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方, 北 方
耿志平(甘肃)
我是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北方人,目之所及皆是山,虽然没有南方的名山大川那么有名气有气势,但它却是我童年快乐的源泉。几十年匆匆而过,出生地的山山水水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是那么清晰,仿佛一切都在眼前。它也会经常出现在梦中,对大山的一声声呼唤和回音总是那么让人兴奋,好像自己永远都没有长大,还在那块天地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奔跑跳跃着。

看惯了山里的山山水水,就很向往大海,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波涛汹涌惊涛拍岸的大海,感觉整个人都欢快起来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和种种不如意都不放在心上了,大海就是很好的治愈者。海鸥的鸣叫,各种水鸟的翩翩起舞,都让人着迷和神往……
立冬以来,只有一次下雨的时候伴随着飘了点雪花,两个月来,雪花似乎忘记了它是北方冬天的常客,迟迟不到来,甚至一点来的迹象都没有。难道雪花也有健忘的时候么?不得而知!
举世瞩目的杭州西湖下雪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打着伞,穿着羽绒服,在欣赏雪中的美景。那碧绿的柳树,香樟树,郁郁葱葱的竹子,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树木,那一塘枯萎的荷花,不知是否有人会像林黛玉一样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那一朵朵或白或粉的荷花,那一个个颗粒饱满的莲蓬,那一片片巨大的荷叶,曾给人带来多么美的遇见,让我这个北方妞驻足在面前久久不肯离去。自古文人多爱莲花,不管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还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佳句,让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深入人心。它的根长在淤泥里,可它的叶子是那么翠绿,它的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没有菊花的摇曳,但它是那么纯洁,纯洁的纤尘不染,让人实在不忍心破坏那份美丽。
多想再一次去西湖坐船游览美景,踏上苏堤和白堤,在如画的景物中诵读有关西湖的诗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给西湖增添了无限的浪漫色彩。
很羡慕那些生活在西湖边上的人群,闲暇时光,可以漫步在湖边,看“苏堤春晓”,“平湖秋月”,领略“三潭印月”的神奇,听“南屏晚钟”,看“雷峰夕照”,欣赏“断桥残雪”等风格迥异的景色,或坐或行,看夕阳西下时分的那一片五彩斑斓。让游轮带着你感受大自然的妙趣横生和各朝各代治理西湖的人的丰功伟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有幸享受一处处绿茵,可曾记得植树人的艰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水养育的女人温柔可爱,杨柳细腰,肤白貌美让人怦然心动。北方的山水养育的人激情澎湃,热情似火,火辣辣的性格惹人爱。有着多情的红脸蛋,宽广的胸怀。

不同的地域差异,让南方和北方截然不同。爱吃面食的北方汉子粗犷豪迈,不拘小节。鱼米之乡的男人体贴入微头脑灵活……
北方的冬天一片萧瑟,南方的冬天四季常青,鲜花盛开。
我爱北方的四季分明,更爱南方的钟灵毓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共同见证祖国的繁荣昌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南北的路多走走,没有过不去的坎,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海……
(图片引用网络)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