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为 老 农 歌 而 呼
——向缴过公粮的老农民致敬
王炳强
1.老农肖像

羊肚子毛巾头上戴,
嘴里叼着旱烟袋,
粗布袄褂贴身穿哪,
腰里扎条布腰带。
青年个个红脸膛,
老翁满胡腮。
老农的手哇没法看,
手背粗如老树皮,
手心满是老厚茧。
老农嗓音洪似钟,
昂首一声喊,
声音震破天!
2. 整修梯田

叮叮当当铁锤响,
砸出火星乱飞飏,
块块石头垒地堰,
修造大寨田。
镐头落,铁锨扬,
镐锨闪闪耀日光,
刨土、装土忙!
独轮车来往快如梭,
推出了平田一块块,
推走了青春好时光,
推来了稻麦满粮仓。

3.挖大水井

三九严冬天,
农闲人不闲,
水利会战掘大井,
老农战酷寒!
井下冰水凉彻骨,
双腿犹如万箭穿。
咬紧牙关拼命干,
时时打寒战。
拼了一冬又一春,
大水井,終落成,
一泓碧水映苍穹。
锣鼓响,红旗展,
田渠清水流潺潺。
老农跟随水头跑,
直入百亩禾苗间,
老农笑开了颜。
旱田变水田,亩亩获高产。
当年掘井人,个个关节炎。
4.夏日麦收

夏风吹,麦穗黄。
镰刀闪闪亮;
弯着腰,曲着背,
老农割麦忙。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浑身汗水向下淌啊,
浸透夏日裳。
风一吹,汗水干,
上衣现出汗碱圈,
额头结出细盐面,
腰疼腿发酸。
有人问:
苦不苦?难不难?
老农直身露笑脸:
麦穗长,麦粒满,
肯定又是丰收年;
为了国,为了家
再苦再难心也甜!
5.打 麦 场

麦穗平摊在场院上,
毒辣辣的烈日晒两晌,
待到麦穗干又干,
老牛碌碡上麦场。
趁着天晴日头好,
争分夺秒轧场忙。
老农汗水频频地淌啊,
直将凉水浇身上。
一圈一圈又一圈
十圈百圈千万圈,
脱出的粮粒堆如山。
赤裸的脊背晒爆了皮,
红脸庞晒成包公脸!
6.缴公粮

仔细碾,反复飏。
剔除粮中每粒糠;
糠皮飞起眯双眼,
尘土直向鼻孔里钻,
人脸难识辨!
牛车满,马车尖,
拖拉机拉座“山”。
长鞭一甩啪啪地响,
众车上路送公粮。
老农民,明事理,
宁愿自己饿肚皮,
公粮也要缴够数。
为国做出大贡献,
笑意飞上了老农的脸。


7.农家饭

上缴国库多细粮,
自己口粮粗粮多,
老农未发半句怨,
心胸何开阔!
地瓜面,蒸窝窝,
黑乎乎,甜么索,
胃内酸水多!
终年难得吃白馍,
只有到年节。
豆腐渣,地瓜母,
也能用来充肚腹。
曲曲菜,刺儿菜……
剜来野菜也当粮,
聊且哄肚肠!
二百四,四百一,
歉年半饥饱,
丰年略有余。

结 语
老农流了无数汗,
老农吃了不少苦。
老农无私贡献多,
堪称祖国的脊梁骨!
感谢政府感谢党,
免除了老农缴“皇粮”。
期盼更上一层楼:
老农养老金
年年向上长!
两个敬礼献老农,
我为老农歌而呼哇,
我为老农歌而呼!
注 释:
1.老农民:指缴纳过公粮的农民,而今至少60岁以上了。
2. 粗布袄褂贴身穿:指袄褂里面不套内衣。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引自白居易的《观刈麦》。
4. 额头结细盐:出一头汗,忙得来不及擦,风一吹,汗水干了,如此反复几次,最终额头会结出一层细盐粒子,一抹满手白。此为笔者之亲身经历。
5.甜么索:山东方言,在诗中的意思是“甜丝丝的”。另有它意(略)。
6.地瓜母:指用来长出地瓜秧苗的地瓜母本。营养大为减少,甚至有毒。
7.二百四,四百二:指1960年至1962年三年大饥荒之后,老农民缴纳公粮后,成年人的人均口粮年斤数,大体如此。
8.堪称祖国的脊梁骨:上个世纪中国未实现工业化之前,是个农业大国,农民缴纳的公粮,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甚至一度是主要部分,因此老农民是国家的脊梁骨。
9.老农无私贡献多:交公粮中,国家付给每斤0.11元,而市场价0.37元。笔者的故乡邹平县青阳村,文革中被评为惠民地区学大寨的一面红旗,其中1967年人均上交公粮300余斤,全村100万斤,而人均口粮不足360斤(未成年人根据年龄定量)。
10.笔者故乡的60岁农民,每月150元养老金。
(作于2022年11月12、13日)
作者简介:退休前为济南五中语文高级教师,获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济南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有几十篇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教学论文、新闻稿等发表在国、省、市级报刊及微刊《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