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忆父母
文/卢美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杜牧的诗牵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在这个祭奠己故亲人旳日子里,我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起我己故39多年之久的母亲和去世19年多的父亲。
我的父母亲的婚姻是标准的旧社会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母亲更是一个标准农村妇女,她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九人,为我们的成长而常年劳累,最后积劳成疾不幸于39年前病故。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46年。由于母亲去世时我的年纪还很小,对于母亲只有一些模糊的记忆,这是我心中永远抹杀不去隐痛!
我的父亲在他青少年时很聪明、要强,在当时那个很少有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的年代,他是村里少有的读书识字的人。在50年代末去了离家乡有100多公里的另一个县城的电厂工作。父亲的口碑和人缘很好,他的同事,甚至连他工作地方的乡亲们都经常找他聊天拉家常。“文革”期间,因为电厂停止生产,父亲回到母亲身边务农。父亲不但勤劳,而且头脑灵活,懂得变通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在我们童年的时候,父亲经常用当时常人看不起眼的东西为我们做出美味的菜肴。当时,人们很少吃牛内脏、牛脚、牛皮,父亲往往把这些别人弃之如敝的东西加工成姐弟们喜欢的美味,以至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美食仍让我回味无穷。
每年夏天,我们在院子乘凉的时候,父亲就常常给我们讲他在外县工作时的经历,讲他在外面的见闻,或者给我们讲故事。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父亲那富有兹性的语调说的话,什么“白鹅白鹅吃完吊一脚”啦,什么“苍蝇吃牛屎我来个个起”啦……每当忆起这些,我常会忍俊不禁。由于父亲的机灵与勤劳,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使我们姐妹避免了受饥挨饿,并健康成长。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父亲原来工作的电厂重新开工生产,尽管电厂多次催促父亲回单位工作,但是父亲不忍心离开母亲和我们,最后决定留在家乡务农。
父亲不管农活多么的劳累与繁忙,也不忘记对我们的教育与培养。记得那是在我小学毕业时,当时,已经分田到户,村里与我同龄的人,几乎都辍学在家参加劳动,特别是女孩,几乎没有人能上初中的,全村只有我家两个女孩上了初中。我们家子女多,生活更加困难。我知道母亲生下我们姐妹七人,父亲经常受到村里的人耻笑与讥讽。何况还送我们读书,但父亲对于这些闲言碎语都只是一笑了之。
90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时,父亲用最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对我说:“你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了,一定要记住,不管任何人,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都要平等对待,特别是农村的,务必要耐心,因为农村里的人,相对文化低,语言理解能力差,想想你父亲,如果别人对你父亲不耐烦、歧视,你有何感想?”正因为父亲这番话,使我在工作中处处与人为善,在同事中一直有着较好的口碑和人缘。融洽的人际关系使我在工作中少了许多烦恼和挫折,生活上过得平静、幸福和快乐。
我的父亲非常爱我的母亲,在母亲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变得沉默寡言,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常常在母亲住过的房间里发呆,许多亲友都劝父亲再婚均被他拒绝。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化成了对儿女的关爱,从此他一人独自挑起了养育儿女的重担。
在父亲的呵护下,我们姐弟九人都能健康成长,先后顺利完成学业,踏上了工作岗位,现在我们都成家立业,也有了自己的子女,姐弟九人虽不富足但也能安居乐业。每年的节假日我们儿女子孙们守在父亲的身边,父亲看到儿女子孙总是喜上心头,他那沧桑的老脸上总是露岀慈详父爱的笑容,他一生何护儿女终于长大成人了。儿女们的成长和幸福是他最大的精神的寄托,看到他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我们都能感到无限的幸福。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父亲和我们四世同堂过着子孙绕膝的平静生活10年后,2000年10月父亲却因高血压脑病偏瘫了。就这样,父亲卧床三个多月,刚进入71岁就匆匆的走了,父亲临走时还给他的子女儿孙们留下最后一句话:“你们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父亲还给他93岁的父亲(我的爷爷)说:“爸爸,对不起了,我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和义务,好好生活,我累了,我要睡觉了。”父亲这一睡去再也没有醒来,他带着牵挂、带着遗憾、带着内疚地永远离开了我们。
也许父亲真的累了。父亲走了,我们的老家空了,再也没有了热闹、温馨的笑语,那个热闹的小院和那片生机盎然的小院内天空再也看不到父亲那高大的身影。我们这个家承载了太多的爱,曾经给我们无尽的欢乐和幸福,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许多我们兄弟姐妹成长的美好记忆。父亲的心如大海,父亲搏大深厚的爱一直永远留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
父亲在天堂与我们深爱的母亲相会团聚相伴。我们的父母亲大人将永远不会寂寞不会弧独。
这是我们儿女对父母亲深情的怀念与祝愿!这是儿女对已故父母的祝福和祭奠。
***************************************************************
作者简介:
卢美娜,壮族,女,广西壮族自治区中渡监狱民警。爱好广泛,喜欢摄影、阅读、写作、也喜欢徒步旅游。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