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的錾子声
胡保泰
前几天,我在家里装修房子,地面靠墙根基石的地方,有一段水泥地面超出水平地面,当中夹杂着有裸露的房屋基石,阻碍施工要求,这怎么办?用无齿锯割除,本人操作不熟练不够专业,且有危险;让木工师傅干?费工时,主要是我闲着。于是,我就找出家中以前石匠用的工具——錾子、锤。
找出工具一看,多年没用过的錾子都已生锈了,不管怎样看来还是能凑合着用吧。为了“赶工程”进度,两手一拍,自己鼓起了干劲,右手拿铁锤,左手握住錾子,就轮起了锤头,敲击着錾子顶,凿作起来。这时“叮当、叮当”清脆的錾子声,响在空间,萦绕在耳畔。一锤一锤有节奏的敲打着錾子,发出“叮咚、叮咚,叮”,宛如敲打乐的音律声响,那样脆生生入耳的声音,那真是音乐会上也难以找到的音声。这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老话说得好“技术学在身,从来不压人。”我这一錾子锤的’“复习”还行呢,顿时心里有种愉悦感。
其实,我不是石匠人,只是在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尝试过当石匠的味道。有一次,父亲打算在家院子里修建一个照壁,便请来了本村一位有名的老石匠师傅,并且是老邻居。他从设计到施工技术都是有专业技术水准的。至于院中所建这个照壁的下半部分基座,要求用方形花岗岩石料,上半部分用红砖砌成,中间部分留有空白处,以后抹白皮灰,将来在其中写上一个大的“福”字,以表吉祥。石匠师傅简单的叙述了照壁建造的样子及流程,说罢,老师傅笑着对我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说:“咱修个金銮殿顶子,好吧?”那时我没去过北京,哪里还知道金銮殿是啥样子。只是会意的笑笑。
那年,我刚高中毕业在家,没事就在一旁打个下手。工程开始了,需要先加工石头,将毛坯石料,凿成平整的方石,(俗称“腿子石”)约半米的长方形石块。老师傅虽然年迈古稀,但是抡起锤子来那可轻松来劲,敲打的錾子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声响,节奏均匀。我很好奇,于是请求老师傅说:“我来试试吧,怎样?”老师傅看我好奇的样子说:“你能行吗?可要注意别让锤头打着手。”于是他耐心地给我做了个示范动作,告诉了操作的要领及要注意事项。我便手握紧錾子,抡起了锤子,拉开了凿石的架势。俨然一个年轻的石匠敲打起来,可是,錾子握不紧,锤子一用力敲,就打偏了,真是看别人轻巧,自己眼里明白,手里笨拙。这时,錾子发出的声音,也没有那么好听了……
加工的石料需要先整平,除去高低不平凸起的石头“蘑菇”。然后逐步加工,要凿出平面,在最后一道工序时,由老师傅仔细验收整平,只见他在四方的石头上,用錾子凿了一遍,又一遍,轻重缓急,可谓是“精巧细作”,此时,看去錾子在他的手里是那么的轻松,像抡“花”似的,敲打的錾子声响更是美妙悦耳。这时我看到石头表面逐渐平整,现出分布均匀的麻麻点点,如同铁工厂钳工师傅用刮刀加工成的铁板刮验铁件,是那样的平整。当然,通常这最后一遍工序,在加工石头中,俗称“点花”工序。可是,我这时胳膊酸痛,只顾用手抚摸手背,原因被锤头敲偏了,手被敲打了几下,便有些痛疼。老师傅笑着说:“哈哈,这凿石头是技术活,要有恒心,耐性,不能蛮干,要有轻有重。”
是的,老师傅的一辈子,靠得一把锤头,走南闯北,干了一辈子的石匠、瓦匠,垒墙、盖房。啥样的建筑活都干过,并且还会雕琢石雕。有一次,他在青岛市内给一家外国商家干活,商人要求在石头上加工一只梅花鹿的浮雕。当雕琢成功后,去交货时,商人见到后,一噘嘴,摇头便走了。这怎么办?回家后,无奈他找到自己的师傅请教,师傅问:“你雕刻的鹿是什么姿态?”回答说:“是一只向前径直行走的鹿。”师傅猜测对他说:“鹿头朝前看,对吧,”“嗯”“那你回去改变一下,把这只鹿头向一侧转,让鹿头面朝观众。”就这样按照师傅的指点去做。再次加工,当完工成品交货时。商人一看可高兴了,连连点头,翘起了大拇指,并且给了他两幅加工浮雕的工钱。因此说,加工石头不单是力气活,还是一门艺术。
院中的照壁建成后的确漂亮。多年来,村里有不少的人看后欣赏较好,并取其样式,回家仿照修建,但,都没有修出我家“金銮殿”式样的照壁。每每看到照壁,就想到我的“錾子锤功夫”好……
熟悉的錾子声,还让我回想起童年时,到姥姥家去,当刚走进南九水村采石场——“将军石”那段峡谷时,就会传来“叮当、叮当”成片的声响。整个峡谷中上上下下的空中满是錾子、锤子敲打声的大合奏,这声响撞击在峡谷、溪边、峭壁,余音不息,东山西山、河床上,到处都有石匠凿石的身影,錾子声响四起,伴着“哗哗啦啦”的河水声,那真是标准的原生态的“山歌演奏曲”。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提高了对山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峡谷已为游览风景区,峡谷中采石的热闹场面不见了,錾子声响的合奏曲偃旗息鼓。再者,现在建筑施工所需用的石料,都是从外地运进的成品石材,凿石头的工序也被机器作业所代替,铁锤、錾子也就“退休”,“刀枪入库”了,清脆的錾子声响也就销声匿迹了。
但是,我总感觉清脆的錾子声,是那样的熟悉亲切、悦耳,难以忘怀……
202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