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风采】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长篇国学之文学札记】
文山艺海撷拾
(系列二十九)
话说《世说新语》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我在大学任教创作课时,曾选《世说新语》四十多篇微型小说,作为 敎授微型小说的启蒙教材之一,深受同学们的欢喜与青睐。所以,我对这部书感情很深。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又有说道为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6卷36篇。有梁刘孝标注本。
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刘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二十一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作品目录如下:
卷次
章次
门类
上卷上
一、德行
二、言语
上卷下
三、政事
四、文学
中卷上
五、方正
六、雅量
七、识鉴
中卷下
八、赏誉
九、品藻
十、规箴
十一、捷悟
十二、夙惠
十三、豪爽
下卷上
十四、容止
十五、自新
十六、企羡
十七、伤逝
十八、栖逸
下卷上
十九、贤媛
二十、术解
二十一、巧艺
二十二、宠礼
二十三、任诞
二十四、简傲
下卷下
二十五、排调
二十六、轻诋
二十七、假谲
二十八、黜免
二十九、俭啬
三十、汰侈
三十一、忿狷
三十二、谗险
三十三、尤悔
三十四、纰漏
三十五、惑溺
三十六、仇隙
《世说新语》的编撰与流传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刘义庆任江州刺史期间,这两年间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元嘉十六年刘义庆在担任江州刺史时招揽了许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按照《世说新语》一书成于刘义庆及其门客众手的说法,这是《世说新语》编纂的恰当时机;二是元嘉十七年刘义庆调任南兖州刺史,前来接任他江州刺史职位的正是遭到贬斥、被解除司徒录尚书事要职的刘义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见面后的悲恸情绪受到文帝刘义隆的责怪。这些都与刘义庆对处境危难并因此寻求在魏晋文人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化解和超脱,因而与编纂《世说新语》一书紧密相关。
版本源流
唐及以前
《世说新语》虽撰于南朝刘宋之时,然唐前传本今皆无存。据宋汪藻《世说叙录》可知,其时有陈扶本、激东卿本等版本。又据刘孝标注文中“一本”、“一作”、“诸本”、“众本”等语,可见《世说》在唐前已广为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唐写本《世说新语》残卷,系日本明治十年(1877)发现于京都东寺,后割裂为五,分藏五人。罗振玉设法使分者复合,并于民国五年(1916)影印之。该残卷起于“规箴第十”,终于“豪爽第十三”。其中,“规箴”24则,“捷悟”7则,“夙惠”7则,“豪爽”13则,共51则。罗振玉影印本后有罗氏书神田醇跋、杨守敬跋及罗振玉跋。
宋元
宋元为《世说新语》盛行的时代。据汪藻《世说叙录》载,其时便有晁(文元)氏本、钱(文僖)氏本、晏(元献)氏本、王(仲至)氏本、黄(鲁直)氏本、章氏本、舅氏本、颜氏本、张氏本、韦氏本、邵氏本、李氏本等十余种版本;可惜今皆无存。其中,晏氏本很可能是如今通行三卷本的祖本(晏殊)。
宋代流传较广较持久者有绍兴八年(1138)董弅刻本和淳熙十六年(1189)湘中刻本。绍兴本今存两部,均藏于日本,一为前田侯所藏,已影印回国,一为宫内厅所藏。此本曾经晏殊删定,再经董氏整理,便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三卷三十六篇的通行本。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为新定郡守时重刻此书,次年又于湘中重刻,是为宋淳熙本,该本今已无存。淳熙本原为清初徐乾学传是楼所藏,清人蒋篁亭、沈宝砚曾有校记。
宋末元初,有刘辰翁、刘应登对《世说新语》进行了批点。元刊刘氏批点本《世说新语》8卷现已无存,唯日本尚有残本。其评点在明凌蒙初作为刊本保存了下来。
明代
明代《世说新语》空前盛行,保存至今的版本,据不完全统计,竟有26种之多。这主要是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将何良俊《何氏语林》与刘义庆《世说新语》删并合刊,大大扩充了《世说新语》的影响。另外,凌瀛初、凌蒙初兄弟刊行刘辰翁批点本、太仓王氏刊行李卓吾批点本也对此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明代刊行的《世说新语》,大体有三个系统:普通本系、批点本系、《世说新语补》系。
