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小镇醉田园
文/屈孝勇
客家小镇赛江南,田园风光醉神仙。
几年前,与妻结缘,结亲于客家。从此,我便走进梅州,走进丙村,认识客家,了解客家。慢慢地,我从骨子里融入了客家,恋上了客家,陶醉于客家。我陶醉于客家小镇那方水土,陶醉于那方水土滋润出的美丽田园。
那块田园,有山有水有稻田;那块田园,有花有草有菜园;那块田园,有鸡有犬有人烟;那块田园,阡陌交通绿映红,鸡犬相闻鱼塘岸;那块田园,绿树环绕池倒影,鸟栖枝头鸣篱边;那块田园,风送浓香扑鼻来,蜂戏蝶舞菜花间;那块田园,无论你何时去,无论你从哪儿来,都会醉了你,也醉了心田。
漫步客家丙村小镇,你无需方向,信马由缰,更无需目标,自由徜徉。一个人也行,三五成群也罢,随便走,随便停,随便看,随便拍。你无需摆造型,更无需美颜,因为随便照都是好景,随便拍都是完美的相片。不信你看,那山,彼此相恋,缠缠绵绵,绿中含笑,笑中带甜。你瞧,那水,晶莹透亮,清澈见底,这里一池,那里一洼,眉目含情,暗送柔花。随便拍张照片看看自己,都会让你竖起拇指,点个美赞。照片里,你绝对满面春风,活力四射,容光焕发。瞧你头顶,蓝天白云,朵朵棉花。看你脚边,小草青青,吐露绿芽。再望身后背景,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无限深情,充满爱意。你说,这样的照片,还担心展示不出完美的自己?
倘若赏景,那就沿着田埂,悠然徐行,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放松心情,一切随你,顺其自然。若是烟花三月,放眼望去,片片稻田,秧苗青青,绿水倒映,阵阵凉风,送来清脆蛙鸣。偶尔,你会邂逅一只螃蟹,爬上田埂,嘴吐泡泡,打算横行,可千万别怕。因为转瞬之间,一股轻风,让他连滚带爬,滑入水中。一转眼,又逢一只青蛙,跳上田埂,眼观六路,耳闻八方,鼓着肚皮,胀着腮帮,不是吓你,而是热烈欢迎。若是六月或金秋十月,小镇稻谷飘香,片片稻田,谷浪翻滚,根根稻穗,压弯稻秧,面对镰刀,低头拥抱,无限深情,暗自含笑。瞬间,在镰刀的亲吻下,把一低头的温柔在等待中幻化成了对谷仓的思念,颗颗饱满,粒粒金黄。
收割完的稻田,如同美女换了发型,以前的飘飘长发剪成了短发,清新可人,自然洒脱,无比爽朗,无比时尚。这时,你可以置身田里,与美丽的田地来个亲密接触。你可以蹲下身子,触摸稻茬,感受它的坚强。它的根在长期的浸泡中,白中泛黑,灰中带黄,牢牢锁住泥土,紧紧抓住希望,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大有清代画家郑燮笔下《竹石》的力量。所谓咬定青泥不放松,立根原在水田中。千浸万泡还坚劲,任尔日夜风雨声。
感受了稻茬的力量后,你不妨起身,向前走或向后走,向左走或向右走,都行。无论那块块稻田是谁家的,主人是谁,绝对没人管你,也没人说你,更没人会骂你。此时,眼前所看到的稻田,以及稻田上所有的景致都是你的,包括稻田上空的蓝天白云,以及稻田周围的绿水青山草木虫鱼也都是你的。顿时,景属于你,你也属于景,景与你相融,你相融于景。你可以手舞足蹈,雀跃欢呼,也可以尽情的奔跑,释放激情,感受这天地人相互融合的大美境界。
若是累了渴了,你不妨沿着田埂朝农家小院走去。一溜烟儿功夫,就会来到小院门前屋后的菜园边。你会惊喜发现,小小的菜园,有藤有蔓,有花有朵,有瓜有果;树上篱下,枝上叶下,到处都是,随处可见。红的、黄的,绿的;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吊着的,卧着的,躺着的,色彩各异,形状不同,姿态万千。一时间,让你分不清那是果园还是菜园。正当你好奇时,一条小狗会狂吠两声,摇着尾巴向你跑来。可千万别躲,它不会咬人,它是在问候远道而来的陌生朋友。走进小院,若主人在家,肯定会出来笑脸相迎,寒喧几句。若没人,也无妨,你可在小院的凉亭下休息片刻,或到院角的古井里掬一捧泉水,一饮而进,清凉爽口,沁人心脾。
如果想了解客家人的历史,不妨到附近围龙屋里走走。围龙屋是客家人的老屋,特别是仁厚温公祠围龙屋,宽阔庞大,气势宏伟,形似长龙,美若彩虹。周边其它围龙屋的规模大小因宗族不同而略有差异,但风格大致相同。一般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科学地组合而成。屋内有天街、巷道、走廊,如脉络相连,四通八达,可以自由穿梭。客家围龙屋总体地势前低后高,成半圆梯级式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遵循着朴素的太极理念,前水塘后化胎,中间祖宗厅供奉着宗族祖先的神位。每当逢年过节,四面八方的族人前来敬香焚纸,鸣炮祭拜,彰显着子孙后代牢记史命,不忘初心的祖训诺言。
畅游围龙屋,一股客家久远历史的气息在脚边升腾。那悠长的天街,把生活绘成画卷充满诗情。在每个朝阳初升的清晨,静静地讲述着客家人的祖先曾经奋斗的历程。穿越时空,侧耳倾听,几百年前,在客家人祖先的身后似乎传来马啼的声响,扬起万丈尘土,是追兵,还是马帮。可以想象在那动乱年代他们的痛苦与迷茫,谁愿举家搬迁,谁愿背井离乡,谁愿眼睁睁看着熟悉的故土在战火中消亡。然而,绝望会散发光茫,艰辛会产生力量。一切的不顺,萌生了客家人由中原向南迁徙的念想。夕阳照在跋涉者的心上,即使脚步万般沉重,也不放弃前行的方向。他们前前后后历经五次大迁徙,从西晋到明清,把迁徙的时间拉得很长很长。他们越山淌河,甚至冒着血雨腥风,跨海越洋,摆脱战火,把新的希望寄托在一片片人烟稀少的地方。他们走累了就停下来,选山看水,把经典易经文化扛在肩上。一处宅地,把把风水,定定八卦,讲讲阴阳五行,把朴素的太极理念呈现在家园之上。那一围围环绕的龙屋,一排排层叠有序的瓦檐,一块块镶嵌在化胎之上的石砖,不仅象征着天地人和及客家人的团结友爱,也象征着客家子孙后代人丁的兴旺,更象征着客家人追求幸福以及渴望生活美满的梦想。
如今,在江西、在福建、在两广,甚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客家人奋斗的足迹与脸庞。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与智慧,在一片片神奇的土地上,历经代代客家人的努力,实现了由客变家的愿望,构筑出了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客家小镇,也构筑出了新时代他们心中最美丽的乡村以及最理想的生活田园。
作者简介:
屈孝勇,笔名:江南行客,教师,《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其作品散见于《安康日报》、《太极城》、《旬阳在线》、《陕西农村网》、《品诗》、《情感文学》、《中国乡村》、《深圳晚报》、《羊城晚报》等。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