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姜诗专读(13)
姜诗,网名桃花源中人,四川省广安人。中文本科学历,曾任职中江龙台中学副校长,省干部函授学院副院长,德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国散文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社社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八部散文辞赋集。多件作品分别荣获中宣部、省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广播金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散文奖,《中国作家》金秋征文一等奖,三星堆文学奖。

山水蕴乡情 花鸟富神韵
——评林长龙先生的写意花鸟和山水小品
林长龙先生是我市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家。他擅长写意花鸟,精于山水作品。他的作品画面精妙,意趣清爽,气韵生动,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他的家乡中江河的水色山光。
长龙构图时常留白,画面简洁纯净,能把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留给观众。那生机盎然,优雅迷人的画面,充分表达了他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今年二月,长龙推出了精美的《林长龙书画》,这是继2007年他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林长龙作品》之后,献给书画爱好者的又一部佳作。拜读之后,受益良多。我觉得这部画册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有三:
第一,沁人心脾的乡土气息。
长龙出生在中江风光旖旎的凯江河畔。河是他生活的乐土,美好的家园。他在这里度过了充满生活情趣的青春岁月,他在这里放飞梦想。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一起,在河里钓鱼捞虾;在山上爬树摘果。这里的河滩、渔火、竹园、果树给他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的回忆。这里的山山水水,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灵感的源泉。家乡多彩多姿的风貌,呈现在他的画里。炽热的乡土情怀,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风格、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他把对家乡的深情厚爱,蕴藏在一幅幅动人的画中。画册中的《七里坝湿地》、《儿时捞鱼摸虾的地方》、《凯江渔歌》、《滩头》、《捕秋》、《我家就在凯江边》就勾画了养育他成长的凯江山水,抒发了他那浓浓的乡情。
长龙退休以后,回到河,扎根生活的热土,生活在民众之中。多年以来,他始终同家乡群众亲密无间,保持着血脉联系。他从传统绘画和民众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艺术营养。由于他接地气,作品有引人入胜的地方色彩,浓郁的泥土味,以及亲民的艺术内涵,所以深受观众欢迎。正是这种与人同呼吸共命运的乡土情结,拉近了他同观众的距离,从而赢得了众多观众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第二,魅力无穷的艺术神韵。
前面,我们看重从作品的生活化方面讲了长龙作品的妙处,下面拟从他在艺术化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来加以评析。
长期以来,长龙始终坚持“大道从简”的审美理念和“意境为上、笔墨紧随”的创作准则。喜用简练的白描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和艺术情趣。他的画作构思精巧,以简驭繁,重在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往往是简单几笔,恰到好处。看起来赏心悦目,神韵悠然。给读者一种清雅之趣,天然之味。
四十年的创作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功底。长龙作画极度简略,笔墨十分凝练。总是在关键时刻,要害部位,才肯纵情挥洒。从而创造出一种简洁而纯净的视觉形象。给读者一种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的感觉。
长龙有旺盛的艺术创造力。激情来时,他常常选择最佳角度信笔描摹,尽情宣泄,精心地描绘出鸟儿的各种神情,各种姿态。每一幅都有不同的韵味。《四老相约游凯江》、《静静芦苇滩》、《应答》、《冬趣》、《漫步》、《沫》是这种类型的代表作。画面栩栩如生,灵气逼人,传神极了。
第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求新谋变,与时俱进,是时代的命题,是党和国家对艺术家的希望和要求。创新才有未来,才有艺术生命。
在创作上长龙始终热情似火,不肯停步。他把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把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作为一生的艺术追求。他具有永不枯竭的创造活力。
长龙作画,不拘泥于先贤的成法,不因袭固有的套路,我手写我心。他要独辟蹊径,探索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画出一幅幅别人未画过的画。他要运用独具特色的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主张。他认为这样的作品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长龙作画,重在营造意境,强调个人独创。他既不乐意仿效别人,也不愿意重复自己。他要充分享受创造的欢乐,按照自己的感受作画。他漫步河畔,细心观察自然,把握山水花鸟的特色,把握家乡山水的风韵,得心应手地描绘大自然之美,让观众为之惊喜,为之震撼。
苏东坡在一首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长龙对此深有体会。他作画追求神似,主张“意似便已。”在创作上,他不是一成不变地描摹大自然,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创作实践中,他探索出“师古人、师造化、师时代”的“三师”主张。他“要通过有形的物,悟出大自然无形的道。”他的画作形神俱佳,奉献给观众的是亮丽的画面、清新的意趣、全新的境界。《雄视》、《起飞》、《相依相伴》、《本性好油》、《春雨》、《春水漪漪》……是这方面的力作。
以独特的眼光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闪光点,捕捉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美,尚简尚洁,唯精唯美,在紧要处着墨,在画面中托情寄意,赋予作品以艺术和文化的灵魂,这就是长龙画作动人心弦的妙处。
2017年 绿春

