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必须对仗词牌:
《拜星月慢》首二句。(四言句)
《长相思》前后阕第一、二两句。
《翠楼吟》第七、八句(一字领四言)。
《东风第一枝》第四、五句。(六言句)
《法曲献仙音》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高阳台》前片首二句(四言)必须对仗;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可用对仗。
《桂殿秋》第一、二两句。
《河满子》前、后片尾二句。(六言句)
《浣溪沙》第四、五两句。
《江南春》第一、二句(三言);第三、四句(五言);第五、六句(七言)
《解语花》前片首二句(四言)必须对仗。
《兰陵王》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第五、六句(一字领四言);第十一、十二句(一字领四言);第十四、十五句(一字领四言)。
《满江红》前片第五、六句(七言);后片第七、八句(七言)。后片起四个三言句可用扇面对。
《南歌子》前、后片第一、二句。(五言句)
《念奴娇》前阕第五、六两句。
《破阵子》前、后片首二句(六言);前片第三、四句。(七言句)
《齐天乐》后阕第四、五两句。
《绮罗香》前片首二句(四言句);六、七、八、九句可用扇面对。
《沁园春》前阕第八、九两句,后阕第七、八两句。
《庆春宫》首二句。(四言句)
《鹊桥仙》前、后片首二句(四言)必须对仗。
《人月圆》后片第二、三句。(四言句)
《阮郎归》后片第一、二句。(三言句)
《瑞龙吟》前片第二、三句(二字领四言);后片第八、九句(三字领四言)。
《水调歌头》后阕第五、六两句。
《苏幕遮》首二句。(三言句);后片首二句(三言句)亦可用对仗。
《诉衷情》后阕第一、二句。
《踏莎行》前、后片首二句。(四言句)
《摊破浣溪沙》后片前二句。(七言句)
《天香》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望海潮》前后阕第四、五两句。
《西江月》前后阕第一、二两句。
《相见欢》后阕第一、二两句。
《雪梅香》第五、六句。(七言句)
《眼儿媚》前片首二句(五言),后片尾二句(四言)
《夜合花》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必须对仗;前片首二句(四言)可用对仗。
《一七令》从二字句到七字句均须对仗。
《鱼游春水》第五、六句(七言);尾二句(六言)
《渔歌子》第三、四句。(三言句)
《雨中花慢》首二句(四言)
《玉蝴蝶》第三、四句。(四言句)
《鹧鸪天》前片尾二句。(七言句)
《醉太平》第一、二句。(三言句)
可对可不对词牌:
《风入松》前、后片尾二句。(六言句)
《更漏子》前、后片:第一、二句(三言);第四、五句(三言)
《桂枝香》前阕第八、九两句。
《江城子》前后阕第二、三两句。
《金人捧露盘》后片首四句。(三言句)
《临江仙》前、后片尾二句。(五言句)
《六州歌头》前阕第三、四两句,第八、九两句,第十、十一两句。
《念奴桥》前片第六、七句。(四言句)
《清平乐》后阕第一、二两句。
《生査子》前阕末两句。
《声声慢》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石州慢》前阕第一、二两句,后阕第二、三两句。
《苏幕遮》前后阕第一、二句。
《诉衷情》后阕末两句。
《琐窗寒》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唐多令》前、后片首二句。(五言句)
《行香子》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夜行船》第三、四句。(四言句)
《一剪梅》前后阕第二、三两句和第五、六两句。
但不少范词也不尽然,如:《鹧鸪天》从律诗变化而来,将第五句破为两短句,更有韵味,易表达情感,比《七律》更活。龙榆生词谱等大多词谱标明了其对仗要求,诗友也普遍认为《鹧鸪天》的三、四句,两三字短句,需要对仗。近日查阅了资料,网上搜索了对其对仗的讨论,发现确实有不少千古传诵的【鹧鸪天】没用对仗,如:
朱希真的“尊前无复歌金缕,梦觉空馀月满林。鱼与雁,两浮沉……;
姜夔的“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辛弃疾的“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黄庭坚的“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等等,古人不拘陈规,留下的千古佳句,不胜枚举。看来《鹧鸪天》必须用对仗难以服众。
二、领格字
“领字”是词中的一个特别概念。所谓领字,即句中出现的某一个字或词,单独使用不能构成意义,必须带动下文,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领格字以第一个字领本字后面的几个字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或兼领以下一句或几句。这一字的领格字一般称“一字豆”,照前人的解释,整句为句,半句为读,“读”音“豆”,故借用“豆”字。读时梢作停顿。这些领字,多为虚字,也有动词。
一般领字大都用去声字,。
领字有三个主要作用;
1、承上启下。常用其进行转承。
2、使意境更进一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
3、顿挫分明,声情并茂,铿锵有力!
