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羽旧时光
文/张宸
“春雨如尘织女线,毛竹似纤婴儿发”,滴答滴答,思绪万千,回忆儿时那段过往,仍记忆犹新。说也奇怪,雨天总有一种怀旧的思绪,渐渐地把我们牵回过去的时代。
忆“下山虎”小巷里的雨景,忽想起家里那台黑白电视机已渐渐褪色,再回味童年烤番薯的味道 ,触摸儿时留下来的泛黄照片,聆听收音机播放的潮剧旧曲,偶尔信号不好,还伴随着“滋滋……”的声音,旧时光里,记忆的深处,等待唤醒,追忆!
那时湛蓝的天,草儿绿,花儿嫣,这片沃土好像天然地打上了“滤镜”。“春风又绿江南岸” ,新鲜的嫩草像春姑娘埔上了绿色的地毯,阳光倾斜,形成光晕,那儿好像一片“绿光草原”。当然,这么美的草坪,肯定藏有我们的“好伙伴”,没错,承载我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就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小昆虫——螳螂,“螳螂不是当车者,接叶攀条隐绿丛”,螳螂是一种极其灵敏的昆虫,我们村的孩子们,对螳螂都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可能那个年代没有玩具的缘故,再加上这种昆虫颜值较高,所以独得我们的“恩宠”。《村居》描写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我家乡的草坪,却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黄昏捕螳螂”!
说起另一种昆虫,它可就没像螳螂那么幸运,蚱蜢是我们最讨厌的,“物以稀为贵”,宋代诗人方回所作:“暗想田塍上,禾秋蚱蜢飞”诗句,正如诗描写的那样,的确在秋田丰收之季,蚱蜢数量较多,时常被我们捕获送给螳螂当点心。我放学后多和小伙伴们在这片草坪穿梭,雨天例外,时常有意外发现。在这片草坪上,还有一种特殊的草,叶子纤细,大约7厘米,绿叶像孔雀开屏一样,撑开的叶子像手掌一样。这种草结了一个小肉包,我们称之为“草包”,听伙伴说“草包”里有白色的虫子可以食用,还记得儿时掰开过,果真里面躺着熟睡的虫儿,儿时口馋,犹豫不决,好奇心强,最终还是不敢送进嘴巴,深怕虫子在肚子里长成大虫。
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住过一段时间,从小受到潮剧文化的熏陶,记得潮剧《十仙庆寿》里的神仙手拿拂子,小时候的我一直吵着要这种潮剧演员的同款“拂子”,也就是《西游记》太上老君手里拿的法宝。一次,陪爷爷去老屋给自家养的猪喂食,刚好当天家里的生姜用完,把猪群喂饱后,爷爷便拿起镰刀把生长茂盛的生姜枝叶据断,接着爷爷拎起锄头,正要挖土取生姜。突然,爷爷行动怪异,随手捡起地上一条生姜枝干,往老屋的石柱拍打,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我在一旁吓坏,心想:爷爷今脾气真倔,难道是今年收成不好?或者是爷爷想把握力度,以后我不听话时,用枝干来教育我,想到这里,吓得我毛骨悚然,心里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在青石台阶的我,一时半会不敢乱动。
“孙儿,你看像不像……”,爷爷拿起生姜枝干向我靠近,我吓得闭上双眼,心里默念:“不要打我呀”!爷爷把枝干递给了我,便问我这像什么,噫!果真有点像潮剧里神仙拿的“拂子”,半米长的生姜枝干,一半被爷爷用力抽打石柱时形成“金线”,大小相同,一半未抽打的枝干,像小木棍一样,握在手里刚刚好。哇!我细看,这真的很像神仙手里拿的拂子,我窃喜,拿起拂子,我不断挥洒,把自己想象成神仙,好像我也拥有了魔法,如果真有魔法,那以后捕抓螳螂就是小菜一碟了,儿时的想法很天真。聪明的我还摸索出保存“生姜拂子”的方法,用清水泡着,隔夜的话,第二天,拂子依然有“仙气”,如果拂子沾点水挥洒,更有乐趣,好像把魔法的水珠洒向大地,看“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美景。
《诗经·国风·豳风》描写的“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芦苇在我的童年也留下很深刻的记忆,池塘边的芦苇,折一枝,削皮,可见细毛,形似毛笔,蘸清水,便可在地上作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儿杨柳青,岸边绿,花儿绯,叶子新,鸟儿鸣,家乡的美景陪伴我们前行。
叮咚叮咚,雨珠淘气地敲打玻璃窗发出的声音,把我从旧时光中牵回来。如今,我已是一名人民教师,接触很多孩子,他们都缺少我过往的经历,我好想把那个纯纯的年代,讲个孩子们听,在雨中陪他们听花语,在课堂中带领学生们穿越时光。噫!仿佛我们来到那棵大榕树下,看见诗人袁枚所描写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场景,瞧一瞧树上的鸟窝,捡一捡满地的无花果,再去摸一摸用黄泥捏成的“四不像”,走一走那条田野蜿蜒的泥巴小路……
作者简介:
张宸,90后,汕头市龙湖区在职男老师,代表作长篇小说《柠檬萌犬》,散文《秋天的暗恋》,建党66周年征文获奖论文《青春逐梦跟党走》;诗歌《致新学期起航的少年》收录于《2019年精美诗歌选》书籍,并入围2019“中国诗影响”杯,荣获第一届“神州杯”中华诗词大赛优胜奖,文学作品散见于长江诗歌、现代诗歌、青年作家、潮州日报、汕头日报、番禺日报、齐鲁文学、中国教师报,作品获各级奖励数十次,并入选10余种年度选本。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