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墓前所思
文/王鹏凯
青青苍松,巍巍翠柏,青山雄魂,忠骨常在,夕阳映着晚霞,余晖在远山渐散,明日的骄阳升起,将又映照这雄伟的万里河山。
民族的脊梁,时代的航标,鲁迅先生就长眠在这苍山翠林之间,想起他那些激昂的话语,似乎又穿越了百年沧桑的时空,来到了那个激情飞扬,动荡四起的年代,20世纪初的中国,百年屈辱苦难的积存,几代志士仁人的艰难探索,在黑暗的牢笼中,陈独秀等新星率先破幕点狼烟,开启了从思想上开悟国民的启蒙大门,在四海遍传的烈焰雄心中,鲁迅先生便是率先从黑暗中站起来怒破铁笼的斗士之一,他发表了中国历史上首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至今日,那冷竣的话语仍不时回荡在我们的脑海中:“我翻开书页,这历史没有年代,横竖看不明白,看了许久,我才从字缝中看出了究竟,这满篇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千年历史的重压,吃人二字开启了他斗士坚毅的一生。
虽然他的登台跟钱玄同等前辈的劝勉有关,可他的历程却最是一代学人赤胆恒心的写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为在中国近代文坛开拓的猛士,他的一生可以用他的自题诗来精确概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寄意寒星杳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成一统,是异于常人的坚毅和独标傲世的敏锐,他以犀利的文字,孤独而又不倦地揭示着落后的国民性,那围观侵略者杀害同胞的麻木民众,那少年勇猛质朴而成年后却站在我面前麻木地叫着老爷的闰土,那投机革命,庸碌卑琐,备受压迫又苟活于“精神胜利法”的阿Q,一幅幅深入心底的国民画面,通过先生的手直击着民众,正是认识到国民启蒙路程的艰难与漫长,他才借文字一次次向侵袭民族的恶敌投以锋利的投枪和匕首,在《纪念刘和珍君》中,面对残杀学生的独裁军阀,他怒喊出勇士觉醒的呼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忍受着白色恐怖,骂买办为叭狗,说崇洋媚外者为孱头,讽剌国民党的假统一,这份勇气和敏锐在多少代文人中都是堪为先师的标准。
那么,过往的时光会留给以后的岁月多少的印痕呢?这是个多少代人都思考不出答案的问题,在那激情挥洒的年代里,鲁迅先生您曾思考过吗?思考过走过百年的节点,会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懵懂学子希望在新的时代穿越时空与您亲切交谈呢?不,我想他们是无暇顾及这些的,他们只凭着信念在动荡的岁月燃烧生命,只因为他们相信,有那么一种文字,终会褪尽铅华,让时光镌刻上他们的记忆,有那么一种文字,会让关注者的每一刻都凝刻成一个响亮的名字,启蒙者。
陈思和先生曾经在评论新文化运动早期人物的时候,用了“启蒙者”这个角度,启蒙者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启蒙者的命运更可能是曲折的,对,用启蒙者这个名称来了解鲁迅先生,最合适不过。他们将敏锐的意识投向社会每一个细微的变动,去炽热的爱恨,把清醒及时传达给世人,这样的生命力会是多么地热烈和赤诚呢?