领字多用于慢词长调,在短调小令中很少见但也有。它们大多出现在词中意思转折处,使上下文自然结合,起过渡或者联系的作用,一般多用去声字担任。
常用领格字的词牌有:
《醉太平》《沁园春》《洞仙歌》《满江红》《琐窗寒》《暗香》《琐窗寒》《新雁过妆楼》《八声甘州》《好事近》《桂枝香》《乌夜啼》《齐天乐》《瑞鹤仙》《婆罗门引》《高阳台》《哨遍》《木兰花慢》《望海潮》《兰陵王》《水龙吟》《汉宫春》《贺新郎》《水龙吟》《解连环》《行香子》《玉漏迟》《定风波》《扬州慢》《瑞鹤仙》《摸鱼儿》《醉蓬莱》《春霁》《满庭芳》《喜迁莺》《祝英台近》《少年游》《念奴娇》《宝鼎现》《雪梅香》《虞美人》等。
常见领格字有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
一字领:看、望、听、想、读、览、喜、溯、怅、怕、任、待、问、凭、叹、嗟、念、试、应、将、须、对、莫、正、乍、总、奈、但、料、似、算、更、真、并、怎、方、尽、况、渐、倘、虽、彼、又、甚、都、笑、爱、信、便、旋、登、记、见、恨、是、且、把、被、道、好、自、引、共、要、羡、忆、纵、早、快、步、幸、放、竟、唤、当、解、认、愿、觉、观、今、欠、以、丰、立、列、合、因、曳、如、免、弄、怪、昔、泛、映、洗、为、致、若、重、借、恐、岂、恁、动、带、惜、这、透、傍、寻、敢、渡、咏、趁、愁、会、遍、漫、疑、堕、庆、拥、荡、戏、绕、缵。
二字领:亦将、却将、只将、莫非、何须、只须、还须、须知、须念、即此、如此、居然、自然、但看、但闻、但有、但见、但觉、但得、但愿、记得、不忘、不妨、不觉、不堪、何不、何况、恍如、也算、看来、切莫、岂料、总合、更兼、只要、只是、只期、只余、若是、已是、不是、便是、又是、况是、云呈、哪怕、哪堪、此日、当年、尚待、依旧、自思、自愧、且把、莫把、未省、休说、无怪、休辞、岂惟、没道、未必、何必、何况、安得、纵使、试问、试看、敢向、犹觉、却忆、未闻、更有、空余。
三字领:最难忘、最可怜、最无端、最堪怜、最妙处、最好是、只赢得、只落得、只留得、写不尽、流不尽、看不尽、赏不尽、望不断、禁不住、全不念、君不见、只不过、倒不如、哪管他、休论他、谁管他、且任我、才领得、怎识得、犹记得、又添得、好领取、莫辜负、都付与、且探寻、且看那、请看那、看破那、回溯那、放眼看、犹想见、犹剩得、再休提、再休说、再休管、无怪乎、又还是、又谁料、又谁知、又添得、又何妨、又何必、又奚必、更能消、更何须、更有些、无非是、皆因是、消受得、况更有、应有些、正有待、待他年、看今日、更忆及、快几番、听几番、怎脱去、怎抛却、怎识得、便怎地、岂徒览、切莫要、说什么、可直作、还须要、未曾闻、唯此地、都幻作、尽收归、焉能免、要争个、安排着、才觉出、有多少、休忘却、谁别识、犹怀想、好领取、忽虚掉、已渐近、到此者、坐定后、也该留、谁识得、吞不尽、怕莫是、想当年、到如今、尚落得。
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的。这个领字与“之乎者也”的虚字不同,他包括多种词类,而且多为仄声,尤以去声为多,在字数上,他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在效果上,除了可以提掇全词,使全词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而且它还可以在同列式词句之中反覆增强,使词情达到高潮,更重要的,它可以冒起直叙,使词采音韵上均有生动的表现。周济宋四家词选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韵,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这“一二语勾勒提掇”一语,说的便是“领字”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