味含有更深一层意思,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硬了没人喜欢,只有人前先服软,不生阻碍,才会路路通顺。这正是咏物诗的寄意特征。
37,雪后梅花开
王玉英(河北)
窗启香盈室,隆冬绽锦霞。
雪深封一径,不得近梅花。
王守仁评:
作者构思巧妙,用欲擒故纵手法,不泄露春之消息。首先从嗅觉下笔,告诉人有香盈室,接着是视觉的传达,“隆冬绽锦霞”,示以颜色的感觉。转句“雪深封一径”,继之深化了隆冬的意境。一个封字喻雪之大,阻断了人亲近梅花的行为。生出对雪的怨恨。雪后一茎梅花含苞怒放,给寒冷寂寞的人一道靓丽的风景,使逆境之人看到了希望和生出暖意。诗有不足乃收尾“不得”二字,将雪与梅花的轻重位置发生漂移、错位,显示出为难情绪,缺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勇气,有违初心。使诗格降低,弱化了诗的意境。如将不字改为“还”字,既“还得近梅花”,其势破空而来,将作者对梅花的深情厚意向深处挖掘一步,余味无穷,让诗的主旨放在梅花上,岂不是更好。
38,祖父的旱烟袋(通韵)
郭通海(北京)
桑杆铜锅青玉嘴,荷包一甩挎腰间。
农家日子百千味,难抵餐余那口烟。
王守仁评:
旱烟袋中国传统的民间吸烟用具,同西方喜欢的烟斗不同,说明了中西文化的差异。烟袋头多用铜铸,烟杆木质,最好的是用一种叫老鸹眼的灌木树条制作,此树条中空,树条外装饰天然花纹,做烟杆最为漂亮。烟嘴有玻璃、玉石、玛瑙诸多种,当然玉为最佳。因其质柔,噙嘴内易咬得住,感觉舒适。乡村老人吸烟还需荷包俗称烟口袋搭配,荷包由女人制作,往往要绣上荷花。一般由恋人绣制,颇为男人所珍。平常挂于腰带或裤带,取烟沫方便。诗的前两句“桑杆铜锅青玉嘴,荷包一甩挎腰间”。正是对这一烟袋、烟口袋的描写,极其形象准确。前两句实写,转结句则用叙述语言表达吸烟之瘾。“农家日子百千味,难抵餐余那口烟”。百千味非言饮食,更包含了生活中的艰辛与甜蜜及种种喜欢和嗜好。但哪一种比得上饭后的烟给人的快感带来的舒心啊。俗话说得好:饭后一袋烟,賽过活神仙。可见乡村老人的满足是那样简单而随意。由旱烟袋这一物像发出作者对祖父的深切怀念。可见作者构思精巧,于生活用品取材有致。
39,题核酸检测造假
齐蕊霞(河北)
国难之时发大财,众生愁苦尽抛开。
棉签能变金元宝,颠倒阴阳滚滚来。
王守仁评:
核酸检测造假,已成为当前媒体热点之一。作者及时抓住防疫防控这一重大主题进行鞭挞声讨,为百姓发出正义的呐喊。三年时间的新冠病毒传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时对患者免费救治并加强全面的防控工作。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般抗疫人物,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抗疫政策给予积极配合。而近一年资本投入防疫后,借全民核酸检测之机进行黄绿码造假,大发国难之财,尤其是私营检测企业行贿地方官员后,利用公权力,防控层层加码,封城封路封居民区,迫停各类商铺堂食,强迫群众进行核酸检测,使公费医疗保险资金大量流入个人腰包,引起人民群众不满而怨声载道,破坏了政府在人民中的公信力。诗首句“国难之时发大财”,直奔主题,一锤钟响,震撼有声,此句是对检测企业贪婪无德的怒吼。“众生愁苦尽抛开”则是对地方官员贪腐的鞭挞。
40,过秦岭
陈竹松(甘肃)
乡音别后已无痕,又种些些白发根。
一到平川莫回首,高峰隔断楚家门。
王守仁评:
离故乡太久,乡音已经模糊不清,似乎完全忘记了,“无痕”二字道出无限凄苦。一“根”字乃诗之眼,乡愁如同根根白发剃了又生出来,缕缕不息。谁能斩断时间的流逝呢。“一到平川莫回首”过了秦岭眼前一马平川,离故乡越来越近,秦岭的高峰隔断了多少年回家的路,此时千万别回头,回头了便触痛那一缕乡愁。转结两句喻作者悲欣交集,感慨万端,韵味深厚,弥漫着一层淡淡的忧伤情绪。全诗扣题紧密,感情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