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路灯》
第三章 蹉跎年华(六)

文革的乱象越来越严重:打、砸、抢、抄、抓的无法无天行为,愈演愈烈;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押着戴高帽、挂牌子的游行队伍;火车站挤满了被遣返的所谓“五类”分子;许多大专院校的图书馆都在焚烧图书、字画、孤本。
还胁迫校领导、知名学者、教授跪地哭灵:各派群众都喊着“文攻武卫”的口号,头戴安全帽,手持红缨枪,乃至长短枪、机关枪,向着对方冲锋、厮杀,整个社会都成了血腥的战场……
一天,冶院的井冈山造反兵团,在操场召开批斗“走资派”、“牛鬼蛇袖”的万人大会,台下跪着一大片头戴高帽、胸挂牌子的阶级敌人,台上臂带红袖章的学生,在声嘶力竭地控诉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对他们的迫害和这些走资派、反党分子、阶级敌人的滔天罪行,诉说到激奋处,就跳下台来,拳打脚踢搧耳光。这时红卫兵一哄而上,脚起拳落,阶级敌人鬼哭狼嚎,现场一片混乱……
第二天一早,听说教职楼区跳楼摔死6名教授,他们都是留学欧美的知名学者,学界精英。如:张千钧教授是留德的艺术工程博士;沙柱宝教授是留美的物理学博士;罗九天和赵练百教授是留英的数学精英;胡书标和郑文忠教授是留法的地质学泰斗。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回国报效祖国的精英,现在都变成了里通外国的特务,没完没了的戴高帽游街、关牛棚挨打,受尽了折磨、侮辱,失去了知识精英的尊严......
午饭后又传来姚德忠自杀的消息。姚教授五十多岁,高个子、四方脸、花白头发、络腮胡,满口的山西腔。他北师大毕业,高等数学教的特好,就是个性强,有时傲慢的蛮不讲理。有次高数考试,乃文应得96分,他给他89分。乃文去找他,他说:“你就是90分以下的档次,你考100分我也只能给你89分。”
乃文说:“郭桂荷是啥档次,你给她115分,是不是她是你山西老乡?”
他说:“算是吧!她每次考试都是满分,这次加试的一题也作对了,你们班上有第二个郭桂荷吗?她就是超百分的档次,不是老乡我也给她满分115分。”
看着他得意的样子,乃文直是哭笑不得。那天在市体育场批斗刘澜涛的十万人大会他也去了,回来路上他说:"刘澜涛平白无故受那么大侮辱,要是我早不活了。”
他过去在山西上学时,当过阎锡山的童子军。他中农出身,经镇反、肃反两次运动审查,没有什么大的历史问题。不知为啥?昨天也把他押到操场挨了顿痛打。今天上午,他在邻居家借了把菜刀,给6岁的儿子一元钱,要他买糖果点心吃。儿子回来叫不开门,就爬到窗台上往屋里看,看到爸爸在地上躺着,身边一大滩血,叫他也不应声,就跳下窗台,出去坐5路公交车到大差市,转换电车到西门外去找他妈。
他妈是儿童医院医生。他们回来后就到井区山造反团找人过来打开门,只见姚德忠的双腿用绳子绑在桌腿上,脖子割断三分之二,鲜血喷溅的到处都是。桌子上放一张报纸,上写姚公三哭:一哭赫鲁晓夫,二哭尼赫鲁,三哭姚德忠。
他爱人把门上钥匙往桌上一放:“我现在严正声明,我和儿子与姚德忠断绝一切关系,永远划清界限。”说罢,领着儿子扭头走出门去。
《陕西日报》社门前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撕拽打闹,乱成一团。乃文在此路过,问起原由,说是学生来抓现行反革命的,工人纠察队也是来抓现行反革命的,但二者所抓的对象不同:学生是抓日报社的现行反革命,纠察队是抓学生中的现行反革命。他不明白,便问周边看热闹的,众人笑而不语。一个小混混瘪三走过来,举起一张《陕西日报》,头版上是毛主席向群众招手的半身像,第四版是通栏大标题“坚决打倒中国最大的赫鲁晓夫”的社论。他仍不明白。

小混混把报纸对着太阳举起来,指着毛主席像上边影影绰绰的通栏标题。啊,他明白了,但又摇头自语:“哪有这样看报的?”众人一脸冷笑,没人敢作声,只管看着一个个学生被工人纠察队扭着胳膊,押上解放牌卡车。学生们在车上声嘶力竭地呼喊:“誓死保卫毛主席!”“坚决揪出《陕西日报》社的现行反革命分子!”……
乃文去到大姐家,把《日报》社门口的事说了一遍,王方说:“现在诡异的很,哪有透着报纸看报的?”
素织说:“我也听说了,学生们乱喊着要冲进报社抓人,他们这一吆喝倒真的变成现行的了。”乃文又把想回家的事提了出来,说:“快过年了,我想带着玲妹和宝宝、羊羊回去过个年,过罢正月十五回来。”
大姐说:“回去几天也行,你看这里乱成啥啦?不过一下添你们四口,这么冷的天,家里吃住都有困难。”
王方说:“吃住没问题,回去吧!在这里说不定哪天就变成反革命了。”
大姐说:“把这20块钱带上,过年割点肉、买点年货。正月十五给咱婆、咱妈坟上送个灯。咱那儿风俗,过罢正月十五到清明节都可以上坟烧纸,一定领着孩子们到坟上去添土、挂纸!”
乃文说:“10 块钱就行了,现在坐火车不要钱,你们和小玉、小姝过年也要用钱。”
大姐说:“钱你带上,回家过年少不了花销。还有件事忘了跟你说了,你方哥这次上户粮关系,杨娥帮了很大忙。现领导正研究给他安排个工作,看年里头能不能上班吧?也为了报玲妹去农场的情,前几天夜里,让你方哥偷偷给杨娥家送去一袋白面,人家说啥都不要。马上过年了,我用肉票割了三斤猪肉、二斤羊肉,晚上你帮助送过去吧。”
乃文说:“他们一家人都很耿直、正派,不一定会要。”
大姐说:“欠人家这份情,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以后用人家的地方还多着呢!”他点点头,答应晚上送去。
杨娥家刚搬到区工商局家属院。乃文回来还没进门,杨娥爱人脚跟脚就用自行车驮来一袋面,拿了一捆粉条,说:“老家拿来的杂豆面、扁豆粉条,不成敬意,春节凑合着用吧!”说完扭头推车跑了。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卫冠武,男,汉族,1943年元月生,东关村八组人,家住担水堂后祖师阁前。1969年西安冶金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任工程公司副经理,副处职务。后调入总公司劳资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十多年,高级工程师。2003年在劳资处退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