巴尔扎克为了完成自己的宏愿:“拿破仑用刀枪沒有完成的事业,我将用笔来完成。”他日夜不息地写作,金钱的罪恶,被腐蚀的人性的呼号一声声地从他炽热的心灵中喷涌而出,而支持这一切的代价就是日夜与黑咖啡为伴,让生命在艺术的赤诚和旷日持久的清醒中疯狂燃烧,这最终损害了他的健康,他连一次美好的爱情都未享受过就匆匆死去。
莫里哀,生于王权高尚的古典时代,可他并非等同于那些歌功颂德者,他看到的是如达尔丢夫一样的万恶教士,是贵族穷奢淫侈的荒唐生活,是多少下层民众悲苦的命运,他一生都在推进戏剧民主化运动,为民众而歌唱,微薄之力独自支撑挚爱的舞台数十载。他既是老板,又兼任导演和演员,最终积劳成疾,在饰演自己的戏剧角色演出时,轰然倒在了舞台上,英年早逝在艺术事业中。
契诃夫被称为俄国短篇小说之父,他曾经为了真实地呈现流放地人民的状况,足迹遍布罗斯,在库页岛实地考察了一年,却也因此损害了他本就劳累的身体,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为了写出心中的经典,叫人把他用布像包蚕一样吊在屋内,断绝一切交涉,埋头写作,耕耘数日,直到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在白色恐怖中,在民族事业的奔波中,我想鲁迅先生的生命便早已像他们一样融入了时代的步伐中,赤诚是因为他们清醒,他们的心中有这样两条岁月之轴,纵向的历史是标志存在和追寻的空间,横向的时代是保持清醒和待时而动的真实世界,他们不会只愿意投视一时一地,更不愿意被有限遮蔽,清醒地孤独在时代中。
卢梭,生于人性渴望纯真自由的启蒙年代,可他却是时代最孤独的精神斗士,他与华伦夫人的关系不为世所容,他几度被政府驱遣,他与休谟决裂,他被时代孤立。可他又是时代的骄儿,.他沒有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那样的良好出身,是个平民。所幸上天赐给他并不平凡的头脑,他自学成才,并义无反顾地加入启蒙民众的队伍,他呼唤纯真自然的人性进驻心灵,他描绘滋养自由的理想社会模式,献给民众做为反抗压迫的武器,甚至于晚年写出《忏悔录》向世人以证清白,可是,他终究孤独。
卡夫卡,做为一位身后才被认同的作家,他的一生就是孤独的象征。他是个在任何角度都是边缘人的孤客,他不是正宗的犹太人,他也不融于祖国捷克,他曾说过:“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刺包围着我。”孱弱的心灵,孤独的身份,举动便会受着身心的双重伤害。我还记得他那著名的孤独告白:“我生活在深深地地下室,那里有无数个房间,我在最里面的那间屋子里不停地写作,有人来送饭,我的闲暇就是穿过那一道道门去领我的一日三餐。”我还记得,《变形记》中无端变作大甲虫的格里高里给了生活在物质时代的我们多大的冲击,那难以解读的《城堡》多少次被人们推向讨论时代境遇的风口浪尖。有人说:“卡夫卡就是新时代的但丁。”还有人说:“卡夫卡堪与莎士比亚并列。”可我们永远记得,他曾经孤独。
孤独是他们的养料吗?鲁迅在他锋利的杂文不为世所解,忍受白色恐怖,兄弟反睦的时候,他就被孤独吞噬了吗?不,启蒙者共鸣在过往的追怀和深刻的自省意识中。在追忆阿长妈妈的小孩子眼中,我们看不到孤独,在感喟车夫纯朴的车客心中,我们看不到孤独,在与同仁共建文坛,与萧红等青年作家交谈的追忆中,我们更看不到孤独。在祥林嫂面前哑口失言的我,在忏悔自己毁掉弟弟风筝的少年心中,在戶梭的《忏悔录》中,在巴金的《随想录》中,我们看到了那个为自己更为时代的启蒙者,先修身而后推己及人才是启蒙者们真正的姿态,从孤独和平凡中寻找真谛是启蒙者的日常磨炼,从时代和自觉的角度凝刻时光的回响才是启蒙者该担当的责任。
一代学人就该无羡于启蒙附加的功利,横眉冷对千万试图掩盖真相的匹夫,回身俯首,甘为每一个愿意清醒的民众的孺子之牛。不求洞明世事,不求人情练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俱往长风,拨不尽历史的明月,窈窕的文章正该新时代的启蒙者继承薪火再来。
作者简介:
王鹏凯,一名普通的热爱文学的人民教师。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