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词文学社(在线作家风采)
刘兴祥





走进原始森林集柴越冬(第8集)
作者/刘兴祥(重庆)
邦达草原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是高原迟到的春天,牧草迅速发芽生长,长到到几公分后,天气变冷又迅速地枯黄了,接着又是大雪封山的季节。
技营部的过冬柴火还没有着落,漫长的冬天,取暖是一件大事。支部决定由管理员老吴带队抽掉一些同志组成打柴队,去酉西山伐木。为了保障运输,还将被封存的牵引车派去拉柴。
牵引车载着十多名同志,大家兴高采烈地行驶在辽阔的草原上。蔚蓝的天空,巍峨的雪山,还有散布在草原上的牛羊和帐篷,犹如一幅天然的画屏,久住机关偶尔出来透透气释放释放,特别的开心。沿途放牧的藏胞,不停地向军车挥手,新战士们将自做的干粮蛋黄饼干向他们抛去,藏胞频频地点头,竖起大指目不停地喊:“金珠玛米,雅姆,雅姆!”
酉西山离部队驻地有几十公里,从草原的边缘一直向下行驶。境内高山峡谷,有一望无际的参天的红松,还有参差的翠色桦树,不同层色的翠绿将酉西山装扮得多姿多彩。
盘山路盘旋而下,汽车在山腰驶进了林区支路,林中的一个开阔地。一堆刚刚采伐不久的原木。一个偷懒的战士建议将这些原木装走,他说:“这荒郊野岭里,谁也不知道。”他的建议的到一些人的赞同,他们说:“反正西藏木材多,这点木材算不了什么!”于是大家迅速地将这堆木材装了满满的一车。
当车子开出森林进入主道时,有两位藏族同胞来搭车,当时我们考虑到军民关系就答应了。当汽车行到一个大拐弯处,藏民在车上用藏语向对面村庄喊话,战士们听不懂,但有所警觉制止他们喊叫。
听到喊声对面村庄里出来了七八个藏民,抬着一根很大的原木横在公路上,大家知道闯了祸。
牵引车被迫停下来,一个年长的藏胞用半生夹熟的汉语向我们对话:“金珠玛米,你们群众纪律的违反了,那是我们修学校的原木,你们不能拉走。”车上的原木被藏胞全部卸下,只留几根我们在林中砍伐做凳子用的桦树。我们当场主动向他们赔礼道歉,并说赔赏损失!
经过这一折腾时间已过了午时,肚子里咕咕直叫,带来的干粮已在路上抛给放牧藏胞啦,还得重新砍一车木料回去交差。大家又累又饿地砍满一车柴,直到晚上十点钟才疲倦地回到营地。
这次深刻的教训,大家非常的内疚。但是过冬的柴火还得砍,于是,有人建议去一号沟伐木,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一号沟是技术营下属技二连的采石场所在地,采出来的石块,用于邦达机场的基础建设。采石工地是利用以前山体滑坡垒积的乱石块堆,乱石堆里面形成一个很大的堰塞湖。每天几十台空压机施工作业,保障机场施工用石材。连队的临时营房建在山脚的草原边缘上。
为了方便伐木,营部砍柴队将厨房,帐篷安在乱石上堆上,利用石头缝孔架锅,将带来的食物存放在石缝里。简单收拾后就背上工具上山伐木。
山顶上有一大片藏柏树林,由于海拔高风大,树形全都匍匐生长,奇形怪状的,像一条条绿龙盘旋树姿非常美丽,异香扑鼻,据说西藏喇嘛庙的香就是藏柏叶做的。
战士们将伐倒的一棵棵柏树从光秃秃的山顶拖下来,山顶海拔五千多公尺空气稀薄。战士们每走一步都费出很大气力,累得气喘嘘嘘胸口堵得痛。柴火拖下山后再由牵引车运回营部。新同志们为了图表现,个个强作精神不甘落后。
我们喜欢业余时间去湖边钓鱼,没有鱼钩用针弯曲做钩,用施工用的的化学线绑在树枝上挖蚯蚓做饵。这里除部队外,藏民不吃鱼很少有人来钓鱼。鱼饵抛下就有成群结队的鱼来抢食。不一会儿就钓了一大桶。猪吃叫,鱼吃跳!这么新鲜的鱼,最好煮跳水鱼。
于是大家推荐我来煮鱼。从小就在东里河弄鱼的我,练得一手煮鱼的好手艺,那原汁原味清香,让人谗延欲滴,大家赞不绝口!
这里的鱼嘴唇很厚,将鱼唇对着嘴使劲一喝,进进入口里滑软如绵犹如果冻,战士们戏称“与鱼接吻”!