一、普通本系
唐写篇
(1)正德四年赵俊刻《世说新语》8卷。此为现存最早明刻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2)嘉靖十四年袁褧嘉趣堂刻《世说新语》3卷,并附有陆游跋语。此本与绍兴本篇目一致,仅将上、中、下三卷每卷复分上、下,成为6卷本。此本在明刻诸本中最为善本。
(3)嘉靖四十五年太仓曹氏沙溪重刻《世说新语》6卷。此本为袁本之裔本。
(4)嘉靖年间毛氏金亭刻《世说新语》6卷。北京大学有藏。
(5)万历七年管大勋刻《世说新语》3卷。
(6)万历二十四年吴瑞征刻《世说新语》8卷。此本无刘孝标注,未知其所自。
(7)万历二十五年赵氏野鹿园刻《世说新语》3卷。
(8)万历三十二年邓原岳刻《世说新语》3卷。
(9)万历三十七年周氏博古堂刻《世说新语》3卷。北京大学有藏。
(10)万历年间陶珙校注本。藏社科院语言所。
(11)明吴中珩、黄之寀校刻本《世说新语》6卷。
(12)明刻本《世说新语》三卷。上海图书馆有藏。
(13)明吴勉学刻《世说新语》6卷。
二、批点本系
(1)明刻宋刘辰翁批点《世说新语》3卷。
(2)万历九年乔懋敬刻王世懋批点《世说新语》3卷。
(3)万历十年余碧泉刻王世贞批点《世说新语》8卷。
(4)明凌蒙初刻《世说新语》3卷。
(5)明凌瀛初刻王世贞批点《世说新语》8卷。
(6)明凌瀛初刻刘辰翁、刘应登、明王世懋评四色套印本《世说新语》8卷。
三、《世说新语补》系
(1)万历年间张文柱校刊王世懋批点《世说新语》六卷、《世说新语补》20卷。此本实为刘义庆《世说新语》与王世贞删并《世说新语补》二书合刊,凡4函28册。
(2)万历十三年张文柱校刻《世说新语补》20卷。
(3)万历十四年太仓王氏刻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
(4)明凌蒙初改订本《世说新语》3卷、《世说新语补》4卷。
(5)万历年间刻《世说新语》8卷、《世说新语补》4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藏。
(6)明刊本批点《世说新语补》20卷。此书有刘辰翁、李贽等评点。
(7)明书林余圮孺刻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
清代
清代刊行的《世说新语》基本上沿袭明代三系,既无宋代那样的整理,也无明代那样的增补,也未出现新的批点本。只不过作了一些校勘工作,订正了宋明刻本中的讹误。
一、普通本系
(1)道光八年浦江周心如纷欣阁刻《世说新语》3卷。据明袁褧嘉趣堂本重雕,校正了不少错误。
(2)光绪十七年长沙王先谦思贤讲舍刻《世说新语》3卷。此本据纷欣阁本重刊而再加校订,为清刻本中最善者。
(3)光绪三年湖北崇文书局刻《世说新语》6卷。北京大学有藏。
二、批点本系
清代未有翻刻刘辰翁、刘应登、王世贞、王世懋等批点本。上述诸家批点均已吸收至《世说新语补》中,遂以补本流传。
三、《世说新语补》系
(1)康熙十五年承德堂刊《世说新语》3卷,《世说新语补》4卷。
(2)乾隆二十七年江夏黄汝林刊海宁陈氏慎刊堂藏本《世说新语补》20卷。
(3)乾隆二十七年重刊茂清书屋藏板《世说新语补》20卷。
(4)光绪年间葛元煦啸园刻朱印本《世说新语补》20卷。
(5)清刊仿乾隆江夏黄氏刊巾箱本《世说新语补》20卷。
民国
世说新语校笺
民国期间,《世说新语》有多种印本。主要的有:
(1)民国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世说新语》3卷。
(2)扫叶山房石印本《世说新语》6卷。
(3)民国6年北洋印刷所排印本《世说新语》4卷。
(4)民国23年上海文化书社出版王明标点本《世说新语》。
(5)民国24年上海大达图书馆供应社出版周梦蝶标点注解《世说新语》20卷。
(6)《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
(7)《四部备要》本《世说新语》。
(8)《诸子集成》本《世说新语》。
现代
《世说新语》流传较早版本为南宋刻本,现知3种:日本尊经阁丛刊中影印的宋高宗绍兴八年刻本(余嘉锡认为属三刻本中最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和清初期徐乾学传是楼所藏宋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值得注意的是,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明朝嘉靖间袁尚之嘉趣堂有重雕本。书分3卷,每卷又分上下。清道光年间周心如纷欣阁重雕袁本,稍有更正。光绪年间王先谦又据纷欣阁本重刻,称思贤讲舍本。
主要通行本和衍生作品
类别
书名
备注(最新出版年、出版社等)
译注评类
《世说新语译注》
(1998年、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全注全译
江西人民出版社。荣获新闻出版署优秀国学读物称号
