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
刘万成
世上好多事就像过“腊八”,又如迟到的猫和老鼠之间的反目。相传天庭开会选属相时,猫却迟到了。所以,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的位置。从此,猫一见老鼠便不会放过,逮到手了呲牙哏哏,左右扇其耳光,盘得差不多了隐而食之,终于以其大饱口福。
可猫分明怕水呀。若属相的次序是按“涉湖比赛”结果排列的,那不明摆着赶着鸭子上鸡架吗?另一说,十二生肖的排序,那是根据各个动物准时到会的先后顺序确定的。猫之所以迟到了,那是因为它的好友老鼠没有遵守约定叫醒它,自己却偷偷地跑去抢了个第一。二者相比,后者可信。
然而,中国的家猫大抵是先从古埃及传入欧洲,后又传入亚洲的家猫的后裔。况且,属相的选择和排序,原本是古人根据人所熟知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这十二种动物每天活动的最佳时间、状态及特点,对应于十二地支兼作十二时辰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及甲子和五行之说,精心编织的一个十二年一小循环、六十年一大循环的符号系统。它早在先秦时就已基本定型,西汉时已普及,王充《论衡》有载。而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所记养猫之法道:“其屋,预前数日著猫,塞鼠窟,泥壁,令净扫地。”所以有人说大量的家猫,不断从阿拉伯传入中国,那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初的事了。可这时十二生肖早已使用,那属相里怎么会轮着姗姗来迟的家猫呢?看来,猫并没有迟到,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迟到,无意中让猫也跟着迟到了。
迟到的猫,前爪五趾、后爪四趾,绵软的四爪如蒜头,走路呈直线,奔跑如虎豹,且性情温顺、憨容可掬、昼伏夜出、行动敏捷、讲究卫生,喜欢与人相伴,又不像狗似的对人眷恋,终生以鼠为敌,兼有科研、表演、观赏等多种用途。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猫做不做属相并不打紧,只要捉老鼠就非常称职。对此,科学家的解释是,猫要从老鼠体内摄取含量丰富的牛磺酸,用以满足其维护夜视能力、保护心脏。科学研究表明,一对鼠偶六年后可以有950亿个子子孙孙,若每鼠每年所需口粮按4斤计,那这些老鼠一年就会糟蹋粮食3800亿斤。而一只家猫一年约可捉鼠200对,共可节约粮食8000斤,那么六年之后,将是一个什么账呢?

世上如果无猫,或有猫却不逮老鼠,粮食老让老鼠吃,那也是白糟蹋。恰好猫的体内无牛磺酸,其夜视功能会丧失,甚至还有生命之忧。如今,狗有狗粮可吃,便没有了从前无事啃骨头,用以锻炼牙齿的习惯。猫粮里也都添加了足够的牛磺酸,家猫受宠不逮老鼠了,反而跟老鼠狂着玩,也就不必大惊小怪。
猫被古埃及人视为“巴斯迪女神”的化身。希腊人深受鼠害,曾经派间谍远赴埃及绑架过猫。土耳其至今还有猫的宫殿,专门收留“流浪猫”,像对待达官贵人一样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美国办有关于养猫的独家报纸,从关乎猫的生老病死的教育管理、饮食调剂、疾病防治到撰写悼文,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著名科学家达尔文说,“猫肥牛壮”。典的发明归功于猫。曾获诺贝尔奖的“光疗法”,也是芬森观察到猫晒太阳的奥秘后的伟大发明。
中国古人似乎懂得人间万事一似猫和老鼠之间的平衡,如果一旦被打破,人类就难承受自然突变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商周时就有一种供奉八种神物的祭祀活动,叫“八蜡”;后来演变成人过“腊八”延续至今。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郊特性》中所载各种祭祀礼中便有猫神祭祀:“天子大蜡八。……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又说,“八蜡以祀四方”。东汉经学家郑玄注曰:“四方,方有祭也,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zhuì ]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可见,猫逮老鼠对保护庄稼和粮仓功不可没,所以古人心里只有猫神,并无老鼠的半点功劳。到了宋代,家猫像宋词一样备受文人、官宦的关注和宠爱,甚至出现了以猫自况的“猫奴”之说。
猫奴是指因为对猫很感兴趣,而日益养成了嗜猫癖好的人。他们宠猫跟喜欢遛狗、斗鸡、玩虫一样,虽说可能玩物丧志,但扩大了老鼠的偷生空间,下意识地维护了生态平衡。如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给爱猫主子写了12首诗,比他写给他的挚爱唐婉的诗还多了两首,真可谓是千古嗜猫第一人。不过对我自己而言,至今还是嫉鼠如仇,倒觉得散步时躬行猫步、扭胯既能散心,还可增强体质。
(原载2021年2月25日四川《读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