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美蔺州·古郎洞之旅
文/梦亭秋水
初冬的暖阳,温煦记忆的心窗,岁月的风蹁跹而过,将流年的故事轻轻的吟唱。陌上的时光匆匆,川流不息着这段如莲的往事,含着微笑将缱绻的记忆落入诗行,放些随风,留些入梦在红尘中飘香。
——题记
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坐上客车,一路辗转一路颠簸,踏上这片赤热的土地。不由分说,时间还有些紧迫,顾不上路边高山峡谷的秀丽,买了门票直奔心仪已久的景点。
随着一行人的脚步,徐步来到洞中。沿着精心铺设的栈道小径,我们游遍上中下三层开发好的地方。大的地方,大约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小的地方,窄得只容纳得了几人,甚至只容一人通过。历经数代人踩踏出来的小径依然依稀可辩,尽管崎岖艰险,却承载了山脚下数代人童年的记忆和青春成长的点滴,以及那些闲暇时光里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映入眼帘的是红的,蓝的,紫的,绿的五彩斑斓的灯光。虽然在幽深的地下,光线却丝毫不减,灯光明暗拿捏得恰到好处,不得不感叹建设者的精妙之处,把原本白森森的钟乳石点缀的如此绚丽。在那明暗相间的光影下,是那些错落有致的绚丽。这份来自于白垩纪的礼物,那些如破土而出般的石芽,那如雨后林立般的石笋;那如擎天般的石柱,还有那似卷珠帘般的石幔;那如钢铁意志般屹立的石旗,那如阳光下枝头绽放的石瀑花。每一个单独的都会让人惊奇,更何况,这些都不是孤独的存在,而是一组组鬼斧神工的组合。
那石壁上,洞顶和地面上,那些:石芽、石笋、石林、石幔、石旗、石瀑花、鹅管,错落有致。看,那一根上端略显圆润细小,中间段至下端几乎一致的巨大石柱静静的伫立,美曰其名:梦笔生花。那些沿洞壁林立的中间略显细窄,两头略宽大大小不一的石柱,头顶石花,鹅管缀点的建筑,美曰其名:希腊神庙。还有那些石瀑花、石幔、石笋、石旗错落有致融合而成的江山画卷,美曰其名:原驰蜡象。还有那些未曾命名的美景,如龙腾虎跃,似鹰击长空;又如骏马驰骋般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幅幅栩栩如生的巨作,在五彩的霓虹下色彩斑斓,宛若迷宫。还有那一处处的碧水,潺潺凝聚,汇入一条条大小不一的暗河,奔流不息通往未知的远方。
当然,我们目前所能到达的地方,仅仅是这个洞穴的部分,那一片漆黑的幽深,蜿蜒着通往我们未知的地方。也许就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夫夷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所叙述的一样,也许在那幽深的地方还有更多的绚丽在等待探险者的光临。
洞内游毕,走出洞外,视线豁然开朗,山脚下便是闻名遐迩的李家寨。还有那前些因为赶时间而忽略叫做“盐井峡”的峡谷,只见峡谷两岸峻岭高耸,绝壁如削;谷底溪涧潺潺,蜿蜒曲折流向远方。只可惜现在是万物凋敝的冬季,两岸略显得荒凉。不难想象,若是在初夏,两岸又该是怎样的苍翠嫣然呢?
那一座座延绵不绝的小山丘,一道道蜿蜒的山岭,一户户淳朴的农家三三两两,错落有致。田地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碌,还有那高低不平蜿蜒曲折的小径旁、宽窄不一院落中孩童嬉戏的笑语,时断时续的回荡在空谷中。萦绕在袅袅炊烟中的还有那鸡鸭的欢叫,猪牛的呢喃,猫狗的上蹿下跳,还有父母站在门外焦急呼喊顽皮稚子的声音,一切都显得安静而祥和,仿佛从未被打扰过的一样。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怀着依依不舍的情怀,踏上缓缓归程的汽车。对这里的迷恋,不只是这里的一峰一岭,一草一木,还有这片大山深处的淳朴与善良。
作者简介:
梦亭秋水,真实姓名:何星,1991年出生,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人士。平素喜好阅读赏析文学诗歌及散文,偶尔即兴创作。文学宣言:纵使人生荒凉,也要使内心繁华,闲时一书一茶,一段温润如莲的光阴,足矣。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