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齐良绘画的老鱼巷子
老上魚巷子
图文:刘齐良
一盏昏黄的路灯,高掛在花纱布仓库围墙边的电线杆子上;灯下围坐着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其中一个,正眉飞色舞地讲着“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七侠五义”“水浒传”等等的故事。讲故事的正襟危坐,听故事的津津有味、聚精会神,不时发出惊讶的笑声……。这就是我儿时在出生地的生活写照。
老上魚巷子是湖南省岳阳市的一条百年的商业老街。其实,有专家曾经考证,明初即已成巷,实际成市则早至北宋时期。那时,岳州城内多系官府衙门,不许经营集市。西门岳阳楼下系州府大门,为官船所泊之处,加之梯坎多且高峻,不宜挑运。南门外地势平坦,呈月牙形港湾,易于泊船,便于利市。因此,渔市最初形成于南岳坡下河滩。后来,川、湘、鄂、赣、皖、苏等长江沿线各省渔民也来此捕捞,湖区各县及各省商客也来此进行水产品交易。于是,各种行商、店铺、摊点、仓储纷纷建立,逐渐形成街巷。但是,我的儿时的上魚巷子的几十户人家中好像没有一家是经营水产品的人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魚巷子,是一条百多米长、约三米(有的地方有五米)宽的小街巷,小街住着几十户人家。人们和睦相邻,友善相处。他们大多经营手工业和服务业,有缝纫、南杂、饮食、制称、木材、综绳、芦蓆、缸瓦、药材等等的,也有在教育、公安、税务部门工作的人员,六十年代市巴陵剧团在巷尾的立新旅社对面建有职工宿舍。一座红砖砌墙的旅社,曾拥有澡堂和旅舍,接待着来往的旅客和顾客。而对面的菜市场却相当的繁华和热闹,市工商联大楼总在人的心目中威严髙大……
刘齐良先生的扇面画
如今的上魚巷子虽是整齐划一、白墙黛瓦、雕栏玉砌,却失去了我追忆中的风土人情和没有烟火气。
二O一五年,远离故土的我,久居杭州思乡情切,循着记忆绘出儿时的出生地。利用春节期间返乡过年的机会,与姊妹、兄弟们谈起来了老鱼巷子的事情,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其中,姐姐说:嗯,真像!我记得我三岁的时候,正是站在自家店铺的大门口。望着门外,口里喃喃地唸滔着(因为想吃糖),并高声地喊着“卖糖的哟,你快来哟!嘛嘛叽壳痒啊!”顿时引起了我们满堂大笑。那时的我们好温馨、好快乐啊!
自二O一五年开始,我陆陆续续的将岳阳楼,魚巷子、茶巷子、南岳坡、南正街、街河口、天岳山、红船厂等从记忆中用速写的形式画了出来……

总眷恋过去美好时光,
快乐的日子荡气回肠。
清清淅淅的镜头啊,
象电影回放一样,
思念的迫切、
唤醒沉睡的记忆、
温暖澎湃的胸腔。
街河口的昨日,
魚巷子的欢忙。
茶巷子的热闹啊,
南正街的辉煌!
岳阳楼的忧乐,
慈氏塔的沧桑。
君山岛的久远啊
洞庭湖的风光。
回忆是人的本能,
记忆着场景张张。
柔情一缕缕啊,
故事一庄庄。
情深入脑,
画上篇章。
情上心头啊,
景入心房!
二O一八年我凭记忆绘出的五、六十年代的老上魚巷子,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并于当年在《岳阳日报》12月2号的云梦周刊上刊登。
刘齐良先生和姐姐
老魚巷子的邻里乡亲们都很和睦友善。一次,我蹲在邻居家的墙边玩耍。邻居家的小孩,拿着锋利的菜刀出门不知道要干啥,我刚好起身,刀割伤了我的耳朵,出了好多血。吓得邻居家马上送我到医院进行了包扎,並买了许多的礼品。而我却不敢回家,因为,此时奶奶正在训斥着姐姐和妹妹,说她们没有照顾好自己和我。跪在地上的姐姐,看到地上有花生壳就哭了起来说“你们吃了花生啊!”引起了大家的一堂哄笑。也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和邻居间的不快。
老魚巷子确实是不长也不宽。下雨,急跑两步到对面邻居家,可以不湿鞋和衣。特别是夏天的晚上,窄窄的巷子,摆满了乘凉的竹铺、竹床。行人路过,需七弯八拐地大费周章。人们都敞开自家的大门,把乘凉的工具摆放在街头。我想此时,就是有盗贼,他也没有逃避的道路啊!人们早早地燃烧起准备好了的、长长的艾叶烟把;浓浓的艾叶草香味充滞了街头巷尾,也赶走了蚊虫的叮咬。乘凉,是乡邻睦友疲惫了一天歇下来休息的时候,更是邻居家相互联系交流的友好时刻;特别是,到桃花井打上一桶冰凉的井水,再冰上二三个西瓜,大家一起分食,那是纯扑、友好相处的时光。但是,如果是有汽车此时入巷。铮亮的汽车射灯和喇叭声,常常把居民们从睡梦中惊醒。邻居们往往是迷眼朦胧,穿着汗衫背芯和短裤,站立路旁,人们竖起竹铺象一个个武士,很不情愿地、讨厌地目送着不速之客。还有一年冬天的一天,我正在自己家门口和着煤碳,做煤饼、煤球,准备用来过冬。刚和好煤,汽车进巷子了;车轮压在我和好的煤上,带走刚和好的一些煤,我好伤心了一阵子。
《南岳坡》刘齐良绘画
老上魚巷子住了几十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是多子女,我们家有七兄妹,隔壁的邻居家也是四、五、六兄妹的。因此,巷内户数不是太多,人口却是很兴旺、热闹。我经常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道做游戏,劳动和聚集在一起玩耍。我们曾经由大一点的孩子,带着学做了解放军的军衔章,戴在身上还挺象那么回事,也挺好看的。春天,我们曾经在洞庭湖边的河滩上撒籽种萝卜;夏天,我们在洞庭湖的湖水中嘻戏打泡啾;(游泳)秋季,到湖边的木排上剝树皮,(用着当柴火)冬天,在洞庭湖湖滩的芦苇堆里捉迷藏。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文中先前提到的聚集在一起讲故事、听故事;打跪碑和弹珠、跳房子、踢毽子。下大雪的时候,我们把竹片用腊烛烧弯头头钉在靠椅的櫈脚上,用绳索系好拉着自制的滑血车,满巷地奔跑。特别是春节期间,鼓着腮帮子比着谁的“滴冻”声音高……
从浙回湘地,清明归梓桑。
观楼有百感,励志存千章。
湖上风清远,天边月白长。
兄妹相逢喜,亲情慰我肠。
二O一九年初,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我和姐姐、妹妹都是古稀之年的人,我们都出生和长大在老上鱼巷子,我们都怀念旧时的时光。我们相邀从街河口、下魚巷子、南岳坡、再到上魚巷子。我们在现已建成楼阁的曾经的老家门口,留下了倩影;我们游历了汴河街,登上了岳阳楼。我心潮澎湃、撫今追昔、百般感慨:眷恋老上魚巷子的过去,挚爱远去的上魚巷子里点滴的故事;怀念故乡的那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
2022.12.8于杭州翰墨香林苑一稿
2022.12.9于杭州翰墨香林苑修改稿
刘齐良和姐姐妹妹在鱼巷子故居前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