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赤土坡村,是一个人口不足百人,在中国大地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乡村。但这座座新房、旧宅混搭,河水、土岗环抱的自然村,因为一位游子的妙笔,又显得那么非比寻常。
游子其名张国亮,一位早已在中国画坛成名的画家,而他现在的心愿,系挂在生养他的故园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存压力的加大,人人都在一个忙字中穿梭。
当世界这只怪兽将繁华吞噬,把喧嚣与物欲倾吐,人间平淡的生活就成了一种奢望。
去哪里寻找心灵的净土?
怕是只有故园,只有原乡。
“时近三年,常归梓里。居住老屋,倾情陪母焉。”这是张国亮在自己的诗稿开篇《赤土坡赋》中写下的第一句话。
是的,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如故园一般给予人心灵的皈依;没有哪一个人,能如母亲一般带来精神的温暖与轻松。
2019年,结束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宦海沉浮,张国亮退休了!
每年油菜花盛开,桂花绽放之时,他便会千驱车回到生他、养他的赤土坡,在堂前尽孝,也看一看那阡陌院落,品一品那乡村日常。
在赤土坡,生活慢了下来,慢到仿佛一切都停滞,任人自由穿梭。他重回年少时光,用脚在乡间田野上丈量,用双眸在村舍草木间探寻,用情感在季节变化中勾勒。
“深秋梓里凉,丹桂正芬芳。破晓西风尽,全村满溢香。”
“宅脊鸟鸣晨,门前紫燕巡。朝晖春染色,悦意景同春。”
“春风浩荡回乡里,喜鹊村头尽啼意。胡豆路边花开笑,彩蝶随客到家辞。”
“自古逢春必以诗,风和惹笔韵新枝。我沿小路田间远,春在农夫脚下依。”……
一首首诗歌中,流露出赤土坡特有的生活氛围,这份归属感让他如痴如醉。一个个春秋里,飞扬着“少年”记录美好的新诗,这份对家乡的爱恋让他废寝忘食。
故乡,成了他暂避喧嚣的寄寓。
乡愁为墨,思念为笔,他用身心感受着家乡水土奉上的滋养,汲取着创作源源不断的力量。以一个自由的心境从事创作,如花之开,如鸟之鸣,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万字,百首,与赤土坡,与母亲,与记忆有关的诗歌,记录着最初、最质朴的美好,也验证了他的追求和梦想。
他早些年出版的巜张国亮题画诗集..自序》中所言:“我师诗人吟诗,是为了画里有诗意,我学画家作画,是为了诗中存画境”。他坚持“两栖”同行,互为共美。
当眼前变换的景致,唤起了感悟、思绪。咫尺天地间,便能营造出内心宏大的世界。
自此,故乡田园皆成意象,入诗、入画。
想来,这大抵便是千古流传的山水田园诗画的真谛。
张国亮深谙其中道理,他以自然为师,以山水为境,穷极想象,炼化绝境,不被世俗、潮流所左右、裹挟。始终如一沉潜于自觉、自发、自立,越画越好。既有着标志画家成熟的明确方向感,又饱具撼动灵魂的艺术神韵。
观他的画,带有田园诗般的艺术特色,墨色勾勒中洋溢着“一方田,三餐足,四季暖,五味长”的生活之趣、赤诚之情。
在张国亮的画中,有情有景,有事有理,所描写的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出高于世人之情。
因为,在他看来,画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思考什么,如何创作!他从个人出发,从内心出发,倾听的是自己的心声,凝视的是心灵的景观。通过对物象的描绘来表情达意,传递艺术信息。
观他的画,总能在色彩变幻、笔墨晕染之间,找寻到生活的烟火,深远的意境,既能发现青绿山水的明丽,又能看到文人画的“气韵”。
在张国亮的画中,思虑更多,情感更丰,笔下出现的瓦舍、桂花、孤云、水鸟,都已不再是寻常的事物,既是他作为诗人的情感具象,也是艺术造诣的迭代蜕变。
笔墨的灵活与互运,以勾、皴、点、染的不同技法,将风、晴、雨、雪的不同气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在他看来,技法是为真情实感服务的,他力求每一幅画都精心打造,每一幅都要有自己的创新。“一幅好画应该是没有画框,没有栅栏,就该像汩汩清泉一样,直接从画中漫进人的心田。”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关于天地职位也。”
在张国亮的心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国画的根源,中国哲学思想是画意的玄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对复杂关系的理解程度。因此,对于诗人也好,画家也罢,关心自然,体察万物,热爱生命,保有梦想与想象,不断夯实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方能有所成。他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
以天地为伴,与草木为友,作为画家,走向生活,吸纳源头活水的必由之路,便是写生。从执笔至今,张国亮一直保持着写生的习惯,数十年来,他的足迹散落在太行山、伏牛山、黄河边……而近三年间围绕故园的写生创作,不仅能拓展了他画作的题材范围,还丰富了其艺术语言。
“笔藏锋芒得道魂,画含诗意得本真。艺传精湛五千载,悟透情理有几人?”这首早年间,张国亮自悟、自省,总结绘画真谛的诗句,现在看来依旧极具思辨与感悟。简单字句之间,彰显着他对中华文化、传统艺术的挚爱,对诗书画真谛的探寻。
如今已过花甲的他,依旧经历旺盛,终日伏案,挥毫创作。他如一个在艺术道路上执着求索的行者,将怀揣着孩童般的好奇、青年不竭的热情、长者的成熟练达,汇聚成一盏清亮的引路心灯。再度把情感与艺术语言密集焊接,深层凝聚,在诗、书、画之间找到心灵的栖所,形成艺术的核变,觅得人生的真谛。
画家张国亮,湖北孝感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任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第十六十七届常务副会长,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洛阳市美术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洛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洛阳市书画院第四任院长。
擅画国画山水花鸟。十三次入选中美协大展,两次获奖,出版个人画集九部。在《人民日报》巜美术》巜国画家》等权威报刋发表书画理论文章三十多篇,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举办个人画展。
(所有插图均为张国亮在故乡的写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