《全评新注世说新语》
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世说新语》
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注疏类
《世说新语笺疏》
2007年、中华书局。内容极为广泛,主要注重考案史实
《世说新语校笺》
1984年、中华书局
改编类
《世说新语 八周刊》
连载于《漫客 绘心》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篇1130则。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艺术特色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都是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世说体”。一说晏殊删并《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成书以后,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今仅存刘孝标的注本。
《世说新语》的语言清微简远、言约旨近、冷峻隽永,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首先,典雅与通俗。《世说新语》语言雅俗兼备,所记魏晋人物言语之玄远高雅,多义深意隽,耐人寻味。一方面,魏晋名士品人论事,以雅为美。以“雅”组成的褒义短语随处可见。其次,机智与幽默。《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思想解放,感情丰富,精神自由,智慧卓越,又勇于并且急于表达自己的感情,阐发自己的思想,体现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清谈的熏陶之下,他们长于思辩、善于应付,富于机智性和幽默感。最后,白描与修辞。《世说》叙事、记言乃至刻画人物形象,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用质朴的语言,简洁地勾勒物象,传神写照,言约旨远。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200多年间士人阶层的言谈风尚和逸闻轶事。它虽然一部志人小说集,但千万别真的将其当做是一部“小说”,它内容丰富,举凡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等方面均有涉及,是一部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珍贵文献。
此书语言精练含蓄,表现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此外,作者刘义庆还在其中灌注了自己的人生体验,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有益的启迪!
历代评价与后世影响
南齐敬胤:“《世说》苟欲爱奇而不详事理。”
南梁刘孝标:“《世说新语》虚也”,“疑《世说新语》穿凿也。”
唐刘知几:“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新语》《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多采以为书。夫以干、邓之所粪除,王、虞之所糠秕,持为逸史,用补前传,此何异魏朝之撰《皇览》,梁世之修《遍略》,务多为美,聚博为功,虽取说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矣。”
明胡应麟:“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清毛际可:“殷、刘、王、谢之风韵情致,皆于《世说》中呼之欲出。”
鲁迅:“《世说新语》今本凡三十八篇,自《德行》至《仇隙》,以类相从,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后世影响
《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优秀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王谠的《唐语林》、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深受其影响。《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
《世说新语》中的话语与描写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明代学者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文艺典雅,读完回味无穷。诗词君分享其中最美的30个句子,丝毫不输诗词!
