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二十七)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大观世界三大源头文化,西亚的犹太教文化是现有文字记载的有神论思想的最初源头,东亚的易经文化则是无神论思想的最初源头,两者都距今四千年以上,而产生于南亚的佛教,按照佛历记载约三千年,但佛教应界于有神文化和无神文化之间,佛教的宇宙本体的宗义是无神的,但佛教的宇宙现象论却是有神的,即佛教中的鬼神是一种宇宙现象但不是宇宙主宰,这与犹太文化的“上帝主宰说”是有本质区别的。从广义上讲,犹太文化最终向宗教方向发展,佛教文化向人文哲学发展,易经文化则向自然哲学发展。

相对于以上三者而言,产生于古希腊的西方始祖哲学,更像是一种哲学探索,哲学研究,哲学争鸣,而不是一种哲学定论。不知从何时开始,西方哲学思想家们开始以阶级矛盾的对立与调和,以所有制的不同形式,以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同方式,并依照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理念等,将西方人类的发展历史进行有序整理、科学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将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按照历史进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而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根据邓小平理论的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又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如何划分历史社会阶段及归类不同的社会形态,对人类历史本身和生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并不十分重要,而用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来武装某个历史阶段的人类头脑,从而正确地指导人类的生存与实践,真正做到人类和谐、社会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民族和谐、民族与民族和谐、国家与国家和谐以致于天下万物处于“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状态,这才是人类与自然界最最需要的理论思想。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程度几乎可以说前无古人,衣食住行等人类所需已极大丰富,物质文明大步向前的同时,人类的精神文明并没有同步跟进,世界并没有出现像某些思想家所预言的那样,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必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高尚道德没有出现,“衣食足礼节无”出现了,“大富必有大德”却消失了,为什么社会道德建设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加而趋向伟大,反而,相对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以及西方的资本主义道德,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准却出现了大幅滑落的现象,“仓廪实而知礼节”并未成为当今社会普遍风向。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古规祖训在今日社会运行中不再适用?

从历史记载看,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民风朴实,人性厚道,社会成员礼尚往来,重情义轻利益。周朝以前,若有人犯法,犯人会自动画地为牢,囚己于内,等待处理。历史记载,唐太宗贞观初年,全国共有 29名死刑犯,唐太宗特准许他们回家过年,年后再斩,让大唐皇帝想不到的是,年过后,死刑犯竟全部归案等待处理,最后全部死犯人被唐太宗特赦。从此看出,一千四百年前的大唐盛世,民风依然纯朴正义。

如今,被西方利己主义思想影响的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的一代代年轻人,只重利益不讲情义,只重金钱不讲道德,重物质轻精神,人已没有了古人的味道。我也在思考自问,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民族气节到底从哪里出了问题?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在物质走向丰富的同时,违背良知的尔虞他诈的社会现象却层出不穷,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美好的传统道德大厦的基石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金钱主义、个人主义等的强烈冲击,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中的文明道德的成分我们放弃了,利己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消极思想却生根了。

当今社会,鱼龙共舞,思想混乱,耄耋之年的老者,从小多是在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的熏陶下成长的,五六十岁左右的人群,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毛泽东思想放光芒的年代,四十左右的人群多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邓小平理论的春风长大的,三十岁以内的人群,几乎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的磨砺,是在竞争、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任其海阔天空的。可以说,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内部,也许存在完全对立的四种思想,人们常常感觉:幼难养,少难教,壮难立,老难过---,这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极度混乱的鲜明写照。

从五千年的人类历史来看,人类思想不管多么纷繁复杂,但最终归于三类。一类是宗教类思想,一类是哲学类思想,一类是术数应用类思想。而人类社会的顶峰思想是由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构成的。有神论——犹太教,无神论——佛教,与中国的太极阴阳哲学,共同奠定了世界宗教与哲学的基础。我敢说,若没有犹太教,没有佛教,没有太极阴阳哲学,世界至今也许仍然处于与非洲黑人部落、澳洲土著部落、美洲印帝安人部落的相类似的原始状态中。犹太文化发展而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弘扬,以及佛教与太极文化在中国的结合,才让亚洲和欧洲缓慢地建立起封建社会的文明;才让欧亚大陆渐渐与非洲、美洲、澳洲的原始部落拉开了文明的距离;才让人类在宗教与哲学的滋润中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这与以术数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思想对人类灵魂和自然环境的无情毁灭所形成鲜明的对比。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