陈道斌的成才之路
海政文工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词作家陈道斌是广汉市小汉镇红马村人。
同道斌相识快30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当时,他是广汉市小汉镇红马村的一个有志于歌词创作的回乡青年。他写信给我说,想到党校来看望我。我欣然同意,于是我们就见面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纯朴、坦诚。当我看过他特意带来的手抄的歌词集之后,感到十分惊喜。我对他的评价是:内秀,悟性好,有发展潜质,是荆山之玉,可造就之才。这以后,我们接触交流的时间就多了。
道斌最突出的优点是勤勉。作为农村待业青年,他不自卑,有自信,思进取、敢超越。他牢记着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人生在勤”的谆谆教导,勤于阅读、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在打工期间,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天道酬勤,他孜孜不倦地创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效。一时向,佳作迭出,频频获奖。
道斌另一个值得充分肯定的优点是:勇于进取。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精心规划着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转换社会角色。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一步一重天,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三次大跨越。从初中毕业的农村文学青年到广汉文化馆招聘人员;从文化馆工作人员到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创作员;再到海政文工团一级编剧,举家迁北京。每一次跨越都耍经过严格选拔,多方考察。他到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还经过总政文化部特批。应该说,是应世之才和坚韧不拔之志成就了词作家陈道斌。
道斌在广州和北京,主要是从事歌词创作,用心血浇灌歌词之花。歌词创作是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要求作者具有卓越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道斌在战士歌舞团和海政文工团表现良好,创作成果颇丰。各种政治荣誉纷至沓来。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七次。是第九届“广州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十届“广州十佳青年”荣誉称号获得者;广东“新世纪之星”荣誉获得者。他的歌词作品多次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2年是《天下一家》;2015年是《把心交给你》)。他还多次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全军文艺会演创作一等奖、文化部群星奖金奖、上海亚洲音乐家创作大奖等。别人是“一步一朵鲜花,一步一个微笑。”道斌则是“一步一首好歌,一步一个奖项。”
道斌的歌词气魄极雄大,意境极高远,有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他先后出版了《天下英雄》《天下一家》《为爱》《彩龙舞东方》等多部作品专辑。他的词作,从内容上看,大体可分为:英雄气、报国志、家乡情、民族风、爱情味等五个方面。
道斌为人热情开朗,对朋友一诺千金,很讲哥们义气。同他合作的大多是全国第一流的作曲家同歌唱家,是和声共鸣,强强联合。
同他合作过的作曲家有:徐沛东、印青、张千一、孟庆云、付林、张宏光、栾凯、孟文豪、杜鸣、李汉颖……确实是星光灿烂,不可胜数。
同他合作的男歌唱家个个出类拔萃。他们是:阎维文、廖昌永、韩磊、戴玉强、莫华伦、魏松、吕继宏、王宏伟、汤非、孙楠……
同他合作的女歌唱家也是非同凡响的。她们是:彭丽媛、宋祖英、张也、雷佳、姚贝娜、吕薇、常思思、孙悦、徐晶晶、刘晶……
他的合作者规格之高,人数之多,作品之精,在词作家中达到这种高度,获得这种殊荣的真是凤毛磷角,微乎其微。
道斌作为思想活跃的军旅词作家,关心国家大事,政治热情很高,总想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而纵情歌唱。他的勤勉还表现在:凡是国家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活动,他都要满腔热情地写歌赞扬,从不缺席。他这种紧扣时代脉搏的在场精神,值得充分肯定。
2007年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他创作了主题歌《香港明天更好》(由彭丽援演唱)。
2009年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他创作了主题歌《祝福澳门》(由宋祖英演唱)。
2008年他创作了北京奥运会优秀歌曲《走进东方的梦》(由廖昌永和迪里拜尔演唱)。
他还为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创作了宣传歌曲《请到长城来滑雪》(由鹿晗、陶喆演唱)。

一勤天下无难事,苦字当头出硬功。经过近三十年矢志不渝的追求,一步一层天的奋斗,陈道斌终于有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成就,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愿他进一步发扬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的精神,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精致典雅、情文并茂的精品力作。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顾 问 张鹏飞 龙 秀
主 编 王维正
编 委 贾小瑞 贾永丽 茹秀奇
赵永晓 高 智 樊丽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