藏民将鱼供为水神,谁吃了鱼要受到严厉处罚的。听老兵讲:当年十八军进藏,一位解放军排长下河钓鱼,当地喇嘛不依不饶,一定要部队处罚这位排长,弄得部队首长很被动。后来汉人多了,藏胞也慢慢地改变了观念,自己不吃鱼也不干涉汉人吃鱼的事。
红烧猪肉罐头烧鱼,又是一道风味特别的佳肴,草原上生长的一种形似馒头的蘑菇,用它来熬鱼汤更是醉美,吃了它会睡更加香甜。工作虽很累,但有美景佳肴,战士们还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
技二连驻地有一个民工连配合施工,民工是当地的牧民,民工连的连排干部由军人担任。民工一般是以班为单位,十几个男男女女住在一个帐篷里。藏族的女性比较开放,民工们每天除了干活外,业余时间谈情说爱,是他们娱乐活动之一,有时有点不分场合。
藏民平时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酥油茶身体素质好,性欲非常强,在汉人眼里有失大雅。但也得尊重民族政策,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
结束了半月来的野外生活,终于回到了营部,战士们看到堆积如山的柴伙,被紫外线晒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第九集)
深入藏区体验藏胞生活
作者/刘兴祥(重庆)
听老兵讲:“你到藏民家作客,如果给你倒酥油茶,你要一饮而尽然后将杯葡倒,表示你不再喝了,不然他们会不断地给你杯子添茶”。
有一次,我随营部给养员李伙祥去昌都买大白菜。在等待装车的时候,一位藏族老阿妈提一壶酥油茶过来,将茶杯在她那油腻腻的裙子上擦了又擦,满满地倒了一碗嘴里不停地说:“金珠玛米,喝吧喝吧很干净的,我儿子和你们一样,在察隅当兵!”
碍于老阿妈的热情,我接过酥油茶一闻,妈呀!奶腥味牛骚味加咸味,五味并存闻着就想吐。记得老兵说的那些话,不得不一饮而尽。当时捞肠寡肚地吐了一地,几天不想吃饭。后来习惯了觉得酥油茶味道不错。
返回时路过加卡,李伙祥去拜访一名藏族朋友。汽车拐进一条垂柳成行的支路,走进一个全是藏式土平房的村庄。地里硕大的大白菜,绿油油的油菜,小白菜,滚圆修长的萝卜,阿加拉们正忙着收获。
李上士上前去向一位阿加啦打招呼,问她男人在不在。她手指着冰封的河滩说:“他在河里钓鱼!”我们顺他手指方向望去,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头,在冰冻的河滩上手拧鱼线,从冰洞里将一条条鱼拉出冰面。我们很好奇上前走近去看他是怎样的钓鱼。他告诉我冰封的季节,冰层下缺氧饥饿的鱼儿,只要挖开一个洞口,就会聚集洞口周围,是钓鱼的好时机。
他是十八军的老兵,山东人,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和当地藏族姑娘结婚定居,如今儿孙满堂。退休后在家种蔬菜,卖给部队发了大财。在七十年代小车单位上就稀少,只有县团级干部才能享受这个待遇,可是他家就有一辆私家吉普车。
午餐少不了有鲜美的鱼汤,还有羊羔肉,牦牛肉,弄了满满的一大桌。他用青稞酒敬献客人,主人朴实厚道让我们对他产生好感。
我问起他为什么要在西藏定居?引起他滔滔不绝的话源。当时在十八军某部任排长,昌都解放后部队把他们留下来协助地方剿匪。房东就是现在的岳父,这个村的村长。村长女儿年方十八,长的如花似玉,精灵能干,嘴儿也乖巧,经常请他教汉语,久而久之产生了感情。那时部队是严格禁止与藏族谈恋爱的,部队领导要给他处分,他的岳父极力地向部队首长求情,最后将他作转业处理。自下地方后很少回山东,他是孤儿老家没有亲人。还有几个山东老乡通过他介绍,也在这里定了居,目前生活得很幸福。
每年冬季藏民们将牛羊宰杀一部分,分给村民。村民们将牛羊肉挂在室内自然风干。高原寒冷环境干净很少有细菌,吃生肉也不拉肚子,随时取出来食用即可。
藏民是不吃牛羊内脏的,一到宰杀季节内脏全都丢弃。部队给养员发现这个秘密后就捡回来,洗干净后储藏起来,肠肝肚心肺分别存放,改善连队生活。即获美食又节约了开资。后来藏民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开始收钱但是很便利。
保养班的机械基本上修完了,营部马上进入军训,每天练队列,练射击,投弹。营团有时晚上还搞上紧急集合,半夜三更将部队拉出去。平时主要是学习,漫长的冬季,冷到零下30度,外出活动很少。

闲来无事的时候,看到一群群饥饿难熬的雀鸟在院坝里觅食,我灵机一动,用小时候捕鸟的方法。在雪地上扫出一块空地,撒上一些饭粒,用一根木棍衬起铁筛,牵一根很细的尼龙线做拉线,躲在窗下守候,看见雀鸟成群的来筛下觅食,用力一拉筛子倒下。所获鸟儿去头去脚,红烧、油炸麻雀是一道上等美食。

作者简介:
