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旧事(小小说)
文/李景宁
奶奶说:民国二十六年,你爷爷刚结完婚,过了年,就坐马车去很远的徽县当学徒。
徽县生意做的大就数张家了,生意涉及布匹、药材、瓷器、钱庄、茶叶、京货等方方面面。爷爷二十出头,中等身材,做事干练。熟人把爷爷带到东家张掌柜那里,说:“这次,我给你找了一个干活的年轻娃!”张掌柜说:“我们都是鄠县人,我爷爷的爷爷从鄠县出来的,我们的根在鄠县,现在几辈子了,定居徽县都成徽县人了!徽商基本都是咱们鄠县人,长安县的不多,康定打箭炉一带牛东去的早,秦镇一带都跟着去了。”熟人说:“好,那就托您多担待!”东家说:“好的,叫娃先吃饭,只要好好干,不会亏待娃的。”
就这样,爷爷开始了漫长的学徒生活。一天。东家对爷爷说:“我上午去城隍庙遛鸟,你趁着太阳红,把家里收拾一下。”爷爷赶紧给东家把鸟笼取下,换了鸟食、添了鸟水,就开始整理东家的房子。忽然,爷爷发现东家炕头有一堆银元,好像没有来得及装进枕头盒子。爷爷看了,二话没说就一股脑装进去。整理书柜时,发现书架上也有一堆银元,看来还是因为忙乱,没有放进书柜抽屉。爷爷依然捡起放进抽屉里面。
中午爷爷与伙计们蹲在院子树下,晒着太阳吃饭。东家过来非常高兴的对爷爷说:“今天心情不错,你把屋子也收拾的干干净净,明天中午与我陪知县老爷喝酒!”爷爷起身作揖称谢。午饭后,爷爷去门口喂狗时,听东家在屋里给老婆说:“才来这个小老乡,勤快不说,人也诚实,今天我把银元熟了几遍,没有少一块。”东家老婆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一天,东家对爷爷说:“今天中午咱们吃红烧肉,你去买十斤,还要包饺子。”到了卖肉的架子跟前,爷爷说了买十斤肉的话。人称“架子王”说:“你是新来的伙计,好好在张家干,张家人好的很!是从陕西鄠县来的仁义徽商。”爷爷问:“大叔,每斤肉多钱?”“架子”王说:“不会亏待你的,叔卖了一辈子肉,童叟无欺啊。”爷爷买了肉,心里不放心,又拿到张家一个米店再过秤,发现少了一斤。爷爷提着肉去找“架子王”说明情况,“架子王”说:“你是个好娃,张家的福报大啊,找来个认真的伙计娃。”爷爷把肉带回,给东家没有说什么。肉煮熟了,东家派丫鬟给爷爷拿碗端了几个骨头吃。爷爷吃完,送碗时,听厨师赵说:“娃啊,掌柜夸你了,会过日子。”爷爷听了,一愣,原来东家与“架子王”也熟悉。
来东家当学徒三年了,爷爷跟着学会了为人、办事、处世。学会了如何进货,卖货,算账,管理。学会了与各界人等打交道。学会了经商与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关系。一天,东家把身边信得过的爷爷和几个助手叫到屋子里。东家说:“最近,我枕头底下少了一根金条,怎么也找不到,是不是你们谁藏起来了,今天问问你们?”几个伙计听了都摇头说没有拿!东家说:“这样吧,你们谁拿了,今晚主动动放回去,不追究责任。”三天里,几个伙计给东家保证赌咒说没有偷金条!东家只听不言语。东家把他们叫来说:“既然偷金条都不老实,我也没有证据,为了我放心,那我就把你们都解雇了。”这时,爷爷说:“金条是我偷的,与他们无关。”两个伙计面面相觑,十分吃惊。东家听了一阵愕然,就问:“既然你承认,那金条在那里呢?”
爷爷说:“我叫乡党带回老家了!”东家忽然笑了,取来酒壶,给每人倒杯热酒说:“感谢你们对我张家的忠心耿耿,从明年起店铺扩大,要开黄酒馆、山货馆、川菜馆、珠宝馆,需要三个经理,还有一个大经理!通过多年观察,你们最合适!你们不但增加薪水,还要你们入股呢!这生意大家一起做才好呢!”
爷爷的大经理才做了两年,就解放了,徽县所有的店铺公私合营了!爷爷当了几年陇南徽县县城西街村长,随着年龄大就回到关中鄠县定周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