1.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世说新语·容止》
2.林无静树,川无停流。——《世说新语·文学》
3.此碗英英,诚为清彻,所以为宝耳。——《世说新语·排调》
4.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世说新语·赏誉》
5.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说新语·伤逝》
6.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世说新语·言语》
7.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世说新语·言语》
8.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世说新语·赏誉》
9.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世说新语·贤媛》
10.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世说新语·言语》
11.荆门昼掩,闲庭晏然。——《世说新语·品藻》
12.昂昂若千里之驹,泛泛若水中之凫。——《世说新语·排调》
13.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世说新语·惑溺》
14.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世说新语·容止》
15.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
16.楂梨橘柚,各有其美。——《世说新语·品藻》
17.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世说新语·言语》
18.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世说新语·言语》
19.桑椹甘香,鸱鸮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世说新语·言语》
20.槐树婆娑,无复生意。——《世说新语·黜免》
21.遥望层城,丹楼如霞。——《世说新语·言语》
22.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世说新语·文学》
23.视此虽近,邈若山河。——《世说新语·伤逝》
24.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世说新语·容止》
25.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拣金,往往见宝。——《世说新语·文学》
26.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世说新语·言语》
27.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涧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世说新语·言语》
28.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世说新语·言语》
29.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夙惠》
30.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世说新语·赏誉》
1、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其意为:‘宁愿像兰草一般摧折,美玉一般粉碎,也不要像贱草萧艾生长得很茂盛’。
表达了一个人要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质!
2、会心处不必在远
在《世说新语》中曾记载道:
“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涧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即,会心处不必在远——我们的身边就有林泉佳致,不必舍近求远,只要你用心,随时随地可得乐境。
我们所处的环境也许不是什么山清水秀、茂林修竹的名胜之地,但也一定不乏红花绿树、清风明月,只要我们能用心去看,那么其一样是醉人的美景。
其实,人世间的好与不好,主要在于你怎么看待!你当下所拥有的,其实就是最好的;远方固然有美景,但当你无法前往时,还不如沉下心来,找寻身边的美!
3、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其意为:每当月明星稀微风徐徐的晚上,我就会思念我的朋友玄度。
这里的玄度,指的是东晋著名文学家许询,字玄度。
短短的八个字,就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将其引用,简短而深情。
4、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其意为:旁边有风采卓著的人物,相比之下显得自己的形象十分丑陋!
当然,这可不单单是指人的长相,更多指的是人的才能、才气、行为举止等!
5、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品藻》,其意为:自己经历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思绪了很久,但最后还是相信自己的选择!
6、人生贵得适意尔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识鉴》,其意为:人生贵在得以舒适啊!
“舒适”这两个字,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品”,因为生活的压力,我们不得不起早贪黑的拼搏,甚至是去做一些我们曾经讨厌,或者说没有想过的工作。
不过话说回来,“舒适”这东西,是自己给自己的,如果你讨厌当下的工作,要么直接换一份,要么就尝试着去喜欢它。如果你觉得工作辛苦,那不妨来一个“忙里偷闲”。总之,给自己一个“舒适”!
7、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自新》,其意为: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能立志,如果志向远大,又何必担心不能名声远扬呢?
8、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伤逝》,其意为:圣人心涤世外,不涉情,最下之人扰于世,顾不上有情,能情有所钟的,只是我这样的人罢了。
9、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其意为: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这句话讲的是孔融10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前往洛阳拜访时任司隶校尉的李膺。那时候李膺的名气很大,去他家的人,要么才华出众,要么名誉满身,当然还有亲戚。
孔融来到他家门前,便对看门的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进门之后,上前坐下来,李膺不解地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道: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这也就是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宾客听后无不感到惊奇,心想:一个十岁孩童,竟然如此聪明,将来必成大事!
然而,陈韪听后却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就是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直接回怼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我猜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怼得陈韪听后半天讲不出话来!
这是孔融小时候的一件趣事,生动表现了孔融的早慧、机敏与博学。
10、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其意为:我兴头来了本来是要去见某人的,结果走到途中觉得已经尽兴了便回去了,又何必一定要见他呢?
2022.06.24 于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