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的星星
文/赵桂林
在非洲加纳的热带雨林里,在大西洋几内亚湾的海边,有一个大大的院子,这是我们项目的营地。这里的天空是变幻莫测的,是多姿多彩的,是五彩斑斓的。在旱季,每个清晨和黄昏,你都会看到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的云彩。在雨季,你会经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各种风雨和雷电,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夜晚的星空。旱季的的加纳酷热而晴朗,每个夜晚都能看到满天的繁星,如果周围环境足够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银河。银河,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了,脑海中对银河不灭的记忆仍旧停留在小时候,在漆黑的夜晚仰望苍穹,经常能看到那条星星点点的白色丝带。已经记不清从何时起,在都市里很难看到星空,更不用说银河了,就算到乡下的老家也难得见到。偶尔去草原的时候,如果碰到晴朗的夜晚,我一定要特意跑到户外的黑夜里去找寻银河,如果找到了,那一定是最美的景色。今年夏天我们一家三口在草原停留数日,只有一晚有幸目睹了久违的银河,那浩瀚的星空展现给我们的是广袤无垠的宇宙,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此时我已远离了祖国的壮美草原,在远隔万里的非洲加纳。正是一年中的雨季,雨变着花样降落到这片绿色的大地上,暴风骤雨,和风细雨,一边太阳一边雨。在不下雨的夜晚,云彩在天空变换着姿态,或多或少的星星像调皮的孩子和你捉迷藏,一会儿从云的空隙里探出头来,一会儿又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每天晚上我和同事都会在营地院子里散步,看着夕阳最后的余晖落尽。有时仰望天空,看星星们眨着眼睛,耳边又响起郑智化的“星星点灯”,“天边有颗模糊的星光偷偷探出了头,是你的眼神依旧在远方为我在守候”,还有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懂得那仰望的人,内心的孤独与叹息” ……
在非洲工作之余,我学会了打太极拳,套路不一定准确,但我喜欢那种意境,乐意把心绪交给它,换取一时的平静,就像冬天把身体浸泡在浴缸的温水中一样舒适。晚上,在营地的操场上,太极音乐缓慢悠扬,繁星在浩瀚的宇宙里徜徉,世界是如此的宁静与安详,而这样的生活曾多少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多年前我在自己的一篇杂记里曾经写道:“或许以后还会去其他地方,还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看那里的夜色与星光,我希望自己能享受得了这份安静与祥和”,我知道那个时候与安宁相伴的还有孤独与寂寞,多少年过去了,同样的星空,不同的地方,我尝试去享受这份宁静与祥和,任生命随时间慢慢流淌。
搬家
因为要去市内的多伦多大学上学,今天儿子再一次搬家了,仍旧是一个人张罗这一切,尽管儿子已经十八岁了,尽管我经常用“儿子已经长大了”来宽慰自己,尽管我们也联系了那边的朋友帮忙,尽管儿子也找了同学。可是作为父亲,一想到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加拿大要处理这么多的事情,一个人面对搬到陌生环境的第一个夜晚,一种牵挂和无奈的情绪立刻围绕了我,使我心痛。我想起自己初中时去县城上学,星期天下午从家返回学校,我骑着自行车走到村头的时候,母亲仍站在院门前目送着我,那时母亲的心情或许和我现在一样吧,既不舍又无奈。独自一人在县城上学那几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光阴,不是物质上吃了多少苦,而是独自一人面对陌生环境的那种惶恐。儿子也是15岁就离家独自求学,所以我一直担心儿子一人在遥远的国度也遭受像我初中时的苦。不过还好,儿子比我小时候坚强,毕竟我那时是个才12岁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小孩,儿子是在北京生活多年“见过世面”的95后。他这几年在加拿大生活的还算踏实,学习很用功,考上了多伦多大学,还交了女朋友。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孩子刚去加拿大的第一个星期、第一个月、第一个学期、第一年我们彼此都是怎么度过的,只记得每次视频对话儿子都说“挺好的,还可以”,多亏第一个寄宿家庭还有个四川的小姑娘,也是一人在那里,住家还有一个男孩子,他们都在一个学校上学,也算是彼此有个伴儿吧。
时间总是即慢又快,不管好过还是难过,儿子在加拿大上学已经三年多了,除了第一次去时他妈妈把他送过去,其他时间都是儿子一个人在那里。我这个在国企做一点小官的父亲迫于工作的关系竟未曾去送孩子,也没有去看望过孩子。这三年儿子搬了三次家,都是自己找房子,自己张罗搬家,我们夫妻俩只在网络上和房东联系沟通。平时我们能做的唯有每天的挂念和网络上的联系,感谢网络的发达,否则真的要把肚肠挂断了。
儿子从小就非常乖巧,很少调皮,我这个父亲却是常常发发脾气,吹毛求疵,尽管内心对孩子是无比的爱,而有时却还要因为一些不值的事情训斥吼叫,和每次之后的后悔。我想我绝对能够改掉这个臭脾气。在电脑里翻找资料时偶尔会看到以前的照片,每每此时,记忆立刻如清泉喷涌而出,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儿子从小喜欢汽车,所以每次买玩具几乎都是汽车,家里的白墙成了他的画布,跑满了各式各样的大汽车、小汽车。家旁边有个商店,我们经常去买东西,每次儿子都在汽车玩具旁流连忘返,买的多了,有时也会拒绝孩子的要求,有一次儿子竟主动仰着小脸对我说:“爸爸,我不买,我就看看”。除了汽车,儿子最大的体育爱好就是捉鱼了,周末,我们一有机会就到农校的池塘或别的水沟里捞鱼,不在乎鱼的大小,捞到就好,看着盆儿里、瓶儿里或塑料袋里的小鱼,孩子的喜悦溢于言表,幸福如此简单。
昨夜我很晚才睡,一直在网络上陪着儿子,尽管人不在他身边,至少精神上与他同在,希望能减少孩子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但我还是没等孩子搬完家就睡着了,老婆会继续在网络上陪着儿子。早上从梦中醒来,在梦里我和儿子在新家里,还有几个帮忙的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房子装修的很好,灯火通明,儿子准备修一处电线,我赶紧爬上去不放心地说你不用弄了,等我以后修吧。醒来后赶紧看QQ留言:“这个地方夜景还真不错,就是看着万家灯火有点孤独”,旁边是一张从窗口拍摄的多伦多的夜景,我设身处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不过,我的孩子,早晚你是要独立生活的,只不过你走出去的比别人家的孩子早了些,几年后你还要参加工作,组建自己的家庭。希望早一点独立能使你的人生更精彩,不枉这几年我们一家人的付出。
作者简介:
赵桂林, 1973年8月出生,山东人,硕士学位,1995毕业后在胜利油田工作,2006年到北京从事国际工程业务,曾经在沙特、伊朗、缅甸等国家常驻,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非洲工作。业余时间爱好写作,有文章刊发于《海外文摘》和中国石化报等正式报刊。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十五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