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九十五)
左权(1905—1942),字叔仁,湖南省醴陵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著名的军事家。
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职衔最高的将领。(他在国军作战序列中为少将军衔)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并兼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

抗战中,他协助朱德、叶剑英指挥八路军开赴抗战前线,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残酷“扫荡”,予敌以沉重打击,他的名字威震敌后。
左权同志熟读兵书,足智多谋,了解中外战史,参谋业务娴熟,指挥艺术高超,工作作风扎实,堪称一代名将。
他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的得力助手和剑胆智囊,深得二位老总的赏识和倚重。
1940年秋天,他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从背后狠狠地捅了日军一刀子”,拖住了华北的日军,打乱了日军进攻华中华南,然后一举攻占重庆的战略计划。极大地减轻了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压力。
日军为了报复,于1940年10月2日至11月30日间,调集了一万余兵力对我太行、太岳根据地进行了以“杀光、抢光、烧光”为残忍手段的大扫荡。
扫荡的重点是“彻底摧毁八路军的指挥机关”。

日军高层曾下达过这样的命令:“这次作战的目的,与过去完全相异,乃是在于求得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凡是敌人地域内的人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秣,其不能搬运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日军的一支部队“扫荡”到晋冀接壤的黎城赤裕村,那里有八路军建厂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黄崖洞兵工厂。
左权临危受命,率领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前往掩护兵工厂转移。虽然我军不足一个团,而日伪军有5000多人,但是八路军官兵依靠险峻的山势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经过8昼夜的激战,八路军以伤亡不到300人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日伪军2000多人的胜利,“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被中共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左权同志具有深厚的军事理论修养,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和《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
他与刘伯承合译的《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于1942年被18集团军(八路军)总司令部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并要求“今后本军关于现代步兵战术的研究,均应以此为蓝本”。

左权对战术问题特别是游击战术的研究颇有创新,“为中国著名的游击战术创始人之一”。这些军事著作和理论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2年的5月,日军经过周密部署,再次发起5.1大扫荡,以“铁壁合围”的战术,集结大量兵力对八路军形成包围合击。
5月19日,八路军的主力部队绝大部分已经跳出日军的包围圈,转到外线作战。但是仍有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司令部和军械部、卫生部等中央机关在敌人的合围圈里。

我军只有少数作战部队,大部分是非武装人员。然而日军却有3万人马,披坚执锐,来势汹汹,大有太行压顶之势。
彭德怀、左权、罗瑞卿、杨立三、杨秀峰等各部连日开会研究,决定在敌后分路合击时乘隙钻出合击圈。
5月25日的突围战中,左权立刻要求身为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先行转移。他说,“你的安全牵及到八路军的荣誉,日军摆的是铁环合围阵,再晚一点突围可就困难了!”
彭德怀焦急地看着没有来得及转移的后方机关和部分扶老携幼的当地群众,就是不肯走。
眼看十字岭已经成了烟山火海,左权严肃地对司令部警卫连连长唐万成说:“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快把彭总扶上马!”

彭德怀脸色铁青地喝退了战士。唐万成也很为难。
左权拔出手枪,声色俱厉地对唐万成说,“你再磨蹭我现在就枪毙了你!快,掩护彭总转移,连人带马一块儿给我推走!”
唐万成随即丢一个眼色,警卫战士们一拥而上,将彭德怀连搀带推地扶上马背。左权在后面大喊:“赶快向西北方向突围,那边有特务团接应!”就此送走了彭德怀。
午后时分,左权在清点装备的时候发现装有机密资料的文件箱不见了,立刻命令警卫员郭树宝去找。
随后他又对紧跟着自己的几名警卫战士说:“警卫员在这个关键时刻要保卫总部机密、保护电台和机要人员。”并强行命令他们分别去了电台和机要人员中间。
太阳偏西的时候,四周日军的轻重机枪、步枪火力越发密集,炮也打了过来。一发炮弹落入人群中,炸死了好几个人。
一匹驮文件箱的骡子也受了惊,在撤退的人群中横冲直闯。
左权顾不上危险,冒着弹雨登上了一处高地,大声喊着:“现在不能隐蔽,冲出山口就是胜利!同志们快跑,向山口冲啊!
左权临危不惧的指挥使得慌乱的人们很快就稳定下来,回到了有序的队伍中,大大加快了突围的速度。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发炮弹落在了不远处,炸得泥石乱飞。左权顾不上自己隐蔽,挥着手向大部队喊:“大家注意防炮!”
他的话还未落音,尾随的炮弹接踵而至,就在他的身边轰然爆炸了。左权应声栽倒,从头上,胸口汩汩涌出的鲜血染红了山岗。
跟在左权后面突围的党校学员李锡周、穰明德、李克林等见状飞奔过来,只见左权的头部、胸口和腿部多处被炸成重伤,血流不止。
人们急呼卫生员,可是左权已经停止了呼吸。
一代名将就这样壮烈殉国。他牺牲时,时年仅37岁。名将之花凋谢在了碧血如花的太行山上。
左权将军的英勇牺牲,使得全党全军悲痛不已。周恩来说,“左权壮烈牺牲,对于抗战事业,真是一个无可补偿的损失。”“左权同志足以为党之模范。”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赞誉左权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并赋诗表达心中的哀痛之情: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将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为了纪念左权将军,应太行人民的请求,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批准,山西省辽县更名为左权县。
1942年9月18日,辽县党政军民5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更名典礼,从此,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向全国进军,拉开了 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序幕。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命令:凡进入湖南的部队都要绕道醴陵,部队首长必须带队去看望左权同志的老母亲。
至此,老妈妈才知道自己的最小的儿子左权已经英勇殉国整整7年了。
这7年,是朱德让人用左权的名义给老母亲写信,寄生活费。
所有前来看望母亲的子弟兵都围着老人家问寒问暖,亲切地称呼她“妈妈”。
老人家虽然万分悲痛却也倍感欣慰,她虽然失去了一个儿子,却成为了千千万万人民解放军的母亲。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2月13日第9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警钟长鸣)