刘兴祥、 年轻时曾在西藏边防服过役,退伍后,就职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等单位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重庆嘉陵诗词学会、渝中区诗书画院、开州区作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以古典格律诗词为主。兼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现代韵律诗歌等个人专集12部,100余万字。代表歌曲作词有《战友情深》《无缘》《老同学之歌》《怀念邦达》《开州明珠雪宝山》《森林警察之歌》等。

《华夏诗词文学社》通告:
各位诗友:本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对平台工作人员的尊重,作为诗者,《请尊重自己与别人的每一件作品,不剽窃,不抄袭,不一稿多投,不在群里频繁改稿,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投稿作品请作者要写上(投稿)二字。本群收现代诗,格式如下:
投稿
一.题目
二.文/作者(省份)
三:空一行后
正文******
本群可以投稿也可以分享互动,做到有赞必回。但禁止一切商业链接!本社为纯文学平台,禁止发黄、赌、毒链接!禁止反党、反国家、反社会主义言论!禁止在群中相互贬损辱骂行为!望大家严格遵守群规,守护文坛这片净土,静心创作,携手并进,为打造一流文学平台,而共同努力!加油💪
《华夏诗词文学社宣》
2021年5月12日
华夏诗词文学社团队名单
总顾问: 韩春见
燕赵风云人物,著名诗人。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科技促进会顾问,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诗词大赛评委副主任。“中国改革开放诗词终身成就奖”得主。《韩春见诗词歌赋序论集》《南湖红船赋》等作品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恩来纪念馆暨社会名流收藏,并在央视、《人民日报》等融媒体报道。其《南湖红船賦》《圆梦园赋》《云岭书画赋》《曙光赋~大钊魂》等名弛海外,声赫文坛。
特邀顾问:石生
世界著名作家.国家级编剧.当代文化名人。
特邀顾问:
国家一级作家:常跃强
特邀文学顾问:
河北一线诗人:付凤云
(特邀总监/付凤云)
山东校园作家:孟宪法
山东济南作家:赵志刚
山东著名作家:王波
陕西军旅作家:段清华
济南在线作家:姜广印
总社长:石生
社长:付凤云(总编)
常务总社长:郭申虎(总编)
常务副总社长总监:王炳华
微小说散文:审稿总监:
杨长荣(总编)
常务副总社长:童话(主编)
常务社长:赵继洲(总编)
现代诗终审总监:王炳华
古诗词终审总监: 张大千
主编: 朱建新. 王朝明
任泳儒.徐西珂
一分社社长: 朱建新
副社长:徐军
副社长:王兴文
二分社社长:总监:张大干
副社长:徐西珂
三分社社长:童话
副社长:霍玉明
四分社社长:何全兴
副社长:王朝明
视频制作诵读社长:龍
宣传部部长:霍玉明
梦露:王兴文:
英语翻译: 徐思静
特邀:
《金声玉音》文化传播公司杨浩然老师,专业制作音频配音、视频MV。配音员具备中国品牌声音,保证质量和效果,有需要作品配音的诗友,请联系:
13969166185
视频制作诵读团队:社长:龍
视频制作诵读团队:
副社长:宝石蓝
叶淑娟-细细的雨-
一梦-梦露
王慧贤-周莉莉
传奇.(男主播)
并非不同.(男主播)
徐志忠.(男主播)
视频制作诵读总编:管玲玲
视频制作诵读总编:朱建新
全体编辑部人员
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华夏诗词文学社发布,否则请勿投稿。
4、为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作者在投稿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作品,纠改错别字,并按格式等要求投稿。
5、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等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华夏诗词文学社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经济等相应责任和后果。
7、以上条款,请各位作者严格遵守。
8、作者稿费据打赏费决定,10元以上反馈诗人百分之50,领取请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点赞不足一定数量者,本社将不再编辑刊发。
投稿热线:王炳华
13465675384
热线投稿:郭申虎
15877332069
平台投稿总编:管玲玲
13969166185
平台投稿总编:朱建新
15609904443
平台投稿总编:童话
19862707080
头条编辑:管玲玲
头条编辑:朱建新
头